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硝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2014-09-17张艳峰梁春海汤学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36期
关键词:拮抗剂硝苯地平缬沙坦

张艳峰,冀 英,梁春海,汤学勤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五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高血压疾病作为心脑血管疾病诸多危险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1],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目前在我国临床医学界发病率较高的一个循环系统疾病[2]。如果不对该疾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患者出现肾衰竭、脑卒中、心力衰竭、冠心病等严重的并发症。笔者观察了缬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4例,患者舒张压>100 mmHg(1 mmHg=0.133 kPa),收缩压>140 mmHg;均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程在15 a以内;患者病情平稳,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正常;能够严格遵照医嘱接受治疗,并积极配合;无相关药物禁忌证;患者自愿加入本次研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者,病程在15 a以上者;病情不平稳,随时有生命危险者;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存在明显异常者;哺乳期和妊娠期患者;不能够严格遵照医嘱接受治疗,或治疗期间不能与医护人员进行顺畅交流者;患有其他疾病,或有相关药物禁忌证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6~73(51.5±1.6)岁;病程1~13(4.9±0.7)a。治疗组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4~72(51.7±1.5)岁;病程1~12(4.8±0.6)a。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口服缬沙坦,每次80 mg,每天1次。治疗组口服缬沙坦,每次80 mg,每天1次;硝苯地平控释片,每次30 mg,每天1次,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和左室质量指数、高血压疾病控制效果、血压水平恢复正常时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停药后高血压复发情况等。左室质量指数计算: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连续测4个心搏舒张末左室内径、舒张末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计算得出平均值,代入公式求得左室质量,再除以体表面积得出。

1.4疗效评定标准[5]显效:舒张压下降程度超过10 mmHg,并已经降至正常范围内,或舒张压虽然没有降至正常水平,但下降程度达到或超过20 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幅度没有达到10 mmHg,但已经降至正常范围内,或下降程度超过10 mmHg,但没有达到20 mmHg;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标准;复发:血压值升高或超过未接受治疗前。

2 结 果

2.1血压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对照组血压水平复常时间为(21.97±3.16)d,治疗组血压水平复常时间为(18.62±2.44)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高血压疾病控制效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左室质量指数比较 治疗前2组舒张压、收缩压及左室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压及左室质量指数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均有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8/32),高血压复发率为34%(11/32);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2),高血压复发率为6%(2/3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高血压病复发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3 讨 论

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全身慢性系统性疾病,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患者一般病程较长,使得动脉硬化和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肌在形态学上发生改变,引起心肌重构,导致左室肥厚。高血压性左室肥厚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预防和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目标,而左室质量指数是判断左室肥厚的重要指标。

硝苯地平控释片属于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服用后通过渗透泵的基本工作原理,使药物以零级速率匀速得到释放,每天只需服药1次即可,降压效应的谷/峰比值水平可以达到50%以上,其主要作用原理是对钙离子在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跨膜转运过程产生有效的抑制效果,使小动脉平滑肌张力及已增加的外周阻力水平明显降低,从而达到使血压水平显著降低的治疗作用,还可以对冠状动脉痉挛等症状进行有效预防,降低TC等[3-4]。亚洲高血压疾病患者对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更为敏感,坚持治疗也更为容易[5]。

缬沙坦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受体拮抗剂,通过口服途径给药后,该药物可以对局部组织或循环中的AngⅡ与AT1受体结合过程产生有效的阻碍作用,使水钠的排泄量明显增多,同时对反射性交感的激活过程产生抑制,使醛固酮分泌量明显减少,从而达到使外周血管阻力水平明显降低,平稳有效降低血压水平的治疗目的[6-7]。美国高血压预防、监测、评估和治疗委员会(JNC7)已经将Ang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列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物。缬沙坦在长期的降压治疗过程中具有使胰岛素抵抗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使尿蛋白量减少等作用,终止治疗的时候不易引起高血压“反跳”现象或其他不良反应,不会对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脂、血糖和血尿酸水平造成不良影响[8-9]。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压水平复常时间、血压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左室质量分数低于对照组,说明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够明显缩短治疗时间,逆转心室重构,提示高血压的治疗单药治疗不能达标时联合用药为较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编撰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6-117

[2] 杨卫红,袁惠敏,昌菁. 卡维地洛与拉贝洛尔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比较[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1):3370-3371

[3] 姜素伟,周建,徐爱建,等. 硝苯地平控释片抗高血压的疗效和依从性前瞻对比研究[J]. 中国药业,2011,20(15):177-178

[4] 沈启莹,邓元将,廖国燕. 硝苯地平控释片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徐州医学院学报,2009,28(18):522-523

[5] 胡春松,胡大一. 高血压治疗原则的进展及我国高血压治疗策略的特点与变化[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7(14):380-381

[6] 余淑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代文(valsartan)的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医学,2009,13(11):121-122

[7] 景晓娟,赵连友,章燕,等.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及复方盐酸阿米洛利治疗高血压和左室肥厚的效果及

其与瘦素的关系[J]. 心脏杂志,2009,21(13):369-370

[8] 蔡德印.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2洌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6):186-187

[9] 陈灏珠,林果为. 实用内科学[M]. 1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23-1524

猜你喜欢

拮抗剂硝苯地平缬沙坦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妊高症患者治疗中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的应用研究
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冠心病的应用效果研究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治疗心力衰竭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脑啡肽酶双重抑制剂LCZ696
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对改善透析患者预后的意义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重症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4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