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度精彩”打造高效美术课堂

2014-08-15郝芸崔斌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美术评价孩子

◆郝芸 崔斌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郑山街道沟头小学)

一、学会审美,注重认知

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他画得好像哦!好好看哦”,“老师,她画的树怎么是红色的?颜色不对”,“中国画最难看了,一点都不像(指写意画)”。因此,欣赏绘画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有些人特别是急于求成的家长,常常会这样评价孩子的画:你画得乱七八糟,画的一点都不像……其实,只以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一幅“儿童画”的好坏标准,会伤透了一些孩子的心。由于小学生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其实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所以,不能以像不像来评论一幅画的好坏。

日本的儿童美术活动专家板光彦认为:儿童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他们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艺术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作为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学生完成一幅作品,与学生的眼睛、大脑、心灵、双手甚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要有密切关系,需要对所画对象的细致、敏锐的认识,需要大胆的作画,敢于把自己所看、所记、所想尽可能地表达出来,需要双手与身体及手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有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认识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需要耐心、信心和恒心,需要快乐的心情和对美的体验,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在教学中让学生敢于大胆地去画。如在教学《吃虫草》一课时,先让学生去思考:只听说虫能吃草,你知道草也能吃虫子吗?吃虫草都长得什么样?有哪些种类?为什么能捕虫?怎样捕虫?它们是靠什么引诱小虫的?……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再进行作画。结果学生画出的画形态各异,色彩不同。有的有美丽的形状,有的有漂亮的颜色,还有的似乎散发出芳香的气味,有的虫子被吃进去了,还有的正趴在捕虫器的边缘上等,很有趣!

二、有效合作,注重想象

新的一轮课改后,几乎所有的课堂都有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也的确“动”了起来,但有些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效率也很低。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了两三分钟的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但其实思维含金量很低;有的教师不明白自身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这里站站,那里看看,无所事事,像一个旁观者,等待,观望;或者干脆做自己的事……

“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提高合作成效,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好契机,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不要大事小事都合作,要有合作的必要,且不要过多。尤其是低年级,在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的时候,尽量少合作。教师要担当好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要深入学习小组,倾听、了解他们和学习的进展情况,不要笼统的提醒学生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要有针对性,帮助他们将美术学习活动开展起来。

三、气氛和谐,培养自信

和谐的学习气氛可以减少学生的压力,如在上《我的飞机上蓝天》一课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用纸折出飞机,在讲台上向下飞,看谁的飞得又高又远,学生们很快融入了课堂情境中,把一堂以往只是画画的课变得有动手、有动脑、有游戏、有绘画。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知,寓教于乐,这种教育形式学生非常喜欢,把愉快教育融入贯穿课堂,学生学有兴趣,在一种轻松乐学的气氛下学习知识会掌握的格外牢固。

课上让学生大胆发言,是培养孩子自信的一种手段,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发挥自己潜能的地方。然而许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习惯于沿袭固定的模式,满足于学生按照老师设计好的“圈套”回答问题。认为爱提怪问题、爱钻牛角尖的孩子就是顽劣捣蛋,并冠以“差生”之名,一时的“纪律”,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

我们说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闪光点。往往“顽劣捣蛋”的想象画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让我们的学生变得更加的好问,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是“安静”的,而是要充满活力和生机,让课堂成为孩子创新的摇篮。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谦虚,然而过分的谦虚也容易走向自卑的极端。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心,这样的孩子,就好比精神上得了“软骨病”,未经过河心先慌,尚未爬山腿先软。所以,要给孩子足够的自信。

四、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因为你的赞美,你的一句话,可塑造一个画家,一个天才。赞美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来表示,给学生鼓励,不仅限于物质上的,精神上的肯定和奖赏也是有力的。另外,评价要多方面,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闪光点和过人之处,要善于发现,加以肯定,鼓励。不好的地方要用商量的语气征求学生意见,怎样做,将会更好更完美。因为每幅作品各有不同,各有长处,所以老师评价语言要有机智性、随机性,使用有激励性的语言,比如:“如果涂上底色,你的画会更好”,“如果物体画得大一点,那这幅画就更漂亮了”,“颜色鲜艳一点会更好”,“继续努力,老师知道你行”。这样的话有助于学生增强信心,相信自己,学好这门课。

虽然需要赞美,但也不要过“滥”的表扬,在每次的公开课上都出现了“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的眼光真锐利”,“你画得真好”的掌声;出现了“你真会动脑筋”,“说得太好了”之类的评价;出现了点点头,摸摸后脑勺等体态评价语;学生的额头也贴上了红五星、智慧星等。仔细一看,学生赢得表扬时所回答的问题以及对美术作品的点评有不少是很浅显的、很笼统的、没有针对性的,如此种种,显然是曲解或片面理解了新课程的理念,很有可能会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不足,盲目乐观。因此,教师在评价上要学会既栽花,又栽刺,对于学生的问题或缺点,教师仍应中肯地指出,以便学生尽快改正,否则将会“误人子弟”。

由此可见,美术课作为一门国家课程,是培养人、创造人的一门课程,只要美术教师用心去关爱,用心去感悟,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教法灵活多样,定能上的精彩又恰到好处。只有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做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用心去耕耘,才会有自己一片湛蓝的天空,也一定会培养出一大批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美术评价孩子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