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池市城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报告

2014-08-21陆丹宇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2期
关键词:维持性蛋白质血液

陆丹宇

肾功能衰竭(RF)的防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病程缠绵多变,肾功能逐渐恶化,导致蛋白质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老年人中RF发病率逐年上升,血液透析治疗成为肾衰患者维持生命的主要方法,但是老年患者营养状态较差,影响预后效果。为提高老年透析患者生活水平,合理分析其营养状态以及影响因素是重要课题[1]。本文对河池市城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河池市城区的河池市人民医院透析中心为研究场所,抽选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本中心做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45例为老年组,患者年龄65~80岁,平均(73.4±5.2)岁;患者原发病包括肾小球肾炎23例、肾小管间质病14例和其他8例。同时抽选43例同期做透析的非老年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年龄25~64岁,平均(43.6±7.2)岁;患者原发病包括肾小球肾炎19例、肾小管间质病13例和其他11例。患者均维持3个月以上透析时间,透析方法均为动静脉内瘘进行碳酸盐透析,2~3次/周。患者均无糖尿病肾病病史、无严重心血管病变以及急性感染等。

1.2 营养状态评估方法 (1)物理指标测量:测量患者肱三头肌处皮下脂肪、透析后干体质量;(2)生化指标测量:透析前采集静脉血,使用血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3)免疫方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CRP);(4)评估患者透析充分性Kt/V。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营养状态评估指标 老年组的物理指标测量结果和生化指标测量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老年组超敏CRP和透析充分性Kt/V分别为(13.6±8.4)mg/L、(1.4±0.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营养状态评估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营养状态评估指标比较(±s)

组别 HB(g/L) ALB(g/L) 干体质量(kg) 皮下脂肪(mm) BUN(mmol/L) SCR(μmol/L) CRP(mg/L) Kt/V老年组(n=45) 82.7±8.6 34.1±4.3 50.6±5.4 9.5±2.6 22.6±7.9 560.5±107.4 13.6±8.4 1.4±0.2对照组(n=43) 112.4±12.2 40.5±3.7 64.5±3.8 12.7±3.4 38.5±6.5 968.4±104.6 6.7±3.2 1.3±0.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蛋白质和热量摄入情况 老年组蛋白质和热量摄入量分别为(0.7±0.2)g/(kg·d)、(102.5±11.4)kJ/(kg·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蛋白质和热量摄入比较(±s)

表2 两组蛋白质和热量摄入比较(±s)

组别 蛋白质[g/(kg·d)]热量[kJ/(kg·d)]老年组(n=45) 0.7±0.2 102.5±11.4对照组(n=43) 1.2±0.1 122.6±9.5 P值 <0.05 <0.05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维持肾衰患者生命状态的主要方法,明显降低肾功能严重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是临床技术先进性的具体体现。老年人体质差,耐受能力低,曾认为是血液透析禁忌者,但是随着近年来透析技术不断改善,老年患者也成为适应证之一。但是经国内外透析成效研究发现,透析过程中容易造成患者机体内分解速度加快,代谢旺盛,营养流失,使患者营养不良,成为影响透析预后的主要因素[2-4]。在长时间维持性透析过程中,老年者营养状态受影响程度较重,透析预后情况较差,虽然一定程度维持肾功能衰竭老年患者的生命状态,却降低生活质量。因此,总结临床经验,详细分析影响老年肾衰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状态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纠正和弥补,是改善透析老年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营养状态评估方法越来越多,并引起国内外一致重视,不断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营养较差者的影响因素,对其进行总结和整理,为降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情况以及提前预防作坚定基础和资料依据[5-7]。本研究中,通过评估透析患者的物理指标测量和相关生化指标测量,比较分析年龄段不同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汇总各项数据如下:老年组患者的物理指标测量结果和生化指标测量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老年组超敏CRP和透析充分性Kt/V分别为(13.6±8.4)mg/L、(1.4±0.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蛋白质和热量摄入量分别 为(0.7±0.2)g/(kg·d)、(102.5±11.4)kJ/(kg·d),均低于对照组(P<0.05)。

从以上结果分析老年患者能力摄入情况较差,营养状态明显不及对照组,体内CRP含量高于对照组,表明体内伴有微炎症状态,是影响老年患者营养状态的可能性因素。以上结果与其他文献相符。分析并总结可能性原因主要在以下几点:(1)老年患者自身体质:随着年龄提升,患者体质逐渐下降,各系统机能降低。尤其消化和吸收能力较弱,活动能力差,并且多种因素引发的并发症较多,容易发生营养不良。而本身偏瘦的老年患者,更易发生营养不良,透析前可能存在营养状态较差的情况,明显影响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和吸收情况。(2)微炎症状态:此状态为低水平、临床表现不明显的炎症状态[8-9]。透析过程中,多种因素导致炎症因子小幅度内提升,增快体内代谢速度,造成透析中蛋白质流失。蛋白质、脂肪分解速度提升,合成的蛋白质含量降低,加重营养不良程度。老年患者抵抗力差,使炎症反应更明显,造成营养流失,引发营养不良。(3)缺乏合理饮食结构:老年患者对疾病认知较差,不会合理安排饮食,未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且重视程度较差。老年人多节俭,并且消化能力较差,对饮食要求较低,饮食简单清单,不注意营养搭配,营养补充不足[10]。以上多种原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于透析的老年患者,最终造成老年透析患者营养摄入低,营养状态较差,影响透析治疗效果以及预后。

因此,详细分析并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营养状态以及影响因素,以此为依据调节透析患者饮食结构,提升患者认知度,能够有效纠正和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身体机能,在实践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张渊,张亚玲,洪丈情,等.不问评估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评估的比较[J].中国血液净化,2011,10(6):437-439.

[2]陈万欣,张志民,邢丽,等.炎症及营养不良评分法在人工肾透析患者营养评估中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和临床康复,2011,15(11):5817-5821.

[3]史均宝,朱宁,田信奎,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对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12,11(3):125-126.

[4]曹礼应,余月明,肖丽佳.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04,21(21):34.

[5]刘昌华,陈蕊,高波,等.扬州市城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报告[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3):82-84.

[6]姚英,刘惠兰,张香玲.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系统炎症反应的相关关系[J].中国血液净化,2004,3(1):18-20.

[7]王晓彤,王海霞,曲智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估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0):52-54.

[8]张海燕,梁伟,杨铁城.不同铁剂对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4):459-460.

[9]蒙洁英,韦谨.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通路再循环的因素探讨[J].广西医学,2011,33(3):456-457.

[10]王冰,宋桂敏.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饮食指导[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2(4):54-57.

猜你喜欢

维持性蛋白质血液
蛋白质自由
人工智能与蛋白质结构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多彩血液大揭秘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与炎症的联系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与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效果观察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血液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