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实证研究

2014-08-20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母语错误学习者

岳 鹏

(甘肃政法学院 人文学院,兰州 730070)

一、引言

英语写作是英语听、说、读、写、译五个基本的能力中最能反映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笔者在长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发现,大学生虽然已经正规学习了多年的英语语法和语言知识,但在他们英语写作中仍有很多顽固错误,尤其频繁出现的语言错误有明显受母语影响的痕迹,即母语对目标语的负迁移现象。母语负迁移导致的错误已经成为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之一。而如何利用恰当的理论和方法正确认识和分析错误,不仅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尝试结合语言迁移、对比分析、错误分析、中介语等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英语作文进行定量分析,本研究尝试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1)母语负迁移导致的错误在大学生英语作文错误总数中所占的比例。(2)学生的作文中存在哪些类型的母语负迁移导致的错误。(3)在这些语际错误中,哪些错误能够显著区分高分作文与低分作文。希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和水平,引起学生对母语与二语差异的重视,并对英语教师处理学生作文中的错误和调整教学方案有所裨益。

二、文献综述

1.语言迁移。

与外语习得和学习有关的语言迁移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来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必然涉及迁移,迁移是个心理学术语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按产生的结果,迁移可区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作用,促进新的知识技能的形成。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消极作用,影响新的知识或技能的形成。语言迁移指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关系到怎样解释成年人的外语学习过程,母语在外语学习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和外语教学中应如何使用母语等一系列外语教学的根本问题。本文讨论仅限于母语的负迁移,即由母语结构或非结构因素引起的中介语中不符合目的语语法、语言标准或使用标准的现象。

2.对比分析假说。

最初,行为主义学习观认为:语言本质上是一个各种习惯的系统,学习就是在刺激 (stimulate)和反应(response)之间建立联系,最终形成习惯的过程。受行为主义学习观的影响,在刺激反应理论基础上,Robert lado 在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1957)一书中提出“对 比 分 析 假 说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Lado认为,学习者在努力向本族语人那样掌握和理解外国的语言和文化时,他们总是把他们自己语言和文化的形式和意义以及形式和意义的分布迁移到外国的语言和文化中去。外语中与学习者的本族语相似的成分他学起来就容易,那些与学习者的本族语不同的成分他学起来就难,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来自于第一语言系统对第二语言系统的干扰。这一假说的核心就是母语与目的语的相似之处可以产生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而相异之处则产生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即干扰。外语学习中的困难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来解决,通过对两种语言的科学的全面的结构分析,找出其间的异同,从而预测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将要遇到的困难。

3.错误分析。

人们在实践中越来越多地发现,两种语言结构不同的地方不一定就出现错误,而两种语言相近的地方却出现错误。大量的事实使人们怀疑对比分析的预见能力的正确性。由于对比分析并不能预测学习者的全部错误及解释错误,因此人们认为有必要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系统分析研究,错误分析理论应运而生。Corder最早提出了错误分析理论 (Error Analysis),Corder依据认知心理学系统地阐明了学者错误的性质、意义和分类并且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进行错误分析的方法。传统的教学认为凡是不符合规定标准的语言现象都是错误的,即错误一般被认为是偏离目的语标准的语言现象。

Corder 在 The significance oflearner’sErrors(corder,1971)中提出对学习者的语言错误进行分析的三个重要意义:(1)对教师而言,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发现学习者在向目标语接近过程中已达到哪个阶段;(2)对研究者来说,错误分析可以了解学生使用什么手段和程序掌握语言,为他们提供语言习得方法的证据;(3)对学习者来说,错误分析为他们提供了发现目标语的规则和手段。

现代语言学家Brown则把错误分为三类:母语干扰性错误(Interlingual Errors)或称语际错误,目的语内部干扰性错误(Intralingual Errors)也称语内错误,其他各种因素导致的错误。Conder(1971)提出了进行错误分析的五个步骤:(1)选择语料:采择最理想的做法是自然采择,这样可以反映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2)识别、确认错误:显性错误是语言形式偏离目的语标准错误,隐性错误则指表向形式看似正确但是它的目的语中的意思不是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3)描写、分类错误:如将其归为语言知识类错误或交际类错误,或根据前文所述的错误进行归类。(4)解释错误产生的原因:解释错误被认为是分析错误源泉。(5)评价其对教学的意义:即确定纠正错误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发挥错误分析的教学评价功能。

