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2014-08-15王皓张勇王欣

关键词:中医学西医中药

王皓,张勇,王欣

(1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河北 任丘 062552;2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沧州 061000)

对于西医院校的学生来说,中医的理论体系与思维方式和现代医学不尽相同,此前他们对中医的接触和了解也不多。同时西医院校的《中医学》与其他的课程相比,特点比较突出,课时少,内容多,并且是一门考查课,学生重视程度不够。[1]因此,对于从入学就开始接触现代医学体系教育的学生而言,《中医学》内容繁多,难于理解,学习兴趣不高,与临床实际不易结合。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进行积极反思,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教学效果颇为满意,现将点滴体会述诸同道。

一、激发中医学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对于中医学的认识比较模糊,可以选取学生身边的病例进行中医治疗,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医药学的疗效,这样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痛经是青年女性的常见病,现代医学治疗效果不尽满意,中医采用传统的次髎穴放血和拔罐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较好。我们在教学中安排观摩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医治疗的过程,学生随即就对针灸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而对经络腧穴产生了兴趣。

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熟悉的影视作品穿插在相关的教学内容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轻松熟记中医知识。《西游记》朱紫国中,美猴王悬丝诊脉,诊断国王得了相思病,并为他开具药方:大黄、巴豆、百草霜各等分,龙马尿和为丸。国王服药后,连拉了几次大便,排出数不尽的污秽粘痰,还吐出妖怪掳走王后受惊时吃的粽子。学生对这段影视资料都很熟悉,通过这样的讲述,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孙悟空看病的过程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先是望闻问切,望神色,闻气味,听声音,问病程病症,切脉 (悬丝诊脉),然后辨明疾病的病因病机,开出处方。其中还蕴含了中医组方用药的精妙道理,方剂中的大黄荡涤胃肠寒热凝滞,巴豆通肠道、除鼓胀,百草霜调和诸药,并能帮助消化,尿有清热作用,国王病久了体内就会有郁热,整张方子体现了消积导滞,清心除热的功效。还有电视剧《神医喜来乐》用中药熏蒸治好了格格的顽疾,用搓衣板治好了大臣们腿疼的毛病,体现了中医的内病外治的思想。通过这样的讲述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中医的治疗理念,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2]

二、把中医生活化、实用化

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中医的身影,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讲述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中医的实用性。比如生活中会有蹬被子着凉了的时候,出现头痛、鼻塞流清涕、四肢酸痛的症状,中医辨证属于风寒感冒,我们的生活经验是冲一杯红糖姜水,或者吃一碗胡辣汤,盖上被子轻微发汗,第二天头痛鼻塞就能减轻了。我们启发学生为什么红糖姜水和胡辣汤能治病?和中医有什么关系?生姜和胡椒都是厨房中的中药,均是性味辛温,有发汗解表的功效,不是放在药斗子里的才是中药,中国古人已经把中医搬进了厨房,比如花椒、大料、小茴香既是调料也是中药。再比如夏天喝绿豆汤可以防暑,绿豆汤能解暑的秘密是什么呢?绿豆在中医理论中属于清热解暑药,有清暑利尿、清热解毒的功效,治疗暑热烦渴,小便短赤,痈肿疮毒,药食中毒,砒霜毒可解。这里面还有秘密,就是绿豆如果煮的时间短,豆粒完整时则清热解毒作用强;煮的时间长,豆粒开花则解暑作用更强。下面进一步为学生引入中药煎煮方法的内容,先煎、后下、包煎、烊化等的不同,这样学生容易理解了。

中医还讲究治与养结合,注意养生保健。现在流行煲药膳汤,对于一些慢性病效果还是很好的,如黄芪鲤鱼汤,对于水肿的病人,尤其是一些原因不明性水肿、更年期或月经前后伴发的水肿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一些同学脸上长了青春痘,很影响美观,用一些祛痘产品后还是会反反复复,战“痘”不止,这时不妨试试赤小豆薏米汤。在中医认为面部痤疮是湿热引起的,赤小豆、薏米都有利湿排毒的功效。通过这样的介绍,学生可以学到实用的治病方法,可以用于自己或者家人朋友,这也是中医中所说的“上可疗君亲之疾,下可救百姓之厄,中可保身长全”的意思。

三、引导中医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里的许多概念往往抽象难懂,要让学生理解就要采取通俗易懂的举例法,即取类比象的方法。例如当讲到“气”的时候,可以这样解释:气是物质的,携带有能量,人是天气与地气相结合的产物。虽然中医中没有记载“能量”、“物质”、“信息”的词汇,但是“气”却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常用语中有大量与“气”相关的词汇。“气”是携带的能量,如说一个小伙子真有“力气”,就是说这个小伙子能干很多活,携带的能量大。同时“气”是信息的载体。比如说一个人邪气重,告诉大家的信息就是说这个人病得很重。“气”也是物质的,如“药气”,即中药能够起到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在临床中当归研成粉末,贴在内关穴上,当归的药气可以沿着经络循行,到达心脏,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缓解轻度的心绞痛,这是通过严格的实验已经证实的。通过这样的讲述,“打比方”,使学生意会“气”的深奥。

