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探讨

2014-08-15朱妍妍朱明

青年与社会 2014年4期
关键词: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朱妍妍 朱明

【摘 要】青年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者,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给大学教育开辟了新领域、提供了新手段,其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新媒体独特的信息传播特征影响大学生的成长轨迹。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新媒体是基于数字和网络技术的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博客、搜索引擎、即时通讯、微博、微信、网络社区、手机短信、电子信箱以及门户网站等,相对于报刊、出版、广播、影视四大传统媒体,新媒体被形象的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不仅是采集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也是融合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于一身的“全媒体”,它在集中了传统媒体优势的同时,还具有开放性、个性化、即时性、互动性、虚拟性等特点,比传统媒体更开放、更自由、更丰富。

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给大学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新媒体带来新的教授与学习方式。新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即时性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从传统的粉笔、黑板发展电子课件、视频,从固定教室发展网上课程、远程教育等。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日渐丰富,除以往到教室、图书馆、报栏等处学习、获取信息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需要,主动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并且可以“全天候”地与教师、其他同学交流互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针对性。

(二)新媒体带来新的沟通、娱乐和生活方式。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们的沟通手段日益多元化,如QQ、飞信、微博、博客、微信等新的沟通方式不断出现,沟通的多元化带来生活的多元化。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们尤其热衷于“宅”在宿舍里,看电影、听音乐,依靠网络和手机同外界保持交流与沟通,如网上购物、交友、交流思想、传递情感、宣泄压力和寻觅知己等。

(三)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新媒体的传播过程延伸了大学生的认知感官,扩大并加深了大学生们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广度和深度。当前,许多在校大学生热衷于网络聊天、微博、做论坛版主等,大学生的个性化生存对其思维模式、自我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性格塑造产生积极影响。新媒体不断地揭示社会弊端、倡导公平正义,对培养大学生们诚信、正直等良好品质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二、新媒体给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是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化。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利益观念发生变化,一些大学生崇尚金钱、权力,价值观定位现实,人生价值观趋向功利化,趋向现实。其次是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模糊。当前有不少大学生信念缺失,对我国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缺少信心、对共产党的信任度下降。再者就是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在目前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大学生在诚信认知方面容易出现偏差,诚信度不高,契约观念不强,考试作弊现象严重。最后是大学生道德信念迷失。大学校园的开放对一些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使一些大学生对善恶不能完全加以区分,心中没有道德判断标准,道德信念十分迷茫。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大学生们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所需要的最新前沿信息,为高校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条件,而同时也具有一些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

(一)不断创新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内容。理念上,要由“宣传导向”型向“服务帮助”型转变,由“被动他育”型向“主动自育”型转变。在新媒体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再按照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说教宣传,被动地开展教育工作,已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此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更好地发挥服务帮助作用,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正确地自我教育和管理。内容上,要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把根据教育目标和任务所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为符合新媒体特点的、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容易接受的信息。

(二)加强教师队伍业务培训,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具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又能较好地熟悉新媒体文化特点,掌握新媒介传播规律。各高校应积极开展针对性培训,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新媒体业务能力培训教育方面下功夫。同时教育工作者也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技术、利用新方法开展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

(三)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课,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思想政治知识。如果教师一味的讲解那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势必引起学生反感,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形式上,教师可以采用现实生活中真实案例和学生一起分析、总结。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专家讲座、观看视频等形式,通过具体的案例和专家讲解来增强上课效果。

(四)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课堂说教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需求,教育工作者需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校可通过建立贴近大学生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好、管理好有益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主题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专版论坛,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心灵家园”。

虽然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扩展了高校心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提供了新方法、新手段。但也应看到它的不足和缺陷。在利用新媒体开展心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一些传统的方法还是需要坚持和使用,不能完全抛弃。

参考文献

[1] 邵宁.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2] 张军.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

[3] 钟铭金.手机短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教师,2007.

[4] 马玉龙.新媒体时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

作者简介:朱妍妍(1986- ),女,河南周口人,信阳师范学院2012级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朱明(1984- ),男,河南周口人,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团总支书记。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