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的临床观察

2014-08-15

实用临床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巩膜

陈 媛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眼科,南昌 330003)

翼状胬肉是睑裂区肥厚的球结膜及其下的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向角膜侵入所致,被认为是眼部结膜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性病变,不仅会引起眼部的刺激症状、影响外观及不规则散光,甚至严重的视力障碍,现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目前的术式有多种,其复发率因不同的术式而有不同。笔者采用带蒂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手术治疗患者,均为初发翼状胬肉,共38例40眼,发病部位均为鼻侧,胬肉头部至角膜缘内>2 mm,10例至瞳孔区。其中男18例19眼,女20例21眼,年龄35~75岁。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3 d给予术眼滴妥布霉素滴眼液,4次·d-1,以预防感染。

1.2.2 手术方法

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用0.5%盐酸丙美卡因表面麻醉剂点术眼、开睑器开睑,以2%利多卡因注射液0.5 mL行胬肉体部球结膜下局部浸润麻醉。用有齿镊夹住胬肉头部,从颈部剪开球结膜分离球结膜与胬肉达半月皱襞处,将胬肉头部组织与角膜分离到角膜缘。分离结膜下胬肉组织的体部,直达半月皱襞,切除已分离的所有胬肉组织。在巩膜面进行止血后对其表面进行仔细刮切,使巩膜表面光滑平整。角膜上方做一条形球结膜瓣,遮盖于切除胬肉部巩膜面,并与病变部球结膜吻合、固定于巩膜面,用10-0丝线缝合。角巩膜缘外约1.5 mm巩膜面暴露。涂金霉素眼膏后清洁敷料包眼。1.2.3 术后处理

术后局部点妥布霉素滴眼液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滴眼剂,4次·d-1;待角膜上皮修复后,改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4次·d-1,共7 d;最终以普拉洛芬滴眼液点眼,4次·d-1,维持至术后2个月;术后 12~14 d拆除结膜缝线。观察眼压变化并定期复查。

1.3 疗效评判标准

治愈:结膜平整无充血,角膜创面上皮覆盖、光滑透明,遗留云翳,无新生血管及翼状胬肉增生。结膜瓣与自身组织完全融合,无粗大血管增生。复发:结膜增厚充血,角膜创面有新生血管及翼状胬肉增生。

2 结果

本组翼状胬肉40眼,术后24 h内有畏光、流泪、眼痛及异物感等明显刺激症状,逐日缓解;3~5 d角膜上皮修复、创面愈合;7~10 d随访结膜瓣愈合良好,轻度充血水肿,角膜上皮完整;12~14 d缝线拆除后,术区及球结膜瓣充血水肿基本消退,球结膜瓣与自身组织完全融合,角膜光滑透明或遗留云翳。术后3个月随访,结膜充血消褪,表面光滑。术后6~18个月随访,治愈39眼,治愈率97.5%;复发1眼,复发率2.5%;无睑球粘连、眼球运动受限、高眼压等并发症。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常见病,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紫外线照射损伤角膜缘干细胞、气候干燥、接触风尘等有一定关系。近地球赤道和户外工作的人群(如渔民、农民)发病率较高[1]。翼状胬肉目前仍以手术为主,以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其复发率为目的。翼状胬肉术后高复发率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最为棘手的问题[2]。以往的单纯手术切除翼状胬肉复发率高达30%~60%[3],近年出现的改良术式明显降低了复发率,比如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或组织切除加丝裂霉素等抗肿瘤药物,但羊膜移植术对于羊膜的取材和保存有较高的要求,且存在自溶的现象,而药物应用有引起眼部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如上皮延迟愈合、角巩膜溃疡、继发性青光眼、干眼病等[4]。

本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带蒂球结膜瓣移植术的复发率为2.5%,明显降低了复发率,是治疗翼状胬肉较为理想的方法。该手术操作简单,取材方便,并且是自身结膜移植,无排斥反应,少有异物感;角膜上皮缺损区的快速愈合是减少胬肉复发的基本条件[5],因此自体球结膜移植弥补了角膜缘缺损,提供了大量的角膜干细胞来源,较好地促进受损伤的角膜上皮更快的再生;带蒂球结膜膜瓣有血管供应,经转移后能迅速成活,并有效地阻止结膜纤维组织和新生血管经结膜进入角膜,起到屏障的作用,防止术后复发。为了更有效地防止胬肉复发,应注重术中操作及术后用药:1)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减小损伤,提高精确度;2)彻底切除翼状胬肉及结膜下增生的纤维组织,避免组织残留;3)清除角膜面残留胬肉组织时,要尽量保持角膜光滑;4)结膜瓣取材要薄而均匀,大小适中,尽量少带其下筋膜组织,避免结膜瓣翻转、移位、皱缩;5)结膜缝合固定于角膜缘外1.5 mm,裸露少许角巩膜缘,能有效地阻止残留胬肉组织及异常的结膜向角膜生长;6)术后采用局部皮质类固醇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防止新生血管及纤维化[6];7)使用角膜修复药物,缩短角膜愈合时间;8)避免长期滴用激素,防止创面愈合不良或继发性青光眼。

综上所述,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带蒂球结膜瓣移植术操作简单,安全可控,取材方便,术后反应轻,恢复快,为有效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的手术方式之一。

[1] 恵延年.眼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5.

[2] Lü P,Chen X M.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terygium[J].Int J Ophthalmol,2008,18(5):871-874.

[3] 范松涛,李楠,曾曼.球结膜瓣转移结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5):1005-1006.

[4] 王雨生.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4,18(2):116-121.

[5] 邓文香,刘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贝复舒治疗翼状胬肉[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2,24(6):692-693.

[6] 贾惠莉,朱小丽,王媛,等.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法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30(4):486-488.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巩膜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探究翼状胬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