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2014-08-18李慧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李慧

【摘要】在河南省中考科目设置中没有包括地理,而高考科目设置中,地理与其他科目一样作为高考科目,并且还考查初中地理的内容,对地理知识的考查有很高的要求。从现实情况来看,高中学生对初中地理内容掌握的很薄弱,导致高中地理学习的难度明显增大,如何使得高中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初高中内容进行有效地衔接非常必要。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衔接 初高中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40-01

不少学生到高一学习地理时出现很大的不适应,学生普遍认为高中地理难学,学不懂,学习的困难超过了数学、化学等学科,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作为地理教师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一、高中生地理学习困难的原因

1.初、高中学科知识衔接不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中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涉及到许多学科内的准备知识,如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气候的基本知识等。但是为减轻初中生的学业负担,初中教材已大大简化了地理内容,再加上现实的中考制度对地理学科大大淡化,因而本已浅薄的地理知识,要到一年后重新学习,学生多半早已遗忘,往往使高中地理的教学显得十分被动,以至于常常要为了完成教学要求,必须要不断回顾初中知识,甚至要补充缺乏的知识。同时,高一地理与有关的一些立体几何,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要在高二才能学到,这种教学中的知识“断层”,增加了学生对有关地理知识理解的难度。

2.初高中在地理教学上存在差异

高一学生在一开始学习地理时,还没有从初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中转变过来,不能很快的融入到高中地理学习中去。初中地理教学注重直观教学,每课时安排的内容相对较少,教师多运用一些多媒体及其他资料来进行直观教学,也有的采用更为灵活的课外活动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高中阶段侧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更高层次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要使学生养成研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 需要学生靠自己的头脑去自主思考解决以前没有遇到的很多问题。这就使得高中地理教学在进行初高中内容衔接上出现了很大的困难。

另外,一些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仍然普遍采用以感知、理解教材为主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严重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感到老师的教学空洞、乏味,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抑制情绪。

3.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缺乏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并非许多学生所认为的地理就是地名加物产,学地理只要划一划,背一背就能了事。正是许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而形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简单搬用初中的学习方式,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强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当然难以适应,难怪学生经常会说:“地理书有趣,地理课好听,地理题难做”。

4.学生缺乏学习内驱力

学生进入初中后,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想法,甚至大部分学生刚入高中,就给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由此而来,对这些学生来说谈不上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从而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影响了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结果,当然觉得地理是不好学的。

二、对策

1.熟悉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心中有数

针对高一学生害怕学地理的恐惧心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初中的湘教版教材、高中的人教版教材进行认真的研读、对比,找出两个知识体系中存在的相同部分、不同部分,把高、初中知识作为一个知识系统来把握,适度补充初中的地球和地图、气候的基本知识、重要的区域等内容,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化解学生学习的障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难点教学内容不能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2.多种教学方法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堂教学的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学中应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要充分用好地理教材中的“活动”范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中 (必修),每一课都设有“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活动”的目的是提供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它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要把教学的目光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中和狭小的课堂之中,要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要让学生用聪明的大脑、灵巧的双手、明亮的双眼去观察自然和社会,开发未知的知识宝库。这样做可以调节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3.推广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一学生是智力、能力发展加速的重要时期,学生迫切希望教师能够传给他们一些学习“法宝”,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知地”(了解地理事实)、“明理”(理解地理原理)的基础上,会“说理”(用实例说明地理原理)、“析事”(对社会中出现的地理现象),会用地理原理进行判断、分析、评价地理事物。特别要指导学生掌握识记方法,积累地理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理解地理知识;指导学生广泛联系实际,注重知识应用;指导学生读图方法,提高识图能力。他们将很快地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生。我们在高中教学中要大力倡导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和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4.重视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则要有“一池活水”。“活水”从何而来?关键是要找到“水源”,地理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任教师的共性素质外,还要在地理学科能力方面加强修炼:一是运用地理图表教学的能力;二是运用、制作地理直观教具和课件的能力;三是关注社会热点,多渠道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四是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教师要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生到身边的自然界,到社会生产、生活领域去读“无字书”的能力。

教师还要跟其他的高中地理老师,进行经验交流,这样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学校的教学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可以相互探讨、相互帮助,共同探索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架构与模式,及时汲取他人好的经验、方法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李智辉.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的衔接.期刊论文—教学研究.2007(5).

[2]林旻.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教学衔接的思考.科技论坛.2006年第9期.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关于出口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衔接
职业院校开展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