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资源环境绩效的区域环境评价分析
——以河南省为例

2014-09-13

关键词:河南资源环境

郑 伟

(河南理工大学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基于资源环境绩效的区域环境评价分析
——以河南省为例

郑 伟

(河南理工大学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重点。利用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RPEI),对2002—2012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化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资源环境绩效改善明显,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从117.3提高到217.6,年均增速为6.4%,高于全国指数年均4%增长速度。与全国对比看,河南省资源环境绩效七项指标呈现“五高两低”的特点。与自身对比看,河南省资源环境绩效七项指标改善不平衡,呈现“五升一平一降”的特点,七项指标位次发生明显变化。河南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与人均GDP成正相关关系,与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呈U型(曲线右侧)变化关系。

资源环境绩效;区域环境;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1978—2013年间,GDP年均增长9.2%,人均年增长8.8%,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持续推进,资源消耗不断增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目前,我国约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地下水只有3%。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大气污染状况更为严重,中国500个大型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空气质量标准[1]。2012年以来的全国性雾霾天气,清楚地显示出了中国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和生态的极端脆弱性。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地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构建“五位一体”的总体发展思路,提出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进而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2]。这就要求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好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此,提高资源环境绩效,以尽可能少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和关键。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持续快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2002—2012年,河南地区生产总值从6 035亿元增加到29 810亿元,年均增长12.5% ,人均生产总值从6 487元增加到29 627元,实现了由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经济大省的重大转变。但由于河南产业结构层次低,粗、低、重、耗产品过多,造成资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强度大、生态环境脆弱,导致能源消耗、用水量、建设用地规模、固定资产投资、SO2排放、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等主要资源环境指标方面持续增长。因此,研究河南省资源环境绩效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喻新安对制约河南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破解河南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以及加快技术进步、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等[3]。郭军、谷蕾、班春风和郜慧等,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河南省库兹涅茨环境曲线进行了实证分析,普遍发现河南省环境状况和经济发展之间并不存在传统的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而是呈现三次曲线、倒 U 形和“凹函数”等形式。即使到了河南工业化中期,仍然没有达到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转折点,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仍然较大[4-7]。另有陈劭锋对2000—2005年全国资源环境绩效状况进行了评估分析[8-9],还有学者对部分省(区)的资源环境绩效也进行了分析评估[10-13]。综合来看,从资源环境绩效角度对河南环境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数据

(一)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提出了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REPI)方法,之后又对原有表达式进行了部分调整和改进[14],形成了新的REPI表达式:

(1)

在式(1)中,REPIj是第j个地区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wi为第i种资源消耗或污染排放绩效的权重,xij为第j地区第i资源消耗的污染物排放总量,gi是第j个地区的GDP总量,Xi0为全国第i种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总量,G0为全国的GDP总量。g/x和G/X分别表征各地区和全国资源消耗强度或污染物排放的绩效,n为所消耗的资源或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换言之,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实质上表达的是一个地区n中资源消耗或者污染物排放绩效与全国相应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绩效比值的加权平均。该指数越大,表明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水平越高;该指数越小,表明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水平越低。在实证研究中,我们假定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绩效的权重相同。

(二)研究数据

根据资源环境的影响因子和数据的可得性,我们选择了能源消费总量、用水总量、建设用地规模(表征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固定资产投资(间接表达对水泥、钢铁等基础原材料的消耗)、化学需氧量(COD)排放(表达对水环境的压力)、二氧化硫(SO2)排放(表达对大气环境的压力)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等七大类资源环境指标,并收集了2002—2012年河南省和全国的相关资源环境的指标数据(表1和表2)。

表1 2002—2012年全国经济发展及资源环境指标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2》;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都以2002年可比价格计算

表2 2002—2012年河南经济发展及资源环境指标

资料来源:《河南统计年鉴》、《河南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南省环境公报2012》;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都以2002年可比价格计算

二、2002—2012年河南资源环境综合绩效分析

(一)数据计算

按照式(1)的计算方法,根据表1和表2的数据,计算出2002—2012年河南省和全国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表3和表4)。

