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英汉文化差异及翻译

2014-08-18陶传威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翻译

陶传威

【摘要】在开放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言语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受到普遍重视。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总之,了解有助于更好的沟通及指导我们的翻译!

【关键词】文化 文化差异 习语 翻译

【中图分类号】H08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97-01

一、文化和文化差异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因此,每当谈到文化时,它都涉及到每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英汉两种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的经历和对世界的认识在不少方面是相似的。因此,尽管中国人和讲英语的人文化背景不同,但在英语和汉语中相同或相似的谚语却很多。请看下列谚语: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人多好办事。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眼不见,心不烦。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Look before you leap. 三思而后行。 Theres no smoke without fire. 无风不起浪。

但由于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言语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受到普遍重视。下面是英汉文化中常见的差异。 1.回答提问 中国人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以肯定或否定对方的话来确定用“对”或者“不对”。如: “我想你不到20岁,对吗?” “是的,我不到20岁。” 英语中,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依据事实结果的肯定或否定用“Yes”或者“No”。如: “Youre not a student,are you?” “Yes,I am.” 2.亲属称谓 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平等。如: 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3.考虑问题的主体 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比如: 你想买什么?你想借什么书? 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如: 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4.问候用语 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如: 您去哪里?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 Hi/Hello!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5.接受礼物中国人收到礼物时,确信客人走后,才迫不及待地拆开。受礼时说: “哎呀,还送礼物干什么?” “下不为例。” “让您破费了。” 西方人收到礼物时,一般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 “What a wonderful gift it is!” “Thank you for your present.”由此可见,英汉文化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但主要体现在差异上。

二、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而习语正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是非曲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2.习俗差异 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三、习语的翻译

所谓典故性成语,指的是出自历史事件、寓言、神话、传说等一类的成语。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富含较浓厚的民族色彩,广为民间使用,约定俗成。如果说多以词、词组、句子形式出现是语言的结构特征,那么作为语言一分支的典故性成语多以词组形式而很少以句子形式出现。它虽然结构简单,但内容丰富,意义精深。其形式的固定性、意义的整体性表明不可随意改变它的结构,也不可随便将其中的各词分割开来。如cats paw,可谓最简单不过的了,但又绝非杜撰和臆造,而是出自法国拉丰丹的一则寓言故事,讲一只猴子利用猫为其从火中取栗子。在现实生活中则常用来指被别人当作工具或爪牙利用的人。

以上简要地谈了英语中习语的来源与汉译。其实英语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成语,而且掌握它们也并不那么容易,加上汉语中此类成语也不少,且它们具有类似的特点与作用,尤其是像“破釜沉舟”等一类成语,英汉两种语言的彼此巧合,会使人误以为这两种语言是彼此相通且文化背景一致。这样就错了。汉语中的“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流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又如“杀鹅取卵”,汉语中则说“杀鸡取蛋(卵)”。因此,只要透析两种语言的渊源,就不难发现其不同所在。而要使学习者克服因这些不同所带来的困难,就必须引导他们从所学语言的角度去认识、去掌握与运用,切忌把两种典故性成语混为一谈,因此,要在英语学习中多注意积累,利用已有的刊载的典故性成语来源的文章,提高理解加深对习语的掌握,从而更好地促进我们的翻译。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语文化差异翻译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