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咬嚼见真味,评改求精妙

2014-08-21蒋剑秋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大灰狼习作教学

蒋剑秋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历来是与阅读教学平分秋色的教学任务。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和习作要求,需要对传统的作文教学进行改革。如何改革?研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可以发现一个极其明确的价值指向——高度重视评改在习作中的作用。

习作评改之于学生,其意义究竟何在?贾岛因“推敲”冲撞韩愈而与他进行切磋的故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这个道理不言而喻。但若是仅仅将习作评改当作一个纯粹提升学生修改能力的命题研究,则太过狭隘。事实上,它敦促广大语文教师走出“独自评改”的误区,用理性的思考居高临下审视习作,用榜样的示范深入浅出引领习作,用推敲的理念精益求精完善习作,让学生感受到揣摩玩味的乐趣,领略到习作的另一种魅力,全面促进语用能力的提高,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厘清思路:咬文嚼字是习作评改的基本理念

习作评改就是对习作进行评价和修改,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过程,其基本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参与习作评改,从理性的层面感知习作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评改能力、评改习惯,激发和保持评改的兴趣,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高。那么从何处入手进行评改?怎样评改?笔者以为,借用阅读教学中“咬文嚼字”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评改意识,掌握评改方法。

何谓“咬文嚼字”?在语文教学的视野里,就是指对构成文本的一切元素(字词句段等)、形式(结构与表达方式)与意义(意义与价值、内容与蕴含等)进行读解、品析、体悟、鉴赏的一种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就这一意义而言,它为习作评改提供了基本路径选择和具体策略支持。那就是:以精读、品读、赏读等方式走进他人的习作,感悟、理解习作中的遣词造句、文本构思以及感情表达,以自己独有的思辨,推敲字词句的运用,斟酌表达方法,体悟内蕴情感,并作出更贴切的、独具个性的、新鲜而有创造力的评述和修改,在完善他人习作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养成对文本审视反思的习惯,提高感悟和赏析的能力。

二、明确目标:品词析句是习作评改的主要内容

新课标在第二学段“课程目标”中有“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的表述,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在第三学段“课程目标”中有“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的表述。在“教学建议”中说:“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评价建议”部分重申“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互相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由此可见,修改在新课程习作教学中的地位。

从《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修改的目标要求来看,小学生应该把重点放在语句修改上,其通顺与否,行款正确与否是关键。那么,品词析句就成了习作评改的主要内容。品析习作中字词句的规范准确,体悟字词句的生动形象,以表情达意的精准贴切程度为标准,在反复来回的修改中不断完善习作。当然,对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可做些语句推敲、材料选择、结构安排的修改指导。

三、定向:适律有序是习作评改的应然原则

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起步阶段,学生习作中通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内容空洞不具体,不能围绕中心写,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叙述枯燥;不善于细节描写,甚至是语言不顺、文理不通、乱用标点、词不达意……所以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评改时,一定要树立“生本”观念,遵循儿童身心和智能发展的规律,以渐进之势拾级而上。所用的方法应该是简单而常见的,定位的目标应该是容易达到的,产生的效果应该是让学生愿意亲近而非望而却步。紧紧依托咬文嚼字,教师在指导学生评改习作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循标准

一般来说,每次习作都会有具体的要求,也就是标准。师生共同制定标准的过程,称之为“定标”。 定标应从“一般要求”(即任何一篇习作均须达到的常规性要求,多指标点、字、词、句方面的要求)和“特殊要求”(即本次习作训练的规定性要求)两个方面入手。评改习作时,要让学生明确:昨天按什么标准写,今天就按什么尺度评改。这样,不管是自我修改还是互相评改,学生都有了可以攀依的准绳,对文体、结构、顺序、表达方法等也有了相对统一的认识。

2.就原文

学生在评改他人的习作时,总会依着自己的认识水平,以相当苛刻挑剔的目光寻找太多的不足,在某种程度上满足纠错的心理需求。但这既违背了习作评改的初衷,更非习作教学的目标。在习作教学领域,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鼓励学生大胆习作”“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所以在习作评改的指导中,要千方百计呵护学生的习作热情,“就原文”就是对学生最大的认可和尊重。若评得体无完肤,改得面目全非,哪怕修改后的习作再精彩,对原作者也是莫大的打击伤害。因此,评改要引导学生尊重原文,重评价建议,轻越俎代庖;多寻闪光亮点,讲究循序渐进。

3.重欣赏

习作评改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学生在二次修改、相互评改中欣赏辨析,合作分享,学会尊重,懂得赏识,体验成功。评改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见解、收获、赞美、疑问、赏析、评判,甚至思辨等和大家分享、交流。如说说独具匠心的题目,读读生动优美的语句,品品用得精当准确的词语,让评改者在欣赏他人的过程中生就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拥有一颗感悟美的慧心,让被评者在被肯定的同时获得自信,增强习作的兴趣。以肯定欣赏为主,让孩子们既当作者又当读者,在评改中不断转换角色,从而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促进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

四、建构:推敲调整是习作评改的具体策略

既然小学阶段习作评改的侧重点应放在词句的评议和修改上,那么在习作评改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和策略。endprint

1.比较甄别——改换而求其真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在文字上推敲,实际上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进而体会文章的主旨;写作时,推敲文字,是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使之与文章主旨指向一致。这就是说,评改习作,需要我们在字词推敲上多下工夫。

在看图写童话故事《狼和小羊》的习作中,我们选取了这样一段话进行集体评改:

“大灰狼气死了,它跑到磨坊里,把面粉弄在自己的爪子上,又到小羊家去了。这次它终于成功啦!”

