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液内皮素-1、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和NAG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2014-08-21齐昆青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2期
关键词:微量蛋白尿肾病

齐昆青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它主要是因为肾小球滤过膜和肾小管之间发生结构或功能损伤而形成蛋白尿,最终可导致肾衰竭而死亡[1]。糖尿病肾病早期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因此进行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为探讨糖尿病肾损伤的实验诊断手段,本文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尿液中ET-1、Cys-C、RBP和NAG的检测,对其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排除严重肝胆疾病、泌尿系统感染和心脑血管疾病。其中男51例,女37例,年龄33~79岁,平均(47.2±9.7)岁,病程3~22年,平均病程(10±4.1)年。选取同期门诊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7~72岁,平均(44.2±8.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无白蛋白尿组(UAER<30 mg/24 h)2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 mg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ET-1、Cys-C、RBP和NAG水平比较 糖尿病患者的ET-1、Cys-C、RBP和NA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白蛋白尿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无白蛋白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ET-1、Cys-C、RBP和NAG水平的变化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排泄增加成正比,见表1。

2.2 四组ET-1、Cys-C、RBP和NAG阳性率比较 对照组仅有ET-1表现出2例阳性,其余指标阳性率均为0;无白蛋白尿组检出NAG阳性1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余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白蛋白尿组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80%,但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四组ET-1、Cys-C、RBP和NAG水平比较(±s)

表1 四组ET-1、Cys-C、RBP和NAG水平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无白蛋白尿组比较,P<0.05

组别 ET-1(ng/L) Cys-C(mg/L) RBP(mg/L) NAG(U/L)对照组(n=30) 47.61±9.52 0.72±0.22 40.34±8.37 5.26±0.62无白蛋白尿组(n=28) 65.67±12.54* 0.89±0.28* 72.89±15.47* 18.67±0.27*微量白蛋白尿组(n=31) 76.58±14.75* 1.34±0.36*△ 88.73±16.65*△ 32.56±1.92*△临床白蛋白尿组(n=29) 85.23±17.24*△ 2.25±0.61*△ 96.32±18.27*△ 43.63±1.57*△

表2 四组ET-1、Cys-C、RBP和NAG阳性率比较 例(%)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进行传统肾功能和尿常规检查往往正常,因此病情的诊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室检查[3]。蛋白尿在糖尿病肾病的整个病程均有出现,其发生率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升高,表现为早期肾脏肥大、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并出现微量蛋白尿,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直至最后出现肾衰竭[4]。

ET是血管内皮释放的小分子物质,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是一种血管收缩肽,具有强烈的缩血管和促细胞增殖作用,可通过血流动力学途径参与肾脏纤维化的发生[5]。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患者长期代谢紊乱,体内氧自由基增多,血小板功能亢进,大量生长因子如TGF-β升高引起ET合成增加,损伤肾小球系膜,促进蛋白尿的生成[6]。本研究中,糖尿病肾病各组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随蛋白尿水平的增高,尿液ET水平不断增高,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与以往报道相符[7]。本文结果显示ET在微量组与临床白蛋白尿组均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83.9%、86.2%),表明ET水平的变化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指标之一。

Cys-C是小分子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13 300。它的生成速率恒定,几乎全部从肾小球滤过而不受炎性因子的干扰,之后被肾小管重吸收[8]。文献报道显示Cys-C对2型早期糖尿病有很高的特异性,是糖尿病肾脏早期损伤的高灵敏度的检测诊断指标。RBP是肝脏分泌的一种蛋白,可与全反式视黄醇结合成为视黄醇-RBP复合物,转运至维生素A依赖性组织后复合物得以解离,肾小球将游离的RBP滤出,经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后分解成氨基酸,故健康人群尿中RBP排出甚少。有文献报道表明当近曲小管受损时,影响了RBP的重吸收及降解,使尿中含量明显增高,因此RBP含量改变可敏感地反映近端肾小管功能受损程度,可作为近端肾小管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9]。NAG酶是人体内重要的溶酶体水解酶,多集中于肾曲小管上皮细胞,在尿液中相对稳定,不能透过肾小球滤过膜。肾脏受损和细胞遭到破坏、脱落时,细胞的通透性增加,导致尿酶的活性显著增高,因此可作为早期诊断肾脏病变的敏感指标[10]。

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ET-1、Cys-C、RBP和NA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白蛋白尿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无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低阳性检出率相比,临床白蛋白尿组ET-1、Cys-C、RBP和NAG水平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6.2%、79.3%、89.7%、93.1%,阳性检出率的升高与蛋白尿的排泄增多有一定的相关性。

本文通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ET-1、Cys-C、RBP和NAG水平变化进行研究,表明其与尿蛋白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均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发现,但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1]Tomaru T,Steger D J,Lefterova M I,et al.Adipocyte-specific expression of murine resistin is mediated by synergism between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and 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s[J].J BiolChem,2009,284(10):6116-6125.

[2]马勇,许吉斌.血清Cys-C、β2-MG、RBP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2):135-136.

[3]贾瑛,汤华.血清胱抑素C和C-谷氨酰转移酶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3):301-305.

[4]徐晓萍,杜振东,朱清,等.尿GGT、尿mALB及血清Cys-C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关系[J].检验医学杂志,2010,25(4):275-277.

[5]黄爱群,王治伟,冼中任,等.血清胱抑素C联合β2微球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11):25-27.

[6]王海燕.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与CRP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6):41-43.

[7]师新颖,于世家.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NO,ET,TXA2,PGI2的临床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16(6):513-514.

[8]喻芳菊.3种糖尿病评估方法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5):575-576.

[9]Kawai T,Masaki T,Doi S,et al.PPAR-γ agonist attenuates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and inflammation through reduction of TGF-β[J].Lab Invest,2008,89(1):47-58.

[10]Stofkova A.Resistin and visfatin:regulators of insulin sensitivity,inflammation and immunity[J].Endocr Regul,2010,44(1):25.

猜你喜欢

微量蛋白尿肾病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基于Al2O3纳米粒子的微量润滑铣削冷却性能分析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蛋白尿方联合科素亚治疗慢性肾炎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