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2014-09-21严悦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是满堂灌叶老

翻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全书的精髓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那就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最终使命便是达到“不需要教”。

一、叶圣陶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非常严密的一句话,“教”是手段,针对一切教育而言,“为了”表示教的目的,因为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追求的活动。“达到”表示过程,是叶老在完善此思想过程中,为消除歧义而加上的。“不需要教”表最终结果,也是开展教育的目的所在。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成才,才算是达到了“不需要教”的境界。若去掉“达到”和“需要”,不但没有了过程,也易产生歧义。

语文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取得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点石成金”,成为有用的新型人才,这对学生一生的影响重大。据统计,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所需知识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则是在社会中不断获得的。所以说,“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要想适应社会,就需要有自学能力。语文是百科之母,培养具有超强自学能力的学生可谓是至关重要的。

二、从“教”到“不需要教”

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课堂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渠道。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积累知识并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展他们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教师的教要使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具体为以下三点:

(一)知识——了然于心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是能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最根本保证。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就如一棵大树,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树的庞大根系,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是树的主干,教育科学知识是树的枝叶,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则是树赖以生长的土壤。这棵大树不断地吸收着外界的营养,不断生长。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尽力做到教到老、学到老,让自己的“大树”常青。笔者觉得教师只有掌握足够的语文知识,通过全面、深入地解读教材,才能超越语文教材本身,发现出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教学过程里,教会学生方法,进入“不教”的境界。

(二)课堂——活力四射

现如今,学生面临考试、升学的竞争压力,老师、家长、社会都在围着成绩打转,甚至有许多学校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好、中、差分班。这样的高压政策,学生早就没有了热情以及求知的愿望,他们的求知欲一直在“沉睡”,甚至被扼杀在摇篮里,一边日复一日地学习,一边又日甚一日地厌学。笔者认为没有什么是比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和热情更重要的了。课堂是语文教学的战场,也是“唤醒”学生求知欲的最前沿,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安排每一个教学步骤,巧妙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小心保护学生的每一个“奇思妙想”……只有把课堂教学做到务实、优质、高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求知欲。

(三)学生——主体不移

做到以上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在了解学生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制定教学目标,“对症下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教育,学生不思考,充当“观众”,被灌的知识越多,考的分越多,教师的业绩也自然就越好,社会的好评也高。可实际上,“满堂灌”不但不能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大大降低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也就有外界所说的一些看似荒诞却又实实在在的现象:一个语文成绩优秀的小学生都不会写一张格式正确的请假条,初中毕业生写不好一封文从字顺的家信……以学生为主体,还要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给予学生肯定和激励,使之获得心理上的满足,鞭策自己达到成功。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提高能力,是别人不能代替的,这就要学生自学达到。叶老就主张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本领,且一辈子受用不尽。

三、现实意义——“衣带渐宽终不悔”

叶老在毕生的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位的。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一文中叶老首先提出“以学生为本位”,说道:“小学作文之教授,当以顺应自然之趋势而以适合学生之地位为主旨。”新课标继承了叶圣陶“以学生为本”这一思想,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如今,新课程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倒置、课堂“满堂灌”式也时常发生。每一个从教者都应遵循新教学理念,认真学习叶老的教育哲学思想。学会不再只是单纯的教学生书面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使学生达到“无师自通”,“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境界,掌握开启智慧和人生大门的钥匙。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叶老教育思想之精髓,内涵丰富,对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细细品之,深觉其中奥妙之深。“不需要教”,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最终使命和最高追求,衣带渐宽终不悔!

(严悦 扬州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 225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是满堂灌叶老
弃单间和学生一起办公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向40分钟要质量
科学践行“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研究
浅论“教是为了不教”
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