(二)结果分析

第一,河南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改善明显,综合指数绝对值和增长速度都高于全国水平。

2002—2012年,河南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从117.3提高到217.6,增幅为85.5%,年均增速为6.4%,高于全国年均4%的增长速度。2002年,河南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是全国指数的1.17倍;2012年,河南指数为全国指数的1.46倍,相对倍数提高了24.7%。这说明10年来,河南资源环境绩效提高迅速,改善明显,高于全国的水平。

第二,与全国指标对比看,河南资源环境绩效指标呈现“五高两低”的特点。“五高”是指河南(2012年)水量绩效指数、建设用地规模绩效指数和COD排放绩效指数分别为391.2、178.1和380.1,分别是全国指数的1.6倍、1.9倍和2.5倍,优势明显;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绩效指数为101,高于全国78.5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绩效指数为119.8,略高于全国100的水平。“两低”就是指河南(2012年)能源消耗绩效指数和SO2排放绩效指数分别为107和246.1,低于全国的指数水平。

表3 2002—2012年河南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

注:以2002年全国资源环境绩效指数为100

表4 2012年河南省和全国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

注:以2002年全国资环环境绩效指数为100

第三,与自身指标对比看,河南资源环境绩效指标改善不平衡,呈现“五升一平一降”的特点。 从河南自身发展情况看,用水量绩效指数、建设用地规模绩效指数、COD排放绩效、SO2排放绩效指数四项指标增长明显,分别从2002年的207.3、98.2、 92.3、103.1增长到2012年的391.2、178.1、380.1、246.1。这几项指标的提升对河南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提升贡献了87.7%的份量。能源消耗绩效指数从2002年88.8增长到2012年的107(但低于全国120.4的指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绩效指数10年来保持不变,始终为119.8(全国该项指数也保持不变),说明该项指标全国和河南都没有明显改善。河南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绩效指数是唯一一个下降的指标,从2002年111.5下降到2012年的101,但全国该项指标下降更为明显(从100下降至78.5),说明该项指标全国恶化的现象更为明显。

第四,河南资源环境绩效指标内部位次发生变化。如果按绩效指数排名的话,2002年河南资源环境绩效指标的位次是:用水量绩效>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绩效>SO2排放绩效>建设用地规模绩效>COD排放绩效>能源消耗绩效。2012年则变化为:用水量绩效>COD排放绩效>SO2排放绩效>建设用地规模绩效>固定资产投资绩效>能源消耗绩效>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绩效。总体来看,用水绩效始终领先,COD排放绩效、SO2排放绩效、建设用地规模绩效三项指标居中,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绩效和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倒退明显,能源消耗绩效改善缓慢。

三、2002—2012年河南资源环境综合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一)河南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与人均GDP的关系

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与人均GDP成正相关关系。基于2002—2012年河南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我们可以得出该指数与人均GDP的关系,如图1。由图1可知,河南人均GDP每提高1000元,河南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会提高4个点。尽管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与经济增长有关,但并不意味单纯依靠经济增长就可以始终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水平。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单纯依靠经济增长无法改善资源环境绩效时,必须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入手,提高资源环境绩效。

(二)河南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资源环境综合绩效除了与人均GDP有关,还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我们用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与资源环境绩效指数做回归分析,得出图2。

由图2可知,河南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与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成U型曲线右侧变化。在第二、三产业比重低于81%时,产业比重的提高与资源环境绩效的改善成负相关。当第二、三产业比重高于81%时,产业比重提升对资源环境绩效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当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服务化转变及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时,资源环境绩效才会有明显的提升和改善。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2002—2012年,河南资源环境绩效改善明显,河南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从117.3提高到217.6,分别是同期全国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的1.17倍和1.46倍,综合指数绝对值和增长速度都高于全国水平。

与全国指标对比看,2012年河南资源环境绩效指标呈现“五高两低”的特点。“五高”就是指用水量绩效指数、建设用地规模绩效指数、COD排放绩效指数、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绩效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绩效指数都高于全国水平,“两低”就是指能源消耗绩效指数和SO2排放绩效指数都低于全国水平。

