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英委婉语的文化差异

2014-08-15张雨薇

青年与社会 2014年4期
关键词:思维方式文化差异

【摘 要】作为中英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的共存,委婉语的存在不仅促进了人类语言的发展,在人际沟通和交往方面也有着自身独特的言语表达方式。中英文化中委婉语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无论是表达方式还是文化内涵二者间都有着明显差异。

【关键词】中英委婉语;语言现象;文化差异;思维方式

在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推动下,委婉语的出现对于语言交际起到了有效的润滑作用,是语言现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文化要素。中英委婉语的文化特征本身存在着异同,只有积极挖掘其中的文化发展差异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语言交际工作。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存在的委婉语在语言构成方面遵循着必要的语言发展规律,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思维方式、等级观念及价值审美意识等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前跨文化交流背景下,委婉语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影响不容小视,我们需要从语言心理和情感态度的双重角度来对中英委婉语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在深刻理解语言文化现象的基础之上感受中英委婉语的潜在文化内涵。

一、不同领域中英委婉语的使用差异

(一)关于年龄的委婉语

西方文化中将年龄、贫富、婚姻等问题看作是极为隐私的问题,一般在语言使用中很少会直接提到与私生活相关的话题。基于这种特殊的价值观层面,西方文化在谈及年龄问题时通常会采用委婉语的形式来间接陈述。“old”一词在西方国家经常受到冷遇,这是由于“old”一词对应了汉语中的“不中用”概念,是一种凄凉情感的表达。因此英语中常用其它词汇来表达“old”的含义,例如用“seasoned man”来指“经受过历练的人”,用“senior citizens”指“资深公民”,“an adult community”来指“成人社区”。而中国传统文化却恰好相关,尊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比如“老当益壮”、“老成持重”、“老骥伏枥”都是对长者的尊重,“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常以尊称形式出现。

(二)关于职业的委婉语

西方文化中关于职业的描述讲究人人平等,在介绍自我职业时通常会采用美化的方式来尽量使心理得到平衡,同时也避免了不悦情绪的产生。一些比较典型的职业委婉语,像是“垃圾清理工”会被美化为“sanitation engineer”,而“擦鞋匠”则被修饰为“footwear maintenance engineer”,“机修工”的委婉表达为“automobile engineer”。不难看出,西方在职业委婉语表达方面极其注重自我价值的凸显,充分体现出个人能力在社会形态中的重要性。然而,汉语中关于职业的委婉语却鲜少出现,中国传统文化对敬业精神极为推崇,认为“工作不分贵贱”,任何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职业都应当得到尊重,若是过分美化自己的职业那势必会被视为虚伪的表现。

(三)关于贫穷的委婉语

在西方文化中,“poor”不仅意味着贫穷,同时还是社会地位低下的一种表现,因此西方文化在描述贫穷时通常会选用更加悦耳和温和的委婉语来代替,比如“out of pocket”或是“in reduced circumstances”等。与贫穷有关的“失业”则被委婉表达为“get the walking ticket”,将“sub-standard housing”形容为“贫民窟”。西方文化中将“poor people”归属为“低收入阶层的人”,而非“穷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贫穷”并不忌讳,甚至过于富有的人会被视为资本家,在中国文化中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样的说法,类似“手头紧”、“拮据”都是中国人用来形容穷的委婉语。在“不屈贫贱”的思想指导下中国传统文化将贫穷视为文人高风亮节的一种体现。

(四)关于称谓的委婉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名和称谓是权利的一种象征,中国人极为重视名讳,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莫大关联。中国人惯用“天子骄子”或是“真命天子”来形容帝王,认为这种对神明意志的传达。而普通贵族人家在姓名称谓方面也应避免与本族尊长一致,体现长幼有序的基本原则。西方文化奉行人人平等,因此在姓名称谓方面并没有过多约束,甚至经常出现晚辈沿用长辈名字的现象。我们经常翻译的“grandma”对于西方老太太是不能接受的,她们认为“奶奶”会让自己显得过于衰老,因此她们宁可别人直呼其名。这样的文化差异在中英称谓委婉语中也极为常见。

