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2014-08-15◆万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生活化生活语文

◆万 荣

(甘肃省永登县中堡镇中心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要求,并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就必须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将教学的目的、方式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正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尤其农村学生,他们有着比城市学生更丰富的现实生活背景。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探索现有教学内容如何再现生活、促使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最终回归生活。

1.回顾生活,加深理解

在新课程理念中,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体验、探究创新、走进生活的过程。教师要通过恰如其分的引导,利用语言、情景,让学生在回忆中挖掘生活影子,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对比,达到发散思维、加深文本理解的效果。

在口语交际“学会生存”的教学中,起初学生“无话可谈”,总觉得自己不存在生存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引导他们回忆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有关给自己带来危险、恐慌的事例,以表演小品、模拟演习和知识竞赛等方式启发他们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自我维权意识。这样,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就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了。

2.生活中体验,实现高能反馈

新课程非常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述客观事物的过程。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借自己的体验把生活化为文字、感受、理解,继而达到主动吸收、自觉获取、高能力反馈的效应。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为了使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内容,我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组织他们分别查找资料,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当时皇宫及平民生活状态、服饰、语言,再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引人入境。生活体验在学生的原认知与文本间架起了桥梁,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又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很好地体验文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3.运用生活,补充教材

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也应以课文作为源头,挖掘出新的活水,让学生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上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

在学完《山中访友》一文后,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访自己的朋友,以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秋天五彩缤纷,各色各样的落叶成了他们表达理想的工具。他们自己动手把落叶拼成图案,编成漂亮的工艺品,孩子们丰富的想象早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一首首小诗、一段段优美的文字成了他们的“访问记”。如此源于生活又超越于生活的活动,给学生开发了一个无限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

二、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课堂由偏重于单一的认知目标转向生活化多维目标教学。因此,我们在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关注的点要更加全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先前经验,并预设生成结果,使语文课堂能够走“近”生活、走“进”生活。

1.确立具有生活化品格与价值的小学语文教育目标

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教育就是要为学生当下社会生活服务,为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所以,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目标,就是要突破语文教育脱离生活的抽象性,使语文教育还原到其生活母体中去,恢复其生活化的品格和价值,让学生能自如地表达生活的意愿和洞悉生活的信息,使听、说、读、写成为学生满足生活需要与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

2.确立让学生参与生活、感知生活、探究生活的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语文学习的兴趣归根到底来源于生活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必须立足于生活,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化的语文实践中发展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3.实现从“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目标

要想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还必须实现从“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还原。教师要通过对学生“阅读”“欣赏”“表达”的指导,使学生体会到文章所蕴涵的生活韵味并以之去激发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使他们产生语文表达上的冲动,成为感知生活、理解生活和探究生活的主体。

三、教学方式生活化

1.课前预习,运用生活

在传统的封闭式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即使在课前进行了预习,结果也是肤浅的。而生活化教学则引领学生课前带着探究生活的愿望,熟悉将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查找相关资料,必要时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这样,学生上课不再是“零”起点,在学习时也能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

2.美文欣赏,感悟生活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它凭借语言文字体现着物美、景美、事美、情美、人更美。而朗读欣赏,则能唤起学生的想象,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情感中的真、善、美,使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例如,朗读《草原》一文,可以了解到草原的天很蓝,地很绿,是色彩美;有马牛羊在草原上吃草、嬉戏,是动态美;蒙古族人穿着各色袍子,骑马飞奔几十里外迎客,蒙古包内热情待客,以及表演歌舞、摔跤,是草原人特有的传统美。学生可以闭目遐想,在脑海中呈现出“美丽草原”的景象,从而理解美的语言、美的意境,学会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本领。

3.课后总结,回归生活

在修改病句“猫的眼睛在太阳光下发出蓝荧荧的光”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作答,我将这道题留作课外作业。经过仔细观察,学生终于得出正确答案。他们自信地说:“只有在月光和暗光下才能看见猫的眼睛发蓝光”。因此,在生活化教学中,我们要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又学着通过生活实际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四、结语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的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死读书、读死书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生活化生活语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