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校、院二级工作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2014-08-15荆玉梅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危机心理健康学院

荆玉梅

(湖北师范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校、院二级工作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荆玉梅

(湖北师范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而校院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是全面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的重要途径。本文着重从校、院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必要性及工作模式的构建与运行两个方面来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化,并从工作机制、条件资源配置、心理健康活动开展及危机干预等方面进行阐释,以期创新校、院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校院二级工作模式

一、校、院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必要性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个体行为偏差不断增多,心理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同时,由于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学生的人数猛增,高校的管理和服务必然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所以,在新形势下,重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已经是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和《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总体方案》(鄂教思政[2012]13号)等文件中均提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积极推进在院(系)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室,或工作站、各种谈心室、生活指导室等,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符合本院系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见,如何切实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打破传统工作套路的束缚,引入积极心理学提出的积极预防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选用有针对性、实效性、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需要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个体的心理需要,积极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而不仅仅提倡修正缺陷的观念,单单强调帮助心理有困惑的学生。要达成这一目标,单靠高校设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基于此,我们试图通过建立校、院二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强化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发展性引导”的作用,逐渐形成校院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积极营造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引导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校、院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构建与运行

校、院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构建需要不断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积极探索两级工作模式下分工协作,针对机制建立、资源配置、活动开展和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具体内容,明确责任与分工,逐步优化组织结构。

1.校、院二级心理健康工作机制的建立

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一些高等学校已经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切实加强领导管理,建立工作机构,健全规章制度,落实条件保障。但院系层面相关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尚未健全甚至处于空白阶段,这显然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置。

2.校级工作机制进一步合理完善

学校层面需进一步加强领导,按照相关文件精神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完善四级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发展规划,尤其在优化大学生心理品质、重点学生心理追踪、心理健康品牌活动打造等方面作出可操作性强的计划和规范。

3.院系工作机制从无到有规范运行

学院结合全校心理健康工作要求和学院心理健康工作实际,确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负责指导协调,由受过专门培训或获得相关资质证书的心理辅导员具体负责工作的实施。同时制定出台相关工作制度,如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案、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细则、突发心理危机事件处置方案等,为学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4.校、院二级条件资源的配置

软硬件条件上,校、院二级需逐步增大经费投入,大力改善办公条件,在优化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软硬件设施的基础上,需不断加大二级心理辅导站的投入力度,每个学院根据办公需要,建立专门的谈心室,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满足个体咨询和谈心的要求,同时丰富心理图书资源和视频资料,满足心理专兼职人员的专业发展和来访学生的阅览需求,由学校给予资金支持和专业建议。

队伍建设上,注重内培外聘,强化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化培养,提升专职人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做实培训,每年选送专兼职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定期开展专业督导活动,提升专业化水平。针对二级心理辅导站的老师,定期举办工作站工作交流、年度工作站总结大会,选派工作站辅导员赴知名高校接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与主题班会技能培训。同时加强观摩和督导交流活动,与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同步提高业务能力。

5.校、院二级心理健康与咨询活动的开展

新《精神卫生法》明确要求,学校要采取措施加强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核心是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学校需创设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环境。基于此,高校需积极构建校、院两级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并大力开展宣传普及性教育活动,学院层面对学生诸如职业规划、生活适应、学习困惑、寝室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加强指导,并积极做好学生的个别谈心和普及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日常工作,力争做到让阳光照进每个角落。在活动上,则积极开展适合本学院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力争做到问题不同对策不同,群体不同活动不同,月份不同主题不同,重点培养全体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更好地培养身心健全、有社会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层面则重点加强学生适应性心理咨询和辅导,做好预约、咨询、干预、跟踪、转介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帮助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同时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求活动有辐射效应,并积极打造品牌活动,从宏观上营造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心理健康氛围。最终形成全校上下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6.校、院二级危机干预的实施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各类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恶性突发事件的增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本世纪初,很多高校便开始尝试建立规范、专业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基本成熟和规范,这为及时、有效地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更多的停留于学校层面,学院在面临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时候,多是选择求助上级组织,而学院层面的危机干预体系尚未建立健全。这就亟需校、院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心理危机干预及突发事件预案等方面互通有无,校级层面坚持学校——学院——班级——寝室四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并做好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处置,学院则积极完善并切实做好学院——班级——寝室三级危机预警体系。寝室是高校学生聚集的最小单位,也是最易发现问题的一级,所以在维护寝室长心理健康的基础上,需经常性地开展寝室长谈心交流活动,从而了解学生中的异常情况,以保证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追踪和排查工作,切实做到心理危机排查细致入微、心中有数,同时做到在危机事件发生时,保证“三到位”,即保证人员到位、处置方案到位、监督保障到位,努力将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降到最小。

[1]于明秀,韩天玉.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10,(9).

[2]李海霞.高校二级院系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责任编辑:樊保臣]

G441

A

1674-3288(2014)03-0115-03

2014-04-10

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研究会2013—2014年度一般项目;湖北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重点项目(编号:2013SZA07)

荆玉梅(1981-),女,吉林长春人,湖北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危机心理健康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学院掠影
“危机”中的自信
西行学院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