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中生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2014-08-15梁桂琴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笔记基础知识数学知识

◆梁桂琴

(山东省曹县一中)

数学作为整个学生生涯当中很重要的一门学科,很多学生都极其重视,在数学上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可是成绩却不是很理想。尤其到了高中阶段,很多小学、初中时数学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突然就不会了,不知道自己怎么学数学了。甚至在多次出去交流培训学习的过程中,一些理科方面的专家也会提到他们当时上高中时也很头疼数学知识的学习,觉得自己很努力的学习,但是收效却事倍功半,数学成绩一直不够理想。可见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的畏惧心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有些同学因为害怕数学,继而害怕数学老师,见了老师都想躲着走。笔者认为,造成学生害怕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针对很多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特别理想而在高中阶段却学不好数学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我对于他们学习数学的状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研究,然后我发现造成学生成绩明显下滑的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的原因:

1.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从基础教育就开始的,根据学生小学和初中的心理特点,他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和要求,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没有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不懂得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做好复习工作,上课时对于课程内容不是很了解,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手忙脚乱,却不能真正了解课堂教学内容。

2.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在小学、初中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听讲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上课时讲到的知识点是系统性的,一走神就跟不上教师的讲课速度,把握不准教学内容的重点,以至于造成笔记记了几大张,课后一看却不明所云的情况。课后不能够及时归纳总结巩固课上知识,对于新的数学知识理解不透彻,只是为了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浅尝辄止。久而久之,课上听课效果不好,课下总结复习不到位,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成绩越来不不理想。

3.对数学基础知识重视度不够。有一些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很好,因此对于自己的数学成绩相当自信,总觉得自己学好数学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为了展示自己的数学功底,他们对特别难的题目很感兴趣,总是找一些刁钻古怪的难题去研究,觉得攻克一道难题就特别有成绩感,反而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实际上,在平常的考试题目中大部分是对于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测验,这些基础知识也是需要踏踏实实来练习掌握的,必须要认真书写计算,不是简单的知道解题方法就可以的。好高骛远也是成绩不能提高的原因。

4.初高中数学知识有部分脱节。随着学习阶段的不断提升,高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比初中阶段有了很大的飞跃。这就要求教师要在高一阶段就明确告诉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教给学生高中学习的基本技能。在出现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衔接脱节的内容时,如果教师不能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采取培优补差的各种具体措施,学生对于陌生知识的本能的畏惧心理,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两极分化。

面对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以上这些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只是想学好就可以的,还要掌握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能,要做到“会学乐学”,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1.教授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课前认真预习、上课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整理、独立完成课后作业、疑难解决问题、系统总结巩固,等等。

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计划的目的要明确,时间安排要合理,这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基础。学习计划不是孤立的,既可以有长远的计划,又可以在长远计划下制定短期的学习目标,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完成计划。

课前预习工作是上好一堂新课的基础。在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讲求学习质量,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尽自己最大能力理解教材。这样的预习工作有几个好处:一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了课堂内容梗概对课堂活动更有信心;二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主动地自学能够事半功倍地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学习环节是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技能的最主要环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学生在课上就能够更加认真专注地听讲,他们知道一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听课的过程中就能有的放矢,重点知识要认真记录笔记,简单的知识一带而过,学习简单却极其有效。

课后及时整理复习,同样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反复钻研教材,结合自己上课听讲记录的笔记,强化对教师课堂上讲授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将所学的新旧知识串联起来,认真做好复习巩固工作,使新知识变成为我所用的旧知识、活知识。

独立完成课后作业是检测学生对于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掌握情况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这一环节需要学生做到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从“学知识”变为“用知识”。

解决疑难问题是在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后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一环节是对课后作业中出现的对新知识的错误理解进行更正巩固的过程,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保持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积极主动地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对于出现错误的知识点要反复思考练习,把测验这些知识点的题目复习强化,多做几遍重复性的练习,把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学到的数学知识变为自己的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

系统复习总结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后,结合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和课堂笔记等学习资料,积极思考总结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系统总结要以数学教材为基本依据,结合课上所记录的笔记和相关知识的资料,通过复习、分析、概况、总结来完成新旧知识的衔接,以达到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要着重复习总结,变为自己所用,使自己能够把所有知识融会贯通。

2.避免急功近利的想法,循序渐进地提高数学成绩。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积累的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这一点,不能囫囵吞枣,学而不精,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才能真正取得好成绩。

总之,社会发展离不开数学,日常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我们这些数学教育者要担负起学生学好数学的任务,我们要努力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竺仕芳.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综合高中数学教学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

猜你喜欢

笔记基础知识数学知识
清律的基础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掌握基础知识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