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与西方造型艺术的反思

2014-08-15李诗斌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造型艺术素描山水画

◆李诗斌

(福建省厦门市青少年宫)

中国文明、古印度文明与古希腊文明是世界上三大古文明,它们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他诞生了科学与民主;古印度文化代表着人类对自身内在宇宙的冥想和开发的高度;中国文明以儒道两家为代表,以一阴一阳的观点统摄天地万物,达到天地人三者的统一与和谐。由中国文化派生出来的中国画艺术不是单纯地模仿宇宙万象,也不是脱离事物的本来面目,而是借万物陶咏性情,传达出作者最深的精神境界。中国画足可与古希腊的雕塑、文艺复兴的油画相媲美,三足而鼎立。

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从仰韶文化到孔子的“绘事后素”、庄子的“解衣磅礴”再到魏晋南北朝的中国人物绘画艺术到达了一个高峰,诞生了一批伟大的人物画家。唐代吴道子、李思训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吴道子以天才之气概成嘉陵江山水一日之迹,开创唐代豪放派山水之风格;李思训三月之功成金碧山水,代表大唐的盛世繁荣气象。王维以文人高士之怀,融诗书入画,开创南宗山水画派,成一代鼻祖。经过五代荆浩、关仝的努力,山水画已臻至完美。董源、巨然完成南宗山水画的体系,李成、范宽完成了北方山水画的体系,至此宋代山水画发展到了鼎盛。元朝时赵松雪提倡复古主义运动,以文人画为标志,力求书法与画法相通。中国画至元代画风为之一变,由宋之繁转向元之疏,由宋之工转元之简,由宋之丽转向元之淡,画风之转变虽然有民族悲怆之情怀,但元代画家追求的冲淡简远之境界正符合中华民族的“易简”之道。

鸦片战争以后一些仁人志士为了解救衰败的中国,提出文化救国,康有为率先认为中国画缺少造型艺术的研究,中国的造型艺术不如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之精确。徐悲鸿,林风眠从法国归来,分别被蔡元培分配到北平国立美专和杭州国立美专任院长,徐悲鸿在法国学的是18世纪以前的西方古典美术,林风眠在法国饱浸西方现代美术,徐悲鸿在北方提倡素描教学,要求美专学生都要进行素描学习,认为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林风眠则以为中国画造型技术不发达,往往不能表达真实情感,而使中国画作品大多流于雷同,在西湖国立美专首倡聘请国外艺术家来国内进行艺术教学。从此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中国画从正统文化的地位被赶到在野和附属的地位,西方的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取代了中国画最重要的灵魂和基础——诗文和书法。

西方的艺术都起源于古希腊的思想,古希腊人的宇宙观秉持着一种对天地万物穷其根源探其奥妙。而这个科学思维最重要的就是模仿大自然再造万物使人享有上帝的功能。他们的哲学思想最终是要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

西方的视觉艺术秉持着古希腊的文化精神,他们的造型基础是古希腊的建筑与雕塑,对事物的刻画精妙入微,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西方的素描和油画,他们代表着西方艺术的最伟大的成就。从古典主义出发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大师,他们的造型技术已经达到模仿大自然到惟妙惟肖的绝顶。这种造型艺术由徐悲鸿和林风眠引进而企图改造中国画,建国五十多年来,美院的成功设立以及素描代替了中国的诗文和书法的体系,成为美院学生的必备功课,虽然加强了中国画的造型艺术基础,但是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导致中国画在变革之中并没有走出它的困境。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在融合过程中的越来越不协调性,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反省和沉思。

中国人对宇宙的看法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两极组成,掌握了阴阳规律就掌握了宇宙的规律。所以中国人不做永无休止的创造和探索,他们认为人是天地的儿子,他是宇宙的缩影,宇宙的全信息,人这个小宇宙全部悉有,无假外求。宋代大哲学家陆象山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样中国人在认识大自然的时候,不似西方人疲于奔命的物欲追求,而在心灵上找到永恒的圆满的安乐家园。

在章法构图上西方人讲究的是焦点透视,所有的物象都要围绕着焦点透视展开,物体按照我们眼睛所能见到的大自然景象忠实地描绘下来,他能如实的记录眼前所见之景色。中国人的构图方法却与西方人的方法背道相弛,自古所传中国画的构图为三种,一为平远,二为高远,三为深远。此三种形式并不是为构成而构成,而是表达精神的趋向性。何谓平远法,乃是道家的冲淡闲远之意境;何谓高远法,乃是儒家堂堂正正之气象;何谓深远法,乃是佛家生命的沉思以及对生死之究竟。从形而上的角度来讲三种图式所隐含的生命之意味正表达了中国人最深沉的宇宙观,从形而下的角度来讲三种图式,可以在一张作品中同时呈现,所以西方的焦点透视法,在中国画中就无用武之地,作者可以自由的解构画面,不被焦点所束缚,物象可以在画面中根据作者的意愿展开,而不必遵循自然的模样,从构成法能看出中国人是凌驾于大地之上,从天空均匀的俯视万物,任心所取,无不自在。

中国画所面临的困境,一是来自于传统的割裂,二是来自于西方的素描造型写实与中国画的不融洽,这是应该值得深思的。中国绘画所遭受到的困境是与中国社会鸦片战争以来整体文化遭受到西方文化所压迫一样的,中国文化两千年前吸收了印度佛教文化,19世纪以来又吸收了西方文化,这样中国文化的血脉里面已经有了东西方文化的两大血脉,随着21世纪,中国国力的提升,在解决了经济军事困绕的矛盾以后,中国文化的复兴高潮必将到来,这个高潮的到来,必将是一种波澜壮阔的传统文化回归的景象,回归中国文化的主脉,回归中国文化的灵魂,这个文化的主脉已经不是只是儒释道三家,它同时融进了西方的文化。六祖慧能改造了印度传统佛教,而成中国式的禅宗,毛泽东邓小平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管治国或文化都回到了中国的本土化。中国画回归中国文化的大血统是必然的使命,中国画一定要认识到整体中国文化的高度,要认识儒释道三家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重要性,因为中国画从根本上来不是单纯的视觉造型艺术,而是一种人格化的艺术,中国的文人画的标榜文者知识之高度、人者品格之高下,人品不高笔墨无法,画者笔墨技术之娴熟。故中国画的复兴必从此入手方得正脉。美术学院的中国画不但要培养造型艺术更要洞察到中国文化的渊源,引导学生从中国文化的高度入手,正本清源,学习儒释道文化乃至西方哲学思想,有高尚的文化以后必有其出格的精神高度和境界的高度。因此必须加强诗歌的学习与书法的训练,以白描代替素描,以线条造型代替块面。西方的素描和构成方法只能作为中国画的借鉴而不能作为主导。未来中国画将出现对笔墨有精湛的研究,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对现代的形式构图有深刻的研究,对中国人的心性生活有全面了解,这样才能出现中国画的真正大师。

猜你喜欢

造型艺术素描山水画
“劲松壶”的造型艺术及文化内涵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武汉素描
素描
论紫砂壶“寻觅”的造型艺术和意境之美
论紫砂壶“寿桃半提”的造型艺术
谌宏微的造型艺术
跟踪导练(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