二、中英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分析

(一)等级观念差异

等级观念是造成中英委婉语文化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将等级观念视为一切礼教的体现,甚至在现代社会中,中国文化也依旧推崇谨言慎行,对于长者不应直呼其名,论资排辈,做到有礼有数。而西方文化中则根本不存在职位和年龄的差异,孩童直呼大人姓名不会被视为不敬,相反会被看作是平等的体现。从等级观念角度来看,中英委婉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是相距甚远的。

(二)思维模式差异

中英思维模式之间的差异也存在着较大区别。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谦的美德自古就有,通常中国古代文人会用敬语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而对于自身则往往显得过于谦虚。比较明显的一组对比,像是“兄台”对应“晚生”,“大人”对应“下官”,“令尊”对应“家父”,“贵庚”对应“虚度”等等。这样的委婉语是自身修养的一种体现,在沟通与交际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西方文化则鲜少出现这方面的敬语,所有的称谓都用“you”或是“I”来统一描述,直率的表达是对西方文化风格与思维模式的概括。

(三)价值观念差异

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崇尚和推崇的一种价值观念,他们主张个体主义至上,认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立足于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价值观念背景之下,西方语言文化中的委婉语充满了自由与进取的涵义,个人主义风格极为明显。而中国传统文化则主张集体主义的概念,认为个人主义绝不应当凌驾于集体主义至上,集体利益远远高于个人利益。中国传统文化的委婉语中将死亡的最高价值视为“永垂不朽”,而西方文化则认为是“fire ones last shot”。endprint

(四)宗教文化差异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淡泊生死,道教通常会用“隐化”,“遁化”,“随物而化”等委婉语来形容死亡,而佛教则通常使用“圆寂”,“舍身”,“迁化”等词汇来描述个体的死亡。西方宗教文化以基督教为主,他们信奉死亡是为了赎罪,只有这样灵魂才能与主同在。因此西方文化在这方面的委婉语描述通常表现为“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或是“to go to a better world”。

三、造成中英委婉语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出于对天地神灵的敬畏

委婉语的出现可见于社会阶层的各个领域当中,无论是社会文明发展至何种程度,委婉语的使用都是必不可少的。委婉语最早出现于神灵称呼方面,人们将委婉语的使用视为对神灵力量的敬畏,他们坚信一些超自然神秘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神灵的存在,因此委婉语的使用正是对鬼神名称的禁忌。

(二)避免语言的粗俗和不雅

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将疾病、体形、人体排泄等视为语言表达的粗俗和不雅,因此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词汇都很难通过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需要运用委婉语来避免语言的粗俗和不雅,这些语言分寸拿捏得当,用词准确含蓄,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

(三)凸显礼貌交际的基本原则

礼貌原则作为语言交际的基本原则,也是委婉语出现和使用的重要原因。一些特殊场合当中委婉语的使用不仅能够起到调节话语双方情绪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还将其中的不满态度在言语表达程度上控制到最低,从而有效缓解了尴尬甚至是不悦的语言沟通环境。礼貌交际的基本原则通常被运用到特定的语言环境当中,实现了融洽人际关系的最终目的。

四、结语

中英文化发展过程中委婉语的出现其目的旨在更好地促进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实现,在提升国际语言文化交际效果的同时也对语言的表述起到有效的润滑和润色作用。一定程度上,委婉语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只有正确掌握中英委婉语当中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才能更好地利用委婉语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态度。充满交际特征的委婉语避免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尴尬场面,尽可能降低了语言表述的失误率,这对跨文化语言交际的成功意义重大。从中英文化中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来追溯委婉语的应用领域,我们不难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委婉语使用在语言表述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显然与民族文化传统和习惯有着密切联系。委婉语的出现是对民族宗教信仰、民族价值取向以及民族习惯风俗的最好概括,从文化差异角度来分析中英委婉语的根源与发展对于更好地理解委婉语的使用内涵、辅助跨文化沟通与交际、保障语言沟通效果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 肖乐.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对比[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2] 王莉.迂回宛转 曲径通幽——英汉社会生活委婉语的文化内涵[J].湘潭师范学报,2003(25).

作者简介:张雨薇,女,黑龙江肇州人,绥化学院2010级本科,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研究方向:浅谈中英委婉语的文化差异。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方式文化差异
隐喻中窥见的中西方文化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