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低温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疗效观察

2014-08-17李军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急性期低温脑出血

李军涛

河南平顶山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神经外科 平顶山 467000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急性期病死率较高。部分患者虽然经治疗后血肿压迫解除,但各种损伤因子的作用仍持续存在,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1]。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210-10—2013-10,我们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亚低温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0 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为41~69 岁,平均(53.42 ±2.68)岁。患者均于发病后6 h 内入院,临床表现与颅脑CT 扫描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出血部位:内囊36例、基底节24例。格拉斯评分均≤8 分,出血量20~40 mL。均出现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瘫痪侧肢体肌力0~4 级,无意识障碍或轻微意识障碍,排除其他重要脏器疾病。治疗前均无服用各种抗凝药物,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GCS 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即行心电、血压、呼吸、脉搏、瞳孔等项目监护。给予脱水、吸氧、脑保护剂、防止并发症及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用YYM-1B 型颅脑低温治疗仪(中国人民解放军6904 工厂制造)头部降温,软管点测量耳内温度作为脑温代表,维持30~34 ℃。降温持续时间维持1周。采用自然复温方法,即首先停用降温仪,不采用加温。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BartheI 指数(BI)进行对比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 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用±s 来表示,数据组间差异采用组间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GC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3、7、10天GCS 评分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GCS 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SS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E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后第10、20、30 天GCS 评分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ESS 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I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后1、2、3个月BI 评分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BI 比较

3 讨论

脑出血急性期由于颅内压升高、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酸中毒、钙超载、自由基释放等引起血脑屏障损坏,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出血量、出血部位、继发出血、水肿、脑脊液循环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的严重程度,是判断病情轻重、预后、决定治疗的重要指标。对脑出血的血肿周围的脑组织保护,是提高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的关键。亚低温治疗通过使降低机体温度,减慢脑代谢率,有效较低脑部耗氧量,缓解脑水肿程度,并减少脑组织中的乳酸堆积,从而达到保护神经元和促进恢复。文献报告[2]临床观察中发现脑卒中后及时降低体温,有助于减少病死率。且亚低温辅助治疗脑出血安全,操作简单,无并发症。本文治疗组应用亚低温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患者格拉斯昏迷评分、脑卒中量表评分及生活能力情况BartheI 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1]李涛,李承晏. 脑出血治疗进展[J].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12):804 -806.

[2]孙宏侠,付铁娟,白信花,等. 亚低温对脑梗死血中NSE、SOD、NO、ET 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2(2):166 -168.

猜你喜欢

急性期低温脑出血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真空与低温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联合低温脱硫脱硝工艺研究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