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导向性

2014-08-15曲金华

青年与社会 2014年4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导向

【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回应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不同社会阶层利益重组后产生的一些新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重大的理论成果,对于有效的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和增强社会发展的持续力有重大的推动力量。而且客观上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有着很大的导向性,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必将激发起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的无限正能量,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阶段性的成就。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生价值观;导向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见明显。尤其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冲击性较强,客观上对当今背景下的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如何借用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必将成为国家关注的重大课题。

一、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发展的导向性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制定“十一五计划”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原因是要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践行科学发展观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相互和谐。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上,充分肯定新时期尤其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所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从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实际出发,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握好发展规律、更多的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开拓发展思路。坚持抓好发展这个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及改革的办法解决社会主义前进中的问题。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以人为本,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整体层次和水平。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经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资源节约作为重大的基本国策,努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良好状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可见,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导向性,全方位的立体的变革社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水平。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大学阶段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解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状况,吉首大学组成了课题组,就大学生价值观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追求可以是多方面的,且是不同层次的,因此,此类问题设计为多项选择。首先,问卷直接要求学生回答“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其结果是:93%的学生认为要“个人事业有所成就”,只有3%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关于人生价值评价问题。问卷依次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由什么来决定”,这是对大学生人生价值判断的一个总体考察。第二个问题是要学生回答对“为人民服务和雷锋精神”的看法。79%的认为“应大力弘扬”,17%的学生持中立态度,表示“提倡也可,不提倡也行”。第三个问题是案例问题,要求学生对其中人物的行为作出价值判断。问题的内容是:“山东农民孟昭良蹬三轮车风餐露宿40天,行程3000余里,将高位截瘫妇女田某送回张家界市老家”。84%的学生认为孟昭良“是英雄、好人、活雷锋”, 39%承认“精神可佳,但我不会学”。

上述调查的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在整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他们有理想,并且希望自己将来在事业上取得傲人的成就;他们有社会责任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有意愿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有良好的品德基础,热爱祖国,敬重父母,重视友情,肯定善行。所以,我们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当代大学生的现有的思想表现,抛弃那些把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描述得一团糟的错误认识。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导向性

科学发展观虽然更多的关注社会合理、和谐发展的问题,但客观上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形成确有着很大的导向性。一方面,通过社会整体层面的和谐发展,引导大学生的社会职业定位和心理定位。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和谐,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后会更合理的处理好自已与同事、自已与环境、自已与社会群体的关系;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试图以会发展来带动解决一切社会矛盾和问题,引导大学生目光长远,以发展的视角看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存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不再抱怨,而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社会发展的正能量,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的得以完善,为实现现阶段的阶段性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已的能量。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是回应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不同社会阶层利益重组后产生的一些新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重大的理论成果,对于有效的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和增强社会发展的持续力有重大的推动力量。而且客观上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有着很大的导向性,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必将激发起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的无限正能量,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阶段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辛向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问题研究[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

[2] 熊吕茂.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 [美]梅格·惠特曼,琼·汉密尔顿.价值观的力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作者简介:曲金华,女,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报道要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