4.中介语理论。

Selinker L于1969年首先提出了中介语这一概念,推出了一个介于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独立语言系统。他同时指出中介语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前系统阶段,在此阶段学习者对目的语语言系统只有一些模糊认识,在语言使用时会任意猜测、妄加使用,以致对于自己所犯的错误,既不能理解更不容易得到纠正。第二阶段是系统阶段,学习者逐渐发现了目的语的正确体系,但对体系的内在程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他们在运用语言时会犯一些系统性错误。Brown认为在这一阶段学习者的错误是可以被识别出来并得到改正的。第三阶段被称为后系统阶段,学习者已基本掌握了目的语体系,只是在语言使用时偶尔会出错,这时他们已无需反馈便能改正自己所犯的错误。学习者中介语水平的发展一般还具有以下特点:(1)可渗透性:即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逐渐提高,新建立的目的语知识对原有知识不断渗透,最终促成中介语的错误不断得到修正,从而更加靠近目的语。(2)系统性:中介语是一个合法的语言系统,其客观地反映了学习者的实际语言水平,其中的大量规则是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之前就已意识到在语言中存在的某种系统性错误,其表现在某些错误前后一致性。(3)动态性: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现有语言知识结构以适应、接受新的语言知识。此过程是动态变化的。(4)不完备性:中介语无论与母语还是目的语相比都显得不够完备,体现在中介语简化的结构、有限的使用功能以及各种类型错误。

三、实验设计

本实验主要按Conder(1971)所提出的错误分析的步骤研究母语负迁移所导致学生英语作文中的错误,并描述分类错误,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中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找出显著区别高分作文与低分的变量,结合问卷调查及访谈等研究方法,为上述实证研究做出必要补充。

1.研究问题。

(1)母语负迁移导致的错误在大学生作文错误总数中所占比例。(2)本研究受试学生的作文中存在哪些类型有母语负迁移导致的错误。(3)在这些语际错误中,哪些错误能够显著区分高分作文与低分作文。

2.受试。

本研究受试对象为甘肃政法学院刑事法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二年级大学生。该组受试英语语法、词汇基本功扎实,并经过一年的大学二年级英语学习熟悉英语作文的基础写作技巧及策略。并且他们为大学二年级学生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因为他们的英语水平为中等,符合中介语理论强调的产生中等水平的错误更具代表性。

3.实验过程。

(1)实验样本收集。

在2013年3月,所有64名受试对象被要求写一篇字数为150—200字的议论文,题为“哪里更适合居住,城市还是农村?”,他们被要求在30分钟内完成,在没有被告知和没有资料可参考的情况下受试对象自然产生相对真实反映的中介语水平。本研究中的作文依据CET4作文评分标准被评为5个分层次:

①1~3分为非常低分作文,这样水平的作文审题不清、不切题;文章组织结构不明;思路紊乱,文章观点不明;许多语句结构错误;至少15个以上词语误用。

②4~6分为较低得分作文,文章基本切题,表达思路不清楚,连贯性差。有较多的严重语言错误(少于15处)。

③7~9分为中等水平作文,文章基本切题,有些地方表达思想不够清楚,文字勉强连贯,有一些语法错误(少于10处)。

④10~12分为较高分作文,文章切题,观点明确,有充足论据论证,有举例说明,思路表达清楚,文字连贯性较好,但有少量语言错误(少于5处)。

⑤13~15分为最高分作文,文章切题,论据充分有力,逻辑性强的段落发展与组织结构,仅有个别语法错误(少于2处),词汇应运恰当,句子结构灵活,文章观点清晰且连贯。

笔者首先对这些作文进行编号,并且去除了文章字数少于150字或者整篇文章仅有一个自然段等两种情况的文章,研究样本最终使用了全部64篇中的60篇。

(2)标识错误。

依据错误分析理论,先去除受试学生由于粗心导致的失误。在选定作文样本后,笔者将这60篇作文返回给学生本人。受试学生被要求重新阅读样本,计算错误数量,同时进行改正,在这期间笔者没有给学生任何关于错误的提示信息,而是让他们自己发现并更正。通过这种方式,自我修改错误后,一些误用情况将被消除。

在去除误用后,笔者再次将受试学生的作文收集起来。为了标识错误的过程更加科学和客观,笔者邀请到另外两名大学英语教师开展此项工作。与汉语表达或思维方式相似的英语结构被挑选出来,与母语及目的语均不相符的中介语也被挑选出来。每篇作文经过3名教师的3次审阅,最终笔者逐一进行了标识,并且统计每名受试者发生的错误数量。

最终共有617个错误发生在60篇作文中。

(3)错误分类。

对错误进行分类是一项棘手的工作。不同的分类结果导致了不同的研究发现,以及对错误的不同解释。然而,存在一种普遍通用的基于诊断的错误分类目录(James,2001:179-185)。 正如 James指出的,主要分为四类:a.语际错误;b.语内错误;c.基于交际策略的错误;d.诱导错误。James还将语际错误和语内错误统一归类为中介语错误。前者通过在不同语言水平上的负迁移产生,后者则主要存在于目的语语法规则的误用方面。参考James的错误分类框架,笔者在研究中从3个语言层次上对数据进行错误分析,即词汇层面、语法层面、语篇层面。本研究聚焦于母语迁移,因此中介语错误被在不同语言层次上进一步分离。因此作者将在词汇、语法、语篇等三个层面讨论中介语错误。同时语法层面错误又进一步分成形态错误和句法错误。