再如四象,引申为四神兽——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再引申到方剂中,小青龙汤主治寒饮内停的咳喘,取发汗逐饮,犹如青龙之兴云治水。白虎汤主治阳明热盛,大热、大汗、大渴,白虎应秋季,主肃杀,能止热,使夏火速退。真武汤主治少阴肾水,玄武又叫真武,“玄”改为“真”是为了避讳皇帝的名号,玄武属南方的水神,用以治水。方剂名称用四象命名,体现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式。从方剂的名称入手讲解,同时配合上图片,更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就能让学生很快了解方剂的功效,也能增加趣味性。

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医与西医差别从根本上讲是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西医院校的学生已经受过正规西医教育模式的培养,其中大多数学生从小又没有太多接触过传统文化熏陶,当他们第一次看到《中医学》课本的时候可能会没有思维过渡,容易陷入到古与今、中与西的文化冲击波中,要想让他们一下子就明白阴阳五行等中医理论,并非易事。中医是在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基础上成长起来的,要想讲好《中医学》,有必要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增加授课中的文化底蕴。

例如,中国有很悠久的对联文化,在讲授中药学的时候不妨先让学生看几个中药店前的对联,体会一下中药所承载的传统文化:(1)但愿世人无疾病,何愁架上药生尘;(2)修事无人见,存心有天知;(3)一阵乳香知母至,半窗故纸防风来;(4)甘草紫草灯草,通草皆医疾;山药乌药芍药,没药不治病。第 (1)和 (2)对联反应了医者仁心的思想,做药的要凭良心,为学生展示古代先贤的高尚医德。第 (3)和 (4)对联在优美的文字中包含了一味味能治病的中药,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记忆枯燥的中药名称。

再比如讲到《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为什么是365种呢?这明显受到道教、方士的影响,术数应周天,一年有365天,就要有365种药相对应,这样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对《神农本草经》有更深入地认识。

五、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

在西医理论指导下人体被越分越细,而中医的理论中一个最基本的指导思想是“整体观念”。西医院校的学生在理解上需要一个渗透与过渡,为了讲好、讲透这个观念,我们费了不少心思去启发学生思考。首先,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上,西医对人体的研究是从各个系统出发的,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乃至分的更细。中医则认为人的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通过经络系统把体内的脏腑和外在的体表相互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这种生理上的整体统一性,在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例如,中医理论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如何让学生理解“表里”的意思呢?——表里就是相互沟通联系的。下一个问题肺与大肠又是如何产生联系的?我们可以为学生做下面的浅显解释。在临床中,一个人如果咳嗽,常常伴有大便不通。这种临床现象的出现从实践中反证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观点。再比如,有人感冒时往往伴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类似于西医上的胃肠型感冒,出现这些伴发症状的原因,从中医上解释就是感冒后肺脏受邪气侵扰,循经感传,手太阴肺经循行是“环循胃口”,过胃的所处之处。所以邪气入侵,肺先受之,从肺入胃,胃代为受邪,临床上出现食欲减退,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的现象。

另外,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体内各种成分组成比例都和大海中各种元素比例相同。如果比例失调就会出现相应的疾病。如克山病与微量元素硒缺少有关,地方性甲状腺肿与当地水质、土壤中缺少元素碘有关。人类乃至动物植物都在通过饮食与排泄物与大自然进行物质交换。再比如女子的月经,又叫“月信”,这时候可以用启发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为什么人体会出现这种月的节律性?”—— “这体现了人体与月亮之间的感应性,也就是中医中常说的天人相应。”

六、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如何促使学生在结束课堂学习后仍然保持对中医学的学习动力,把中医“简、便、廉、效”诊疗特点切实应用于临床实际,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笔者认为,终身学习理念的强化一方面要促使学生尽快建立中医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中医的理论,灵活运用辨证方法解决临床问题;另一方面要促进中西医结合理念的培养,不要有门户成见,医学的宗旨是解除患者身心病痛,不要分中医与西医。

比如讲到中药时,即讲解传统的性味功效主治,也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介绍其有效成分的功用。例如讲到丹参,其功效主治为祛瘀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而现代研究丹参含丹参酮、丹参素等,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状况,调整心律,能降血脂、抑制家兔实验性冠脉大分支粥样斑块的形成。临床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等。对于西医院校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讲解能使其对丹参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也为学生建立一个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我们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和探究中医的热情。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对《中医学》的学习,将现代医学与祖国医学联合使用,取长补短,这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1]姜敏.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医教育,2007,26(4):81 ~82.

[2]李广诚,季芳,董克礼.如何提高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J].中医药导报,2012,18(12):113 ~114.

猜你喜欢

中医学西医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