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2014-08-15董育梅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信息

◆董育梅

(秦皇岛市海港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一、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观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对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深远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道德和社会问题,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如下探索:

1.开设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为学生进行指导。我们学校开设了有关硬件维修,软件维护,编程开发,动画制作,平面设计等兴趣小组,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加入自己心仪的俱乐部,通过与小组成员和老师的交流沟通不断提高,同时享受取得成就时的快乐,增加学生的自信。如现在我们学校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平台,而这些多媒体平台的维护非常繁琐,基本上每天都有状况出现(主要是系统和软件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提议我们软硬件维护小组的同学学以致用,负责本班多媒体平台的维护工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当数学课进行到《算法初步》这章内容时,我有意识的在教学中融入算法的有关知识,从信息技术课程的角度分析数学课中的算法,并指导学生调试数学教材中的有关算法程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算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适当使用英文版本的软件,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科技英语水平。

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学习“信息安全”这章内容时,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以外,我还让学生采用网上搜索及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到与“信息安全”有关的病毒反病毒技术、黑客入侵与预防。特别是了解了信息安全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和爱国主义思想。

这些探索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又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巩固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同时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讲,也能促进自身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创设新颖的课堂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导入技能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是《信息与信息的特征》。在这一课里,基本上都是一些理论知识,教师简单地讲解,学生自己阅读,就可以完成教学。但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有些概念理解不深,也容易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厌倦。所以,在讲授这一课时,我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法,让学生做一份我精心准备的关于信息技术学习和教学现状的调查。学生一下子被调查问卷吸引了,每个人都认真如实地填写问卷。调查结束后,我请学生打开课本,结合刚才的调查,向学生一一讲述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特征。特别是信息的几个特征,在这份调查中都能反映出来。由于学生积极参与了这个调查,所以对信息的特征理解比较深刻,教师稍一点拨,学生便理解并记住了信息的几个特征。这是一种新的课堂导入教学尝试。这份调查问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是我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情况的摸底,为我以后的信息技术教学做好了准备。

三、正确处理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是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但是在信息时代成长的青少年,由于他们思想还不成熟,容易在信息生活中犯错误。比如,他们长期沉溺于各种网络游戏而产生厌学。那么,如何去解决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之间的矛盾呢?

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我认为有责任也更有能力承担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培养信息时代合格公民的任务。在具体教学中,需要教师适当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思想,使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理解和掌握过程与方法,这样才能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乃至学会生活,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成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公民。比如,通过学习第二章的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浏览别人的优秀网站,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制作个人网站的兴趣,由简单的静态网站到复杂的动态网站一步一步去实践,把网络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工具。

另外,情感教育在各个学科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在信息技术学科中也不例外。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逐步加强的、他们的探索精神是不断培养的,这些教育是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的。在上机过程中,我们很多学生都喜欢QQ聊天。以前,我们大部分老师都是采用“封杀政策”。在新课程引导下,我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让每一个班学生与自己一起创建一个QQ群,大家一起来聊课堂上的知识,把QQ聊天变成学习讨论的阵地,这样学生们喜欢老师也放心。学生在玩电脑游戏方面,本人的经验是老师要创建一些课堂情境,如创建信息技术教学专题网站,收集并上传学生喜欢的贺卡、flash动画等,使得学生有新鲜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好玩,让学生感到课堂本身就是在玩游戏,在快乐中度过。

总之,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为主要的目标,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共同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信息,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2002.

[2]顾建军,李艺,董玉琦.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2004.

猜你喜欢

新课程信息技术信息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