4.数据分析过程。

第一步,收集评分。收集作文后,笔者邀请了两名同事对作文进行评分,并使用同样的分类标准对错误进行分类,同时给出评语。为了避免阅卷人的主观倾向在对分数的负面影响,2个评分人被要求分别对60份作文评分,每份作文评分最终取二人的平均分。将所有作文按照得分分为三个等级。即11~15分为优等,7~10为中等,7分以下被视为较低等级。第二步,进行错误分类。针对每个错误评判给出注释解释。每个分类目录列举出一些实例。为了消除分类时的主观负面作用,笔者最后统一进行了修改。第三步,每种类型的错误都进行计数并存入计算机以便进一步通过excel分析。进而,描述分析基于学生习作中的数据,比如不同类型错误的发生频数、错误发生源、母语迁移干扰的比例。第四步,对数据进行编码,输入统计软件SPSS后保存数据文件。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研究高分与低分作文发生中介语错误的不同之处。

四、结果与讨论

1.母语负迁移导致的错误在大学生作文错误总数中所占比例。

根据受试学生作文样本中的情况,表1从语际错误、语内错误两个类型进行了基本数据统计。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语际错误约占54.5%,而语内错误为45.5%。可见母语负迁移作用是学生写作中的一个重要障碍。

表1语际错误和语内错误的比例

2.主要语际错误类型。

对于语际错误,笔者进一步将该类型错误细分为词汇、语法、语篇三个层次进行了统计。表2列出了基本情况。

表2语际错误情况详细统计表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在3个不同层面中,错误最多的是不恰当选词,占到全部错误的22.92%。而时态误用是在语法层面上错误发生率最高的。在研究中,笔者首先运用Corder建立的工作程序,聚焦于学习者因母语负迁移而导致的错误(即语际错误)统计分析,搞清楚错误产生的根源,然后对错误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不恰当选词指学生受母语思维习惯影响,在目的语中所选的词汇存在词义错误,不能表达其真正的表达意图,语义上不适合特定的语境。当英语与母语的词汇搭配习惯不一致时,直接延伸母语的词语搭配习惯到英语上就会导致错误的发生。英汉许多词的词性完全不同也导致学生英语词性误用。英语是形合语言,而汉语则是意合语言,导致学生语法方面的错误,例如,学生在汉语习惯的影响下,经常会出现冠词误用,省略句子主语、宾语、连词、介词等错误。汉语句子多主动态,而被动语态在英语中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导致学生语态误用错误频发。汉语的螺旋型思维(spiral)与英语的直线型思维(Linear)之间的差异导致学生英文作文的主旨不明,学生往往先从大的方面着手,用一种跳跃、迂回、环绕式的方式使自己的文章跌宕起伏,西方人的直线型的思维模式使他们写文章时习惯于开门见山,先表明态度和观点,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受汉语的情感分段方式的负迁移影响,学生英语作文分段不当。汉语文章分段受感情支配较多,往往一段中包含若干个主题。英语分段的原则是在一个段落是一个纯粹的语篇逻辑单元,其中表达一个明确而又单一的思想内容。

3.高分作文与低分作文语际错误的对比。

研究分析二语水平不同的学生发生错误类型的不同是本研究的一个问题。笔者使用SPSS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并得到结论。

首先根据作文得分将样本分为三类。即11~15分为优秀,7~10为中等,7分以下视为较低等级。在全部60份样例中,共有12份为高分作文,23份为中等,25份为低分作文。表3列出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后的统计量值。

表3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在词汇层面上,词语误用、搭配错误、词性混用三种错误的显著性水平均为.000*,表示高分作文与低分作文存在显著的区别。在语篇层面的两种错误:主旨发展错误、分段不当错误也均达到0.02*;在语法错误层面,时态错误、主语省略错误的显著性水平均为0.045,因此也都有显著区别。综上,高分作文与低分作文在所有17种错误中,共有7种错误存在显著区别。

我们还发现,尽管在语篇层面的错误发生数量只有31处,仅占各种错误的9.23%,但其可以作为一个区分作文好坏的标准。

五、教学启示

本研究意图不仅揭示汉语负迁移导致错误是大学生英语作文中的主要错误及错误类型,还意在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有益建议。(1)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用英汉对比分析教学方法。对比分析理论强调根据分析母语和目的语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预测学习者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要犯的错误,以此为教学重点,达到减少或避免外语学习错误的目的。(2)教师应正确对待英语写作中的错误。Corder(1971)指出学生的错误可以告诉教师,学生中介语和目的语的差距以及今后教学方向。(3)针对高分作文与低分作文语际错误的对比,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词语搭配、词性,语法,文章主旨发展,分段原则等方面知识讲解。

[1] Corder S 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2] ConnorU.ContrastiveRhetoric:Cross-CulturalAspects of Second-Language Wri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1.

[4] 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1994.

[5] Gass S M,Selinker L.Second Language Acquision:an Introd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6] James C.Contrastive Analysis[M].New York: Longman,1980.

[7] James C.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Exploring Error Analysi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8] Selinker L.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1.

[9] 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0] 郭纯洁,刘芳.外语写作过程中母语影响的动态研究[J].现代外语,1997,(4).

[11] 胡壮麟,刘润清.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2] 李继红,刘琦,主编.大学英语写作训练[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母语错误学习者
在错误中成长
母语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母语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不犯同样错误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