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与管理机制的建议

2014-08-15付琳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群体发展

付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文化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070)

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与管理机制的建议

付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文化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070)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工作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的新变化,揭示了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和管理的难点,提出了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和管理机制的建议。

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管理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院校的建设与发展经历了恢复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等几个大的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特别是全球化进程给整个社会带来深刻且深远的影响。作为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高等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当前,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确定了国际化、内涵式发展的目标,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已经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决定性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工作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分析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的新变化,揭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和管理的难点,探讨有效的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和管理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除特殊注明之外,所指青年教师界定在4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群体,不包含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辅导员和工勤人员等。

二、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的新变化

高校的青年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直为社会所关注。曾经社会上把“青椒”作为高校青年教师的简称,指的是初入职场、年龄小于40岁、中初级职称的一类人群。由于家庭背景、自身素质、专业出身的不同,他们的命运迥异,但都会面临着工资收入、婚姻恋爱、职称评定等共同问题。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新时期的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1.空前庞大的群体

由于经济发展冲击和历史的原因,高校教师一直是高流失率的群体,加上上世纪90年代末20世纪初开始的高等教育规模的迅猛扩大,相当数量的高校存在师资短缺现象,特别是老中青比例严重失调,断层明显,中老年教师人数不多,青年教师占教师队伍的绝大多数。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已经超过86万,占全国专任教师总数的63.3%。[1]这就意味着青年教师占据了高校师资队伍近三分之二的比例,这是一个空前庞大的群体。

2.学源的多样性与个人成长经历的单一性

青年教师群体学源的多样性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具有海外、境外学习经历的毕业生进入高校从事教师工作,以北京市某市属高校为例,在2013年引进的青年教师中具有海外、境外学习背景的占据当年引进教师总数的15.6%;而个人成长经历的单一性体现在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业界的从业经历,缺乏实践生活的磨炼,思想情感比较单纯,抗压能力也比较弱。

3.成长环境的开放性与价值取向的多元性

高校目前青年教师的主体基本上是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生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成长起来的,社会的转型、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潮的冲撞冲击,特别是近几年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给青年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深刻影响。与其他年龄段的教师相比,他们的思想更开放,视野更开阔,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更强烈,价值取向更趋于多元化。

4.教学科研的负担格外沉重

由于专业的缘故,与中小学教师大多来源于师范院校不同,高校的青年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培训,但同时高校青年教师又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究其原因,客观上来说,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年教师由于年龄、身体、知识结构等原因无法承担太多的教学任务,而作为中流砥柱的中年教师由于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基本上只承担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由此,青年教师就成为学校大部分课程教学,特别是本科和新开设课程教学的主力,刚刚入职就承担几门课的情况并不罕见;主观上说,青年教师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和课酬,课酬与课时量直接挂钩,为了增加收入,青年教师也只能主动多承担教学任务。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在科研为导向的指挥棒下,每年的科研任务层层分解到人,但科研成果是一个积累和爆发的过程,青年教师由于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学术方向、学术水平、学术交流等方面均处于沉淀和积累的时期,即使学校给予政策方面的引导和倾斜,受益的也始终是少部分人,大多数的青年教师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和艰难的科研积累期。而科研成果又直接关系着未来青年教师职称评聘、个人的发展等。这样,青年教师必须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科研任务。

5.国际化的发展机遇和要求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试图通过人才国际化途径来推动学校国际化发展步伐,加强向世界一流高校学习的力度。北京大学在2009年提出“我们还是努力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项目,更多地把开展学术交流、把握国际学术前沿的机会向青年骨干教师倾斜。在选派工作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学科的因素,有计划地作出安排”。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提出“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计划’,支持青年教师进行海外研修,到海外知名高校接受科学研究、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培训,并将海外研修情况作为2015年以后青年教师评定教授职称时的前提条件,力争到‘十二五’末期一半以上的青年教师拥有海外研修经历”。青年教师借助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获得了成长进步更广阔的平台和渠道,同时国际化的步伐也对青年教师个人素质和学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成家立业的空前压力

目前高校引进人才,除了少部分特殊专业之外,普遍将学历层次确定为博士毕业,这就意味着青年教师普遍在30岁左右入职,这个时间正是成家立业的阶段,物质需求迫切,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收入偏低。尤其近几年,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杭州等大城市房价物价的过快上涨,让大部分人备感压力。以高校密集、房价上涨最突出的几个大城市为例,2013年1月至12月,广州住房均价同比涨幅最高为20.1%,上海为18.2%,北京为16%。2013年北京秋季房展会上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六环内已难寻2万元以下的楼盘,而三环内各展出项目更是突破每平方米6.5万元的均价,一些五环附近的项目也已突破4万元的单价。以一个三口之家的基本居住面积80平方米计算,加上装修、家具家电,总价基本上要在300万以上了,这样的天文数字,让工资收入基本还是以千为单位的青年教师愁眉难展。

三、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和管理的难点

针对新时期青年教师群体特征出现的新变化,高校对青年教师群体培养和管理的难点集中在如何为青年教师“减压”和“增压”上。高校要努力减少的压力是青年教师生活面临的生活负担和青年教师初入教职在教学、科研经验不足面临的压力;高校要努力增加的压力是创造完善的保障条件,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帮助青年教师继续学习、深造和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进入状态、取得成绩、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西南政法大学近期将出台包括“政治上引导、专业上培养、生活上关心”在内的系列举措,全面提高学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事实上,青年教师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就是高校发展与青年教师成长双方利益的最佳结合点。

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和管理机制的建议

1.培养和管理理念的科学化

虽然当前各高校依据自身的发展实际和发展要求,努力实施各自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但是普遍缺乏科学的教育管理理念作指导,缺乏前瞻性的发展规划作基础,更缺乏长期跟踪调研的基础数据作支撑。要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和精细化的实证研究是基础。而这个问题,单凭一地一校单打独斗无法获得解决,国家层面应出台政策和指导思想,各地区政府有配套措施,学校层面出细化执行方案,青年教师全力配合才是根本。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未来师资培训计划”。必须把对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培养放在一个战略的高度进行研究和落实。

2.培养和管理机制的完善化

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青年教师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帮助青年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定位。针对刚入职的教师,培养和管理的重点在青年教师入职培训、资格认证、教学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等方面,而对于入职三年以上的青年教师,培养和管理的重点应落在继续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系统性、全方位的制度设计,完善的培养和管理机制,真正实现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切实助力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3.培养和管理模式的多元化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学源结构的多元化决定了培养和管理模式的多元化。面对越来越多具有国外、境外学习背景的青年教师,高校培养和管理的重点应落在如何发挥他们的国际化优势和如何适应国内的教学科研要求方面,也就是日常所说的帮助他们接地气,解决他们水土不服的问题;而对于国内学习背景的青年教师,高校培养和管理的重点在于搭建对外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进一步开拓视野,提升素质,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

4.保障机制的系统化

在青年教师入校后,高校应该在物质条件上尽可能给予帮助,一方面适当提高工资待遇,另一方面通过集体团购房屋、提供中转房、过渡房或者发放租房补贴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解决住房问题。中国传统观念里有房才有“家”,有了家青年教师才有归属感,才能够安心在教育事业上全力冲刺。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其中,美国教师福利制度包括七个方面,制度设计细致、完善、能够与时俱进,可以作为我们很好的借鉴。[2]

[1]廉思.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不公平感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9).

[2]崔岐恩,张晓霞.美国教师福利制度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9).

[责任编辑:樊保臣]

G645

A

1674-3288(2014)03-0103-03

2014-05-12

付琳(1975-),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博士。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群体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