(学生自由读,反复揣摩)

生1:我留意了“大灰狼气死了”这句话,我以前在童话故事中看见过“龇牙咧嘴”这个词,如果用在这里,“大灰狼气得龇牙咧嘴”,我们仿佛看见大灰狼恼羞成怒的样子,大灰狼的形象显得更生动!

生2:“把面粉‘弄在自己的爪子上”这句中的“弄”字也不确切,我发现很多同学一碰到难以表达的动作,就总爱用这个“弄”字来替代。在这篇作文中,大灰狼想用面粉把自己的黑爪子伪装起来,我觉得确切的动词应该是“抹”,能让我们感受到这是大灰狼的一个阴谋。

生3:“这次它终于成功了”一句中“成功”是个褒义词,而文中的大灰狼是个狡诈、凶残的反面形象,如果能换成“得逞”,就更符合文意了。

这段话初读之下并无不妥之处,但再细细思量,以“深犁”的方式走进去,就能在独特的比较甄别中收获精彩。紧紧扣住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此文中即大灰狼的狡诈凶残),明白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一座意义的迷宫,构筑这座迷宫,就是在苦心孤诣地构筑习作情感的密码;走进这座迷宫,就是在精致的思辨中领悟和内化文章的主题要旨。评改过程中逐步的渗透、点拨,使学生对语意有一个整体的、形象化的、生活化的理解,使词语在其言语世界中烙上情感的“印记”,这是对习作教学目标的坚定践行。

2. 想象还原——增补而求其神

阅读教学中,应经常关注课文中的留白,它给读者的想象留有自由驰骋的余地,使学生在有限的文本中获得无限的且独具个性的感受,获得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这种审美的产生源于学生自觉自由地对文本进行了补白,在丰富的想象中还原了文本深刻的内蕴,实现了个体情感与作者情感的相融。在习作评改中,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策略。

在一次“我写我”的习作评改中,小卢同学抓住以下文段进行了评改:

“我遇事不冷静。有一回在教室里看完知识讲座,老师让大家交流所看的地震知识,谈谈收获。没轮到时,我默默地在脑中组织材料,轮到自己发言时,心里特别紧张,好不容易想起一点,还说得不好。”

他写出的评语是:能从学习生活中撷取题材,很好地反映了自己一个方面的特征。尽管揭了自己的“短处”,但生活气息浓郁,内容真实,表达流畅。若能抓住“紧张”这个细节,进行更具体的描写,反映出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你的习作会更加富有神韵!

他的修改如下:

“我遇事不冷静。有一回在教室里看完知识讲座,老师让大家交流所看的地震知识,谈谈收获。没轮到时,我默默地在脑中组织材料,轮到自己发言时,心里忽然就像揣了二十五只兔子似的——百爪挠心。好不容易想起一点,就像快要没顶之人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似的,结结巴巴讲了起来。”

从评语来看,小卢同学抓住“紧张”进行推敲,发现了此处描写的空白。而这种关注和发现,正是习作评改必须具备的基本意识和能力。从修改来看,小卢同学让自己进入情境,进行了还原想象,并产生了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用语言描述再现了“紧张”的心理,使文章增色不少。

3.反思辨析——删减而求其精

咬文嚼字,并非只关注字词和句子。文字的意义,还包含了文本的表达方式、行文结构、材料安排、主次取舍等。因此,立足于“咬文嚼字”的习作评改,也不能仅仅关注一字一词的修改。习作评改的路径,还可以再宽广些。评改练习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语段:

“暑假的一天傍晚,我和妹妹到广场上去散步。来到广场,只见一只只小蜻蜓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着,好像一架架灵活的小飞机;无数的蝉躲在树叶后面,不知疲倦地叫着‘知了、知了,好像在告诉我们夏天已经来到;广场四周栽着一圈樟树,去年冬天下了大雪,它们都被剃成了‘光头,现在又长出了浓密碧绿的新头发;广场东面的小池塘里,荷花仙子已经在碧绿的舞台上仰起了美丽的脸庞,一阵风吹过,飘来淡淡的清香……”

这段话以有序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夏天傍晚广场上的景色,遣词造句均无可挑之处,条理清晰且具体生动,很有层次感和画面感。这样的习作,如何评改呢?若是站在咬文嚼字的立场,从反思辨析的角度去品味,还是可以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这确是当时亲眼所见之景,但转念再想,这应该是春天就存在的了,而这段描写,显然是着眼于夏季的;再从描写角度来分析,蜻蜓、蝉、荷花这三种事物,分别是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角度来表现的,再写樟树,依旧是“视觉”,未免不合宜。虽然描写樟树的语句极富创造力,但于文章整体而言,仍有冗累之嫌。多方权衡,忍痛割爱是明智之举,如此方能求得习作的精致,有益于在评改过程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习作评改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听诊器”(咬文嚼字评改的能力),在自主的“咬文嚼字”中为习作诊断,并能面对症状,对症下药,提出恰当的修改建议,由此实现习作教学“以评改促提高”的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灰狼习作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大灰狼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救大灰狼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