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策略探析

2014-09-01张海涛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西部地区人文素质教育策略

张海涛

【摘要】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四方面的人文素质教育策略。

【关键词】西部地区 高职教育 人文素质 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019-02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面临一个普遍问题,那就是,过度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放弃人文素质教育,造成高职毕业生专业过硬却缺乏基本的人文素质的现象。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一般处于祖国偏远的边疆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地理位置、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种种原因,这一问题则更为严重。对此,应直面现状,利用客观科学的眼光对今天高职院校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审视,查出问题所在,并有效地加以改进和提高。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具体而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采取如下方面的策略。

一、摒弃功利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在高职院校,只有思政课和体育课有明确相关的“红头文件”对课程性质和学时有相关规定,而对于其他课程的设置则没有统一要求,人文素质类课程更是如此。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院校各自为政,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对人文素质类课程的安排呈现出比较大的随意性,人文素质类课程可有可无,课时可多可少。在有限的三年时间甚至两年时间内,既要保证专业课的学时,又要保证学生的社会实习实践,而人文素质类课程就只能拾缺补漏,要么被“砍掉”,要么被“严重缩水”。有不少高职院校以国家规定必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等政治理论课来代替人文素质课程,而不再专门开设人文素质类课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文化、教学条件等相对落后,以就业甚至就业率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导致了功利主义思想则更为严重,“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普遍存在,在短期内对学生就业率帮助不明显的人文素质类课程基本上就成为教学改革的牺牲品。为了能让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在教学理念上必须摒弃功利主义思想,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必须给人文素质类课程相应的学分、课时,把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到跟专业课同等重要的地位,切实保证人文素质课程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结合民族地方文化特色,创新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就我国目前实行的人文素质教育来说,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在教材的选取、教学内容的设计等方面基本上都是依据流行的面向全国各地高校的普适性教材来进行的,这些教材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民族性、地方性、特色性、针对性等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缺憾。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他们生活的环境。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疆,大多是偏远山区,人口大部分以少数民族为主,不少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汇集了很多的文化精粹,所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更应该体现当地民族文化特色。对此,可以结合地方的民风民俗、社会历史、生产生活、语言文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人文素质教育,这样也更容易获得学生心理上的认同感,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三、积极引导,帮助学生走出人文素质教育误区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高考未能考上本科院校的学生,以及一些中职实行“3+2”升高职的学生,这些学生本身在高中的文化基础就相对比较薄弱,整体文化素质水平相对不高。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就认为上大学就是要学习专业课,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术,不少学生把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仅仅看作是走向工作岗位的一个谋生手段,而学习人文素质类课程没有多大用处,今后毕业找工作也用不上。就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这一情况更为严重,他们多是来自偏远农村,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经济上比较困难,在学校的目标更为清晰明确,就是学好专业课找份好工作,帮助家里解决经济贫困的状况。因此,即使学校开设了少量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他们也并不感兴趣,更不会把时间花在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上,而是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考各种计算机、英语、技能操作类的等级证书。学生中普遍出现的用直接的功利主义来衡量人文素质学科的教育价值大小,导致了他们不能真正理解和体会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所在,引发了自身对人文学科知识的不重视。在教育中要多方位耐心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可以通过实际案例,以及邀请已经参加工作的校友定期回校开展相关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渠道引导,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人文素质对他们今后生活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在校学习的自觉性。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很多高职院校是在原来中专的基础上升级而成的,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基本上都没有文学、艺术或哲学等院系,无法像普通高等综合院校一样去有效统筹调配这些资源,为全校学生开设相关的人文素质类课程,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首先,职业技术学院一般都是地方性高职院校,不少教师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他们求学的大学也有不少存在着重专业轻人文的问题,所以要求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对不少教师来说存在着不小的困难。经走访发现,很多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都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教育,而很少会在专业教育之外附加人文精神之类的人文素质教育,这对很多教师来说有些力不从心。其次,专门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师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实行“2+1”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在工厂实习一年),总学时不断压缩,人文素质课程越来越少,不少人文素质课教师无奈之下只能转行,改做行政或转做专业教师,因此专门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师越来越少,而师资不足也影响了人文素质类课程的开设。再者,不少院校也存在着部分教师人文素质也不高的情况。比如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穿着打扮、言行举止都给学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也有不少教师艺术修养方面偏低,缺乏高雅的品位与格调,缺乏应有的气质与风度;甚至有些教师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只管教好自己的课,而不管学生在做人方面的教育,与学生关系处理不好,引起学生的反感。由于教师队伍自身这些问题的存在,在无形中也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下大力气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专业技能与人文教育并强的教师队伍,身教胜于言教,通过教师的日常潜移默化的影响,努力以自己的高尚人格、良好师德去熏陶、感化学生,帮助学生怡情养性,塑造人格。

此外,还有不少高职院校是通过选修的方式来开设人文素质类课程的,但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这些选修课程往往是教师或教学行政人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业余爱好来开设,通常比较随意和零散,大多是专业课的补充,缺乏系统性。而且这些选修课程往往是被安排在晚上或周末的时间大班进行授课,由于占用的是课余时间,加之又是上百人一个大教室,上课效果自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其实对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求实补虚,只有这样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本,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专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辅相成,如果说缺少专业技术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是舍本逐末,那么缺少人文素质教育的专业技术教育也终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结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又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专业技能教育,一手抓人文素质教育,这也是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唐杰军,胡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实施途径的探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2JGB367)

(责编何田田)

猜你喜欢

西部地区人文素质教育策略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