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课议课的美丽转身

2014-08-21卢家斌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课者议课教研

卢家斌

学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互相学习、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普遍的做法是先安排教师就某个内容上一节课,然后组织教师集体评课。这种教研活动过于形式化,要么评议会上发言者少,旁观者多,且发言者多属于被动发言,敷衍了事,场面冷清,徒有过程形式,效果较差;要么你一句我一句,虽有主题,但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如何使教研活动更有效,看了陈大伟的《有效观课议课》后有所启示。

观课中的“观”是观课者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感官以及必要的观察记录工具,有效地收集和整理课堂信息,在此基础上,观者运用心灵和理性的力量去感悟、体验、分析,以此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议课中的“议”是在观所得信息的基础上和参与者展开对话、讨论、反思的过程,以求达成共识,促进教学,它与评课不同,它不是下结论,分等第,它是在尊重上课者的基础上,与其对话,了解上课者的教学动机,就教学过程的某一个外显的行为为抓手讨论教育观念和教学效果。(摘自《观课议课》)

我认为观课议课与以往的评课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给课一个结论,不是对课进行评定、鉴定,而是观课者与授课者围绕课堂教学展开对话、商讨,对话的目的在于探讨和揭示:一方面,揭示参与者背后的教学,它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评价上,而是探讨我想听一听你为什么这样设计,你是怎样想的。在对话中更新彼此的教学理念共同提高;另一方面,议课主张以学论教,实施有效教学,它的“议”以课堂中的某个现象,或学生学习的表现、学习状况入手,以外显的行为为抓手,讨论教育观念和教学效果。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教研活动进行了改进,做法是:(1)在观课活动中,首先变动观课位置,改变以往听课者的座位,教师不是坐在教室的后半部,这样的位置无法真正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真正地以学定教。为此,要求每位教师位置前移,坐到学生身边,注意观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表现。其次尝试构造教学案例,走近学生,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后,课后对课堂上学生外显的表现认真地思考,思考这些表现背后隐含的是什么,有什么可取之处,如何改进,做好记录,将这些现象和事件清晰地构造成有结构、有困惑的案例。(2)在议课活动中,首先明确主题,请开课教师说一说本节课的主题,围绕主题为什么这样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围绕这个主题做了什么,效果如何,课后反思有什么想法,其次提出教学案例,由观课者描述自己在课堂中所观,以故事的方式把自己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出来与大家讨论,使议课建立在课堂真实的基础上。接着授课者阐述,对观课者提出的困惑和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这样是把授课者背后的教育观念揭示出来供大家研究和剖析,同时帮助授课者梳理和澄清背后的教育理想和追求,使参与者梳理出“教育假设—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联系想法和意见,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进一步理解授课者意图,另一方面也是很好的学习交流经验,同时还可以促进授课教师反思,最后进行有主题的观课议课,全体参与者围绕主题就困惑和意见彼此之间互相质询、讨论和交流,以达成对困惑和问题、彼此观念和做法的理解。

为使观课议课更好地实施,笔者特意设计了听课表,使每位听课者按一定的程序来实施。(附:听课表)

“我的发现”是观课者在课堂中对学生某个表现的记录,“我的思考”是“我”对这一表现的思考,“授课者的思考”是针对观课者提出学生这一表现引发授课者的解释或反思,“观课者的思考”是针对这一表现其他观课者的思考,“参与者的共识”是活动参与者的一些共同的理解、认识,“我的所思所获”是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到的收获。

刚开始推行这种观课议课方式的教研活动时,出现了几个问题:一是观课者关注学生不够,还是注重教师的教学过程,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不是以学论教。解决的方法是设计如上表的听课表,让教师围绕该表来听课。二是不能很好地选择和确定议课主题。解决的方法是先不提议课主题,在学会发现课堂、构造教学案例和学会对话以后,再慢慢地引导,提议课主题的要求。观课者与授课者在互相尊重、平等的氛围中探讨,更能达到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目标,教研活动更有效。

改进教研方式,实施观课议课活动一年来,教研效果大有提高:(1)教研活动发言的多了,并且发言者都言之有物,都能根据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表现的发现,提出问题,谈自己的思考。(2)观课者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互动,以此思考来对课堂现象进行深入探讨。(3)议课者的关注使授课者也更关注学生,关注学生课堂的状态,对学生更尊重,追求学习的有效。(4)议课者能围绕主题,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思考,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探讨,探讨话题的层次更深。(5)讲虚假好话的少了,伤害授课者自尊的话少了,教师间的矛盾少了,教师们的心胸变得宽广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心情变得舒畅了,教育生活的幸福溢满每个教师的心房。endprint

