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评估在预防留置T型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2014-09-11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福建省福州市350003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期
关键词:计划性导管护理人员

张 岚 福建省级机关医院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福建省福州市 350003

外科住院患者术后置管期间的护理质量及安全直接关系到住院患者的预后[1]。因此导管护理在外科护理工作中尤其重要。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暂无拔管指征的患者引流管脱落或未经医务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引起的[2]。T型引流管放置是胆囊切开取石术后降低胆道压力、消除炎症、了解胆道情况的有效措施。一般于术后12~14d待患者符合拔管指征后拔除。在T型导管材质、置管方法相同情况下,我科护士对胆囊切开取石术后留置T型引流管的患者进行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评估,同时做好登记和记录导管护理执行单,实施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外科2011年7月—2012年7月胆囊切开取石术后留置T型引流管的手术患者57例设为观察组,年龄42~70岁;根据病案回顾选取2010年7月—2011年6月手术患者49例设为对照组,年龄40~70岁。两组患者的意识状态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均≥12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意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引流管护理:(1)妥善固定,引流管长度合适;(2)保持引流管通畅,每日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3)观察记录胆汁的量、颜色、性状;(4)注意引流管周围皮肤的护理。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实施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干预。(1)风险评估项目。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危险因素风险评估项目主要有:医护因素(导管固定不妥、安全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肢体约束、缺少导管知识宣教);患者因素(意识、依从性、自护能力)。(2)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干预方法包括:①根据风险评估确定重点护理对象,每班评估做好登记和记录并加强管理。②在常规预防引流管滑脱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巡视和导管观察,每班床边交接班,填写导管情况评估表,观察引流管外露刻度、缝线固定度、敷贴情况、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以及是否通畅等。关注患者的主诉和感受,及时给予全面、正确、系统的评估,对异常情况提供有效干预措施。③加强管道固定技术培训及管理,选择适当有效的固定方法正确固定导管,对使用腹带患者在腹带上开孔方便引流管固定。④评估置管患者的意识、配合程度。对意识障碍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每2h松解约束带。约束带松紧应适度,定时观察局部血运情况,做好记录交班。对有拔管倾向的患者在使用约束带的同时戴厚袜套以减少患者用手拔管的机会。⑤重点强化患者及陪护人员的管道相关知识宣教,通过加强患者及陪护人员的管道护理知识宣教,取得积极配合,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导管自护能力,防止非计划性拔管。⑥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学习,树立质量安全意识。

1.3 评价指标 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非计划性拔管率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非计划性拔管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非计划性拔管率

3 讨论

3.1 风险评估可降低T型引流管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保障患者的安全引流在外科治疗中十分重要,对照组常规的引流管护理缺乏有效评估及针对患者情况的个体化护理措施,不能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观察组对胆囊切开取石术后留置T型引流管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后,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重点做好登记和记录并加强管理。严格交接班制度,加强宣教,选择适当有效的固定方法,积极采取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3.2 风险评估的应用有助于护士对留置导管的预测能力、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及提高了质量安全意识 风险评估是护理干预的前提条件。引流管护理过程中通过风险评估,护理人员对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危险因素有了全面的认识,在护理工作中时刻保持警惕,随时进行评估,掌握规避引流管护理风险的方法与技巧。持续开展的护理风险评估和干预技能操作培训,提高了护士专科业务素质,增强风险应对能力,形成了人人都能发现问题、人人参与管理的局面。从2011年7月—2012年7月的护理质控检查结果显示,护士对患者导管脱落风险评估率100%。同时建立科学的留置导管护理干预制度及严格实施,可以有效提高管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通过风险评估护理干预我科护理人员加强了工作责任心,对于高危患者每班评估,重点做好登记和记录导管护理执行单,严格执行管道护理干预制度,学习预防知识,熟练掌握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应急预案及导管护理流程,如发生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后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填写导管脱落不良事件登记表,上报护理部。护士长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分析事件原因,共同讨论及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每月通过科室护士长自查、护理部质量管理组定期查等形式,使导管护理的全程质量纳入护理质控范围。

3.3 风险评估的应用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的认识 我科对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护士重点强化患者及陪护人员的管道相关知识宣教,提高了防范意识。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的落实,笔者认识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培养也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依据患者自理能力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尊重患者的权利,告知引流管护理在术后恢复中的重要性及护理不当的后果,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同时使他们理解、支持我们的干预措施,真正做到从源头上预防非计划性拔管。

3.4 评估置管患者的意识、依从性使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 对置管患者意识、依从性的评估可预先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本文结果说明,对T型引流管置管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是有效和必要的,非计划性拔管重在预防、正确评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科学有效的导管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我科采用常规预防措施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和患者的个体情况,对患者进行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安全防范干预措施,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同时降低了T型引流管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1]张爱琴,刘云,孙琳,等.持续质量改进在住院患者留置导管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8):76-78.

[2]陈爱萍,蔡虻.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及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34-937.

猜你喜欢

计划性导管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计划性护理干预结合放松疗法对焦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计划性转入ICU临床研究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特性要因图对非计划性拔管分析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