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学生学习困惑点 提高数学课堂高效性

2014-08-21周建超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等底式子新知

周建超

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时,不仅要关注该知识内容的本质以及基本的教学策略,更要研究和了解学生在学习该知识内容的思维特点、学习困惑点、学习经验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等。在教学时,要找准学生学习的困惑点,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

一、找准学生知识连接处的困惑点,提高学生学习实效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在旧知识基础上对信息再加工,形成新的知识的过程。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会在新旧知识结构的连接处产生困惑,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例如教学《比例的意义》时,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几组图形变化情况中发现长与宽的比是相等的,并说明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接着要求学生举几个比例的式子。有几个学生所举的例子中有如“5∶4∶3”连比的式子,经过讨论、辨析,学生明确了这只是比的式子而不是比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随机询问了举这样例子的学生是怎样想的。一个学生说:“五年级的时候,我们不是学习过‘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吗,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式子是比例。”其余几个学生都点头认可。对此,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学生之所以产生这种想法,主要是受到“按比例分配”旧知负迁移的影响,致使学生学习比例的意义时,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产生了困惑。明确原因后,在另一个班级进行同一内容的教学时,我改变策略,课伊始就问同学们对比的知识有哪些了解。学生纷纷举手说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怎样求比值等等。我接着问:“学习比的知识有哪些用处呢?”学生思考后说:“可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按比例分配。”我随机板书:按比例分配。这时我又追问:“你能说说这里比例的意思吗?”(教师用红粉笔在“比例”二字下打着重号)经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得出:这里的比例是把总数量按照各个部分量所对应的份数来进行分配,它实质上是份数的问题。然后我顺势引出新课:“我们今天学习的比例是表示两个比之间相等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此比例非彼比例。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学生都能根据比例的意义说出正确的比例式子。

教师在研读教材时,首先考虑的不应仅是学生的知识基础、经验基础,还应找准学生在旧知到新知学习过程中连接处的困惑点,思考学生产生困惑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捕捉学生思维困惑点,有效进行教学预设

教师在研读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要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思维困惑点,进行有效的教学预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教学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的关系,一般都是直接出示几组圆柱和圆锥,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从表面看学生认识了等底等高的关系,但实际教学效果如何呢?我在听课后对学生进行后测,发现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有很多困惑。有的学生说:“圆锥能与长方体等底等高吗?”有的学生说:“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是怎么产生的?”还有的学生说:“圆锥的体积公式能通过别的立体图形推导出来吗?”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新知过程中出现了思维困惑,这样的教学过程无疑是需要改进的。

对此,我吸取了这位教师的经验教训,教学时,先出示一段圆柱形木块,让学生思考:如何把这个圆柱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学生思考后利用手中准备好的圆柱形萝卜学具进行操作,发现要想得到最大的圆锥体,底面积和高都不能发生改变,再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操作比较,学生对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的关系获得了直观而清晰的表象,从而自主地形成等底等高的概念。因此,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只有找准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思维上的困惑点,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使教学有的放矢,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知识。

三、挖掘学生学习方法的困惑点,引导学生有效参与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基于学生,要善于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上的困惑点,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一节《圆的面积》的公开课,执教者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先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再要求学生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长方形。通过研究原来的圆和拼成以后这个长方形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随后运用圆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整节课显得很顺很流畅。课后,我随机询问了几个学生:你为什么要把圆转化成长方形进行圆面积的公式推导呢?一个学生说:“不知道,因为这是老师要求的。”另一个学生说:“这样好推导吧。”其余学生均一脸茫然。可见这一节课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很精彩,其实学生对圆面积为什么要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也没有真正体会到转化这种思想方法的实质内涵,由此可见学生对这种转化的思想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困惑。

与这位教师沟通后对原教案进行了修改,在另一个班又上同一内容。这次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出转化的思想方法,然后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领悟转化这种思想方法的实质。接下来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学生就很容易地想出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这种方法。课后,我也问了学生同样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和前面的大不相同。有的说:“我们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就能很容易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还有的说:“把不知道的知识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

对比这两个课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研读教材时,要心中有学生,要基于学生的思考,为学而教。教师要细心挖掘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困惑点,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促进新知识的有效建构。

教师在对教材进行研读时,要充分找准学生知识连接处的困惑点,捕捉学生思维困惑点,挖掘学生学习方法的困惑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endprint

猜你喜欢

等底式子新知
挖掘学习深度促进思维跃迁
——拓展课《平行四边形的等积变形》教学设计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让“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看得见
活用根表示系数巧求多参数式子的取值范围
数学论坛大家谈
三九变九三
等地等高的三角形面积关系演示器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