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4-08-15谢新贵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探究过程课堂教学

◆谢新贵

(湖南省祁东县城连墟乡中心学校)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首先,是强调“自主”,即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其次,是“合作”,即合作学习,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应该说,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是在新课改理念推动下对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转变,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练习等来让学生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中获得知识的构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课前提出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方法和习惯上还有较大欠缺,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来给予学生引导,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预习是关键环节,也是保证合作探究的基础。预习并不是让学生简单的看一遍教材,而是要以具体的目标来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先去阅读教材,初步达成相应的目标。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小组的特点而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以此来督促和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同时,学生小组自主学习后教师要通过检查来反馈学习情况,针对小组的表现给出评价,以此来激励小组合作。

以“眼睛和眼镜”的自主学习环节的处理为例,该课时的重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而在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等三个核心问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以“自读教材了解眼睛的结构并能根据结构图写出相应的名称;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矫正近视和远视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在此目标下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以“导学案”进行检查,如眼睛的结构以结构图来引导学生进行填写。检测后教师分析小组的学习情况,通过检测把握 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课堂中做出引导。同时对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可从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所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的问题的方面进行具体量化。在评价的操作中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而这则要以学生完成学习导案的情况来进行初步评价。如小组学生在完成导案过程中提出了三个问题,教师可对该小组加分。具体的量化标准,教师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而制定,需要指出的是,自主学习是学生初步解构知识的环节,此过程中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宜太难,要注重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二、课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合作探究,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关键所在。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的关键问题有两个,一是教师如何实施组织和引导,二是学生如何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过渡到自主探究学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通过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如在“内能(1)”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先以生活中暖瓶有时会弹出瓶盖的生活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能量的转化的问题,让学生明白这不是机械能,而既然这不是机械能,那么,暖瓶又没有插电源,也不可能是电能,到底是什么能量将暖瓶的瓶盖弹出来的呢?这就自然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该问题上,此时教师再引入内能的概念学习,学生就显得兴趣浓厚,主动性就强多了。

其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师提出问题后先要指导学生根据问题而自主学习,不能直接进入探究环节。以“比热容(1)”的教学为例,教师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质量相同的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它们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问题提出后学生个体先自主猜想并说理由。如“水升高的温度少,沙子升高的温度多;水和沙子升高的温度相同;水比沙子的吸热能力强。”那么,自己的猜想和其他同伴的猜想是否一致,通过自主学习后再过渡到合作探究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进入探究环节后,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并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

最后,要注重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收获,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将这些收获归纳起来,从而形成系统认知。针对学生在探究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则要进行精讲,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如在“能源家族、核能”的教学中教师以学生认识的常见能量形式举例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出“能源”的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对这些能源进行分类,学生分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分类标准并进行指导,最后总结。

三、课后分层练习,引导学生不断发展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所遵循的是因材施教原则,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而让学生个体得到不断的发展。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关键是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在探究环节中各个小组通过合作而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教师在学生探究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在探究后教师同样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层练习,从而从“题海战”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问题能力的培养。

首先,针对学生的差异而进行分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时,在分组过程中每个小组内学生的层次不一,如果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练习,学生的差异性得不到体现。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建立课后练习组,在组建练习组中基础较好、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一组,其余为一组,采用“二分制”方式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两个层次。层次确定后选出相应的组长、副组长和作业监督员,以“机构组织”来保证练习的有效进行。

其次,针对层次学生进行练习。在布置练习作业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层次学生情况而采用“难易有别、自主选择”的方式进行。即针对基础稍好的层次布置以问题解决为主的练习,对基础稍差层次的学生布置以基础知识巩固为主的练习。

如对基础稍差的小组,教师布置了5道选择题、5道填空题后,要求学生完成计算题2道,这些是必做题,然后教师再布置3道选择题、3道填空题和2道应用题,学生可选择完成。若学生选择完成过程中效果较好,教师可进行加分评价,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颠覆了传统讲授式的教学,在从传统讲授模式向自主探究模式的过渡过程中,教师不能固守既有的观念,而要从观念更新出发,在课堂中逐步应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传统和新模式的优劣,取长补短,然后再去实践,这样才能稳步推动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让学生真正获得发展。

[1]黄海旺.法国“动手做”系列译丛评介[J].科学课,2007,(05).

[2]李云翔.中法幼儿科学教育研训的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3]庄严.“动手做”中的选择艺术[J].湖南教育,2005,(07).

猜你喜欢

探究过程课堂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