与自身指标对比看,河南资源环境绩效指标改善不平衡,呈现“五升一平一降”的特点。 “五升”即用水量绩效指数、建设用地规模绩效指数、COD排放绩效SO2排放绩效指数和能源消耗绩效指数增长较为明显,“一平”即固定资产投资绩效指数10年来保持不变,“一降”即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绩效指数是唯一一个下降的指标。

从影响河南资源环境绩效的因素看,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变化影响较大。人均GDP每提高1 000元,河南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会提高4个点。河南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与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成U型变化。当第二、三产业比重超过临界值时,比重的提升才会对资源环境绩效改善产生促进作用。

(二)对策建议

第一,河南资源环境绩效指数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七大指标中,用水量绩效指数等五项指标改善较为明显,固定资产投资绩效指数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绩效指数都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出现下降。因此,重点从这两项指标入手,一是努力降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比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废物”变成“宝物”,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排放,提高其绩效指数。二是河南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还不够高,应该调整投资方向,加大高成长、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力度,降低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原材料加工等传统落后产业的投资比重,努力提高投资效益。

第二,河南应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资源环境绩效改善与人均GDP呈正相关关系。河南属于工业化中期和欠发达地区,必须紧紧抓住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并保持一定增长速度,尽快使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面改善河南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资源环境。

第三,河南应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河南整体产业结构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比例偏高、第二产业比例过高、第三产业比例偏低的情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提升资源环境绩效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但必须真正破除阻碍河南第三产业发展的内外制约因素,从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消费政策、创业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尽快扭转第三产业比重下降趋势,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和质量,为改善资源环境绩效水平提供内生动力。

[1] 钟商情.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分析[EB/OL].(2013-03-19)[2013-09-01].http://www.askci.com/news/201303/19/1911441429186.shtml.

[2]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19)[2013-09-04].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3] 喻新安.破解河南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的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9(2):38-42.

[4] 郭军,孟守卫.河南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5,13(6):148-150.

[5] 谷蕾,马建华,王广华.河南省1985—2006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4):113-116.

[6] 班春峰,徐梦洁,赵紫玉,等.河南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9):36-41.

[7] 郜慧,余国忠,赵承美,等.河南省环境污染状况计量模型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J].河南科学,2009,27(12):1598-1601.

[8] 陈劭锋. 2000—2005年中国的资源环境综合绩效评估研究[J].管理科学研究,2007,25(6): 51-53.

[9] 陈劭锋.面向节约型社会的资源环境绩效国际对比研究[J].中国可持续发展,2006(3): 23-26.

[10] 黄和平,伍世安.基于生态效率的资源环境绩效动态评估——以江西省为例[J].资源科学,2010,32(5):924-931.

[11] 智颖飙,王再岚,韩雪,等.安徽资源环境绩效评估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5): 87-90.

[12] 邹小玲.中原经济区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成效及示范效应分析——以焦作市为例[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424-430.

[13] 徐君,王新红.加快焦作市发展,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425-430.

[14]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杨玉东]

EvaluationofRegionalEnvironmentBasedonResourceandEnvironmentalPerformanceTaking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ENGWei

(SchoolofElectricalEngineeringandAutomation,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Jiaozuo454000,Henan,China)

Improving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s the key and focus of building a conservation culture and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Henan province from 2002 to 2012 with REPI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the finding of which shows th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Henan province has been obviously improved with REPI increasing from 117.3 to 217.6, at an annual growth of 6.4%, 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hina (4%). 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performance, five of the seven indexes of Henan are higher than national level while the other two lower.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performance of Henan itself, the seven indexes are improved unevenly. Their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EPI and AGDP, and a “U”-be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curve) correlation between REPI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to the tertiary industry.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regional environment; analysis

2014-04-2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资助项目(12YJC790142);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0CGL071)。

郑伟(1980—),男,河南焦作人,讲师,主要从事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的研究。

E-mail:zhengwei@hpu.edu.cn

X821

:A

:1673-9779(2014)04-0387-06

猜你喜欢

河南资源环境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出彩河南
环境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