APP下载

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研究

2014-10-08张宏伟

关键词:教育理念高等教育

张宏伟

摘 要:上个世纪末是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数量迅速增长的一个时期,而到了当今的21世纪则是高等教育综合质量进一步提升的时期,这种提升是与高等教育改革同步进行的。高等教育的改革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资源配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这些因素会对整个教育改革起到或好或坏的作用及影响。文章对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以便为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251-02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教育资金投入不均,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离不开资金支持的,虽然我国每年都在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比例,但在实际分配中,依旧无法达到合理均衡。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教育投入资金的分配不均致使教育资源配置依旧不具有科学合理性。大部分位于我国中部及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校,通常可以得到财政的稳定支持,资金能够满足改革的需求。以“211工程”学校为例,在一期建设中,北京大学得到了国家1.2亿的资金支持,而位于西部的新疆石河子大学三期资金支持才与北京大学的一期投资持平。由此可见,教育资金投入不均的问题在我国是多么突出。

另外,位于中部发达地区的高校在其专业建设以及优秀人才引进方面均得到了国家的倾斜性质的资金投入支持,而位于西部的各高校只能寄希望于本地政府的支持。我国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各地区的总体财政能力也强弱不一,因此对于各高校的教育资金投入始终无法保持均衡,致使各地的教育资源配置缺乏科学合理性。

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能够通过地方投入进行校区建设,从而提升其教学硬件,引进优秀师资,提升软件建设水平,从而能够为国家培养输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并不断地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社会综合实力的提升。

而对我国西部地区的高校而言,其当地政府经济实力与整体财政收入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无法满足本地区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使高校的改革陷入停滞,对当地经济、文化、社会的带动作用也就无从谈起。如果国家在教育资金的投入上不适当地向西部地区倾斜,那么其教育资源配置更加无法达到优化,教学条件无法得到改善。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东西部地区高校的差距会越发加大,西部地区发展进程也将日益放慢。站在整体的角度上看,高等教育资金投入的不均会严重影响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造成西部地区教育赤字的攀升。

(二)基本教育理念及精神的缺失

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最关键的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高等学校对自身及其人才培养的期望或标准的价值追求体现着高等学校的教育理念[2]。培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更是其今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因此,高等教育改革不能仅仅将目光放在经济收入或政绩上,而应将对人才的培养作为自身发展重中之重,真正贯彻落实“以人才为本”的教育理念。

对当今高校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部分高校依旧存在着教育理念缺失的情况。一些高校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学科的增设及招生人数等外在的方面;还有一些学校为了展示自身所谓“一流”,动用大量资金去进行校区的外观建立,完全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及精神,将自身的发展根本任务完全抛在了脑后。

大学精神的核心便是对真理的不懈、独立追求,因此,高校不能将自身作为谋求经济发展的工具。大学在前进过程中的确离不开政治以及经济共同支撑,但这并不能否认其发展过程中的独立自主性。只有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才能打造自身特色,也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二、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

(一)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为现代教育理念

知识经济是将教育、科技发展纳入知识体系之中的经济,是一种更加强调整体性发展的经济[3]。在经济知识大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应注重自身与经济的完美融合,加强对对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使其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之一便是实现传统教育观念向现代化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标志就是怎样看待人才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上。与此同时,还要看是否有科学合理性的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制度,是否能够整合各环节各部门的力量,以实现人才培养的高效率与高质量。

我国实行素质教育以来,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从整体来看,教育的旧框架并未得到较大突破。素质教育不仅仅只是阶段性的高等教育改革目标,而是一个长期性的教育任务。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应站在更新的角度,努力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正确人才观,培养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并使高度教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对于整个高等教育改革成效有着更直接的影响,教师的整体发展水平也也决定着大学生素质,因此,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进行人才的教育培养时,其最重要的工作便是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并对所教学科进行研究,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这一系列工作对整个教学工作而言极为重要,没有这些工作,教学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学生的能力也不能得到明显提升。由此可见,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创新型人才只能是一句空话。

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很强的教学能力。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除了自学外,必要的培训、进修是必不可少的。高校要创造条件使教师成为“名教师”,让教师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并带动其他教师实现教学相长[4]。

(三)从单一化追求转变至多元化发展

传统的高等教育是精英式教育,精英教育培养的是精英阶层的人才。精英教育的单一化的教育价值追求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改革就是改变这种单一化,实现教育的多元化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倾向为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在乎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量,而不是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社会化程度。培养应用型人才不能依靠传统教育模式,因此,创新教学模式是实现多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5]。

国家教育部最近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就是把高校分为三类:综合研究型的高校、应用型高校以及职业技术类高校,以便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

综合研究型高校所培养的是拔尖型的人才,以满足科学研究、基础学科研究、高度院校的人才需要。综合研究型高校应不断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力争成为全球知名大学[6]。

应用型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要转变观念,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无论在学科设置还是在培养模式上,都要体现“应有型”特点,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职业技术类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注重几点:将目标放置在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上,课程的侧重点要放在实践层面,并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社会培养技术性人才。

三、结语

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改革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前进的发动机。在新时期的高等教育改革中,应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解决办法,坚持改革,使高校获得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1〕陈振凯.习近平历次讲话,都讲了什么—从七个方面读懂中国治国理政思路[J].人民网,2014.

〔2〕张华星.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2012,(5):1-54.

〔3〕孔文,张玉杰.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探析[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6-47.

〔4〕潘懋元.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趋势[J].临沂大学学报,2011,(2):1-5.

〔5〕胡新宇,陈渝光,钟连超.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2).

〔6〕周梦君.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管理创新[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责任编辑 王文江)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高等教育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