学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互相学习、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普遍的做法是先安排教师就某个内容上一节课,然后组织教师集体评课。这种教研活动过于形式化,要么评议会上发言者少,旁观者多,且发言者多属于被动发言,敷衍了事,场面冷清,徒有过程形式,效果较差;要么你一句我一句,虽有主题,但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如何使教研活动更有效,看了陈大伟的《有效观课议课》后有所启示。

观课中的“观”是观课者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感官以及必要的观察记录工具,有效地收集和整理课堂信息,在此基础上,观者运用心灵和理性的力量去感悟、体验、分析,以此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议课中的“议”是在观所得信息的基础上和参与者展开对话、讨论、反思的过程,以求达成共识,促进教学,它与评课不同,它不是下结论,分等第,它是在尊重上课者的基础上,与其对话,了解上课者的教学动机,就教学过程的某一个外显的行为为抓手讨论教育观念和教学效果。(摘自《观课议课》)

我认为观课议课与以往的评课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给课一个结论,不是对课进行评定、鉴定,而是观课者与授课者围绕课堂教学展开对话、商讨,对话的目的在于探讨和揭示:一方面,揭示参与者背后的教学,它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评价上,而是探讨我想听一听你为什么这样设计,你是怎样想的。在对话中更新彼此的教学理念共同提高;另一方面,议课主张以学论教,实施有效教学,它的“议”以课堂中的某个现象,或学生学习的表现、学习状况入手,以外显的行为为抓手,讨论教育观念和教学效果。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教研活动进行了改进,做法是:(1)在观课活动中,首先变动观课位置,改变以往听课者的座位,教师不是坐在教室的后半部,这样的位置无法真正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真正地以学定教。为此,要求每位教师位置前移,坐到学生身边,注意观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表现。其次尝试构造教学案例,走近学生,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后,课后对课堂上学生外显的表现认真地思考,思考这些表现背后隐含的是什么,有什么可取之处,如何改进,做好记录,将这些现象和事件清晰地构造成有结构、有困惑的案例。(2)在议课活动中,首先明确主题,请开课教师说一说本节课的主题,围绕主题为什么这样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围绕这个主题做了什么,效果如何,课后反思有什么想法,其次提出教学案例,由观课者描述自己在课堂中所观,以故事的方式把自己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出来与大家讨论,使议课建立在课堂真实的基础上。接着授课者阐述,对观课者提出的困惑和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这样是把授课者背后的教育观念揭示出来供大家研究和剖析,同时帮助授课者梳理和澄清背后的教育理想和追求,使参与者梳理出“教育假设—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联系想法和意见,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进一步理解授课者意图,另一方面也是很好的学习交流经验,同时还可以促进授课教师反思,最后进行有主题的观课议课,全体参与者围绕主题就困惑和意见彼此之间互相质询、讨论和交流,以达成对困惑和问题、彼此观念和做法的理解。

为使观课议课更好地实施,笔者特意设计了听课表,使每位听课者按一定的程序来实施。(附:听课表)

“我的发现”是观课者在课堂中对学生某个表现的记录,“我的思考”是“我”对这一表现的思考,“授课者的思考”是针对观课者提出学生这一表现引发授课者的解释或反思,“观课者的思考”是针对这一表现其他观课者的思考,“参与者的共识”是活动参与者的一些共同的理解、认识,“我的所思所获”是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到的收获。

刚开始推行这种观课议课方式的教研活动时,出现了几个问题:一是观课者关注学生不够,还是注重教师的教学过程,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不是以学论教。解决的方法是设计如上表的听课表,让教师围绕该表来听课。二是不能很好地选择和确定议课主题。解决的方法是先不提议课主题,在学会发现课堂、构造教学案例和学会对话以后,再慢慢地引导,提议课主题的要求。观课者与授课者在互相尊重、平等的氛围中探讨,更能达到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目标,教研活动更有效。

改进教研方式,实施观课议课活动一年来,教研效果大有提高:(1)教研活动发言的多了,并且发言者都言之有物,都能根据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表现的发现,提出问题,谈自己的思考。(2)观课者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互动,以此思考来对课堂现象进行深入探讨。(3)议课者的关注使授课者也更关注学生,关注学生课堂的状态,对学生更尊重,追求学习的有效。(4)议课者能围绕主题,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思考,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探讨,探讨话题的层次更深。(5)讲虚假好话的少了,伤害授课者自尊的话少了,教师间的矛盾少了,教师们的心胸变得宽广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心情变得舒畅了,教育生活的幸福溢满每个教师的心房。endprint

学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互相学习、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普遍的做法是先安排教师就某个内容上一节课,然后组织教师集体评课。这种教研活动过于形式化,要么评议会上发言者少,旁观者多,且发言者多属于被动发言,敷衍了事,场面冷清,徒有过程形式,效果较差;要么你一句我一句,虽有主题,但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如何使教研活动更有效,看了陈大伟的《有效观课议课》后有所启示。

观课中的“观”是观课者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感官以及必要的观察记录工具,有效地收集和整理课堂信息,在此基础上,观者运用心灵和理性的力量去感悟、体验、分析,以此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议课中的“议”是在观所得信息的基础上和参与者展开对话、讨论、反思的过程,以求达成共识,促进教学,它与评课不同,它不是下结论,分等第,它是在尊重上课者的基础上,与其对话,了解上课者的教学动机,就教学过程的某一个外显的行为为抓手讨论教育观念和教学效果。(摘自《观课议课》)

我认为观课议课与以往的评课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给课一个结论,不是对课进行评定、鉴定,而是观课者与授课者围绕课堂教学展开对话、商讨,对话的目的在于探讨和揭示:一方面,揭示参与者背后的教学,它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评价上,而是探讨我想听一听你为什么这样设计,你是怎样想的。在对话中更新彼此的教学理念共同提高;另一方面,议课主张以学论教,实施有效教学,它的“议”以课堂中的某个现象,或学生学习的表现、学习状况入手,以外显的行为为抓手,讨论教育观念和教学效果。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教研活动进行了改进,做法是:(1)在观课活动中,首先变动观课位置,改变以往听课者的座位,教师不是坐在教室的后半部,这样的位置无法真正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真正地以学定教。为此,要求每位教师位置前移,坐到学生身边,注意观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表现。其次尝试构造教学案例,走近学生,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后,课后对课堂上学生外显的表现认真地思考,思考这些表现背后隐含的是什么,有什么可取之处,如何改进,做好记录,将这些现象和事件清晰地构造成有结构、有困惑的案例。(2)在议课活动中,首先明确主题,请开课教师说一说本节课的主题,围绕主题为什么这样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围绕这个主题做了什么,效果如何,课后反思有什么想法,其次提出教学案例,由观课者描述自己在课堂中所观,以故事的方式把自己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出来与大家讨论,使议课建立在课堂真实的基础上。接着授课者阐述,对观课者提出的困惑和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这样是把授课者背后的教育观念揭示出来供大家研究和剖析,同时帮助授课者梳理和澄清背后的教育理想和追求,使参与者梳理出“教育假设—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联系想法和意见,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进一步理解授课者意图,另一方面也是很好的学习交流经验,同时还可以促进授课教师反思,最后进行有主题的观课议课,全体参与者围绕主题就困惑和意见彼此之间互相质询、讨论和交流,以达成对困惑和问题、彼此观念和做法的理解。

为使观课议课更好地实施,笔者特意设计了听课表,使每位听课者按一定的程序来实施。(附:听课表)

“我的发现”是观课者在课堂中对学生某个表现的记录,“我的思考”是“我”对这一表现的思考,“授课者的思考”是针对观课者提出学生这一表现引发授课者的解释或反思,“观课者的思考”是针对这一表现其他观课者的思考,“参与者的共识”是活动参与者的一些共同的理解、认识,“我的所思所获”是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到的收获。

刚开始推行这种观课议课方式的教研活动时,出现了几个问题:一是观课者关注学生不够,还是注重教师的教学过程,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不是以学论教。解决的方法是设计如上表的听课表,让教师围绕该表来听课。二是不能很好地选择和确定议课主题。解决的方法是先不提议课主题,在学会发现课堂、构造教学案例和学会对话以后,再慢慢地引导,提议课主题的要求。观课者与授课者在互相尊重、平等的氛围中探讨,更能达到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目标,教研活动更有效。

改进教研方式,实施观课议课活动一年来,教研效果大有提高:(1)教研活动发言的多了,并且发言者都言之有物,都能根据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表现的发现,提出问题,谈自己的思考。(2)观课者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互动,以此思考来对课堂现象进行深入探讨。(3)议课者的关注使授课者也更关注学生,关注学生课堂的状态,对学生更尊重,追求学习的有效。(4)议课者能围绕主题,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思考,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探讨,探讨话题的层次更深。(5)讲虚假好话的少了,伤害授课者自尊的话少了,教师间的矛盾少了,教师们的心胸变得宽广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心情变得舒畅了,教育生活的幸福溢满每个教师的心房。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者议课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试论讲师团教师的语言修养
体育说课的意义与成功策略
浅谈校外美术教师作为“课者”的创新意识
“四心”让议课更精彩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议课形式种种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公开课要唯“真”、唯“下”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