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心理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4-08-15都维佳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学记忆理论

◆都维佳

(无锡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近年来,随着大量学科交叉涌现,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各学科间的联系,而其中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应用到英语教学所取得的成果,令人侧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提高全民英语水平的关键,即提高英语教学任务刻不容缓,故探讨认知心理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必要。这不但是对于我国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突破点,也是起到一个对于将认知心理学应用于我国其他科目的教学,使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提高的一个良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一、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认知心理学的概念

著名的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曾经提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观点,人类的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受一定的规则支配,因此在学习语言的时候,并不是以模仿为主,更重要的是了解该语言的具体法则。的确,学习不是被动的模仿和刺激,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单纯的模仿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而根据“记忆曲线”影响,在这样基础上所建立起的语言是极其不牢固的,而且费时费力。而假如对该语言的语法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那么学习者便可以根据这个规则进行反复练习,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不断转换生成,从而创造出语句。这是一个有策略有目的、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

2.认知心理学的核心

代表美国认知心理学的重要人物奥苏伯尔和布鲁纳认为将已有或者正在接收的知识主动地形成认知的结构,并且将已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进行分化和整合,这便是认知的实质。而学习英语的特点正好与其相同,都是组合以及再组织英语认知结构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当然,它也涉及到了知识的整合、加工、重组和创造。

3.认知心理学的作用

简而言之,所谓的认知心理学核心就是以信息的获取、贮藏、加工以及使用,它是以揭示人在认知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并且解释人在认知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言语行为等为重点的研究。而就认知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看,它是以重点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力求学生在语言的学习中重视智力的应用,打破以往死记硬背式的教学套路,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加强自己的语言能力。

二、英语教学中认知心理学的具体应用

1.英语教学的概念驱动作用

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是以单纯的、被动的记忆为主,并不重视英语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而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大脑在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时,并不是仅仅借助于生硬的数据,更多的是依靠大脑本身的概念进行驱动。

就如同不同的人在进行一个相同人物的绘画创作时,每个人的创作结果都不尽相同。假如将绘画对象实体化,那么每个人的绘画的结果都会相去不远。这是因为假如没有生硬的绘画基础数据,人脑中便会对绘画对象产生出一个自我理解的想象概念。这将会对绘画创作的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当绘画对象相对固定,那么人的绘画思维便会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创作。总之,较为固化的对象受人的概念驱动较少,而抽象的对象则受人的概念影响较大。

外语的学习虽然是一个单词大量记忆和口语繁复练习的过程,但单纯的生搬硬套并不能高效的掌握外语,而需要利用认知来真正的理解掌握英语。这就告诉我们不能忽视概念驱动的作用。将认知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我们熟知的外语教学,其重点便是研究和学习对象的认知过程。来自美国的现代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主张知识接受理论。他经过研究发现,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是能动的,有意义的。他认为“新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而其中认知结构不仅仅和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息息相关,而且可以在接受新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在进行探索学习后获得新的有价值的知识,使新的知识在不同的情境中发生迁移作用。目前,学习一般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学习模式,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死板机械,有很强的教条主义风格。而另外一种,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前者主要指学生知识被动的、机械式的获取学习知识,生拉硬套、死记硬背,在没有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孤立的、被动的学习。而后者则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动地学习。认知心理学认为,理解性的学习效率要远远超过机械式的学习。英语学习的特点则十分符合这种情况。

我们常常认为,英语学习就是死记硬背,忽略了它的联系性和理解性。必须承认,死记硬背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作用。因为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言对学生是陌生的,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这并不代表英语学习无规律可循。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要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语言规律,要与已经掌握的知识相联系,相互融合。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不可操之过急,同时在讲解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将已学到的知识不断融入新的课程中去,这样学生的概念驱动作用才会发挥得更加明显。通过和已学会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联系,学生可以对新知识有更好的掌握,从而使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2.英语教学教材情景的特征

根据目前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如果将教材中的某一段材料通过相关情境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材料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发现这一段材料的所处的情境与其他情境有何不同,存在哪些特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尽可能快的理解和感知教材。而这里的强调教学情境特征,本质上是在对符号信息的加工处理进行不断地强调。构建主义是心理认知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支,该理论认为如果学生要对所学目标的理论构建达到完善的程度,也就是实现对知识深刻的理解掌握,最佳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到真实的情景中去感受,通过现实的实际应用来学习和了解知识,并且逐步掌握它。

而实际上,强调认知心理学理论在英语中应用的关键,就在于将英语知识即教材情景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脱离传统的硬式授教,要将材料中对话、所学英语语句、关键英语语法联系应用到实际中,也就是要将陌生的英语知识与学生熟悉的事物相结合。事实上,这样的方法并不陌生,比如,将难以记忆的英语单词用谐音来记忆;又如,将多个形似的单词组合记忆,甚至是将教材情景直接编写成通俗易懂的情景对话,在与学生的互动对话中记忆。这都是利用教材情景特征的突出表现方式。

3.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

将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正确运用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对学习主题认知进行研究的过程,也就是研究它们如何进行语言和信息的加工和使用的过程。人的语言是长期自然交流形成的,是人脑中对潜在的语言和认识能力的一种具体的体现,也是对后天发展的一种刺激和反应,在进行英语的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大脑这一特殊的机制和功能,并对英语的语言和语法的信息和规律产生一种认知,而且可以对英语的语法、语音、句型、词汇等各个要素进行细致的分析进而理解和掌握语言的结构特征。基于这种特殊情况,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的组织和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做到因地制宜,根据班上不同学生具体的认知水平情况进行教学,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一定规律开展英语教学,先从简单的知识开始教起,然后逐步加大难度,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给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加以引导,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和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知识。

4.英语教学中学生认知差异的问题

一般意义上的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两种。更多的依靠自我认知,即利用内在的参照作为认知依据的是场独立性的具体表现。这类人能动性强、认知接受速度快,在英语的学习中效率很高。而场依存性则是在认知活动中,更多的倾向于外在的参照物进行认知加工,也就是通俗所说的看到什么是什么。这类人往往思维活跃度较低,自我概念较差,一旦遇到负强化(批评)时,非但不会进行有效的能动改进,还会让突如其来的压力使自身变得更加紧张,更加教条,致使学习成绩下降,适得其反。

为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着重考虑同一的教学方式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于年纪较小的学生,可以采用较为直观的教育方式,因为他们更喜于接受新知识而且记忆深刻。而年纪较长的同学则可以教授他们联系、归纳的方法,让其自行理解、整理、归纳记忆,并且经过互动来探寻解决相关问题的答案,并且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确立可行的学习目标,以及自我评价等各个方面。

三、认知心理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1.英语教学模式的改变

由于英语这门学科的特殊性,传统的英语教学给人的印象是较为死板的。课堂上和书本上充斥着难以理解的英语词汇,客观上讲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也是十分枯燥的,许多知识都需要记忆。而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作为指导的英语教学,则在根本上改变了英语教学的方法。

首先,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学习的重点在于理解而非记忆,故教师教学模式的侧重点转变为“授之于渔”。其次,由于课堂由以往的死记硬背转变为联系实际,重在理解。所以,教学的氛围变的轻松,教学的效率也会随之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度和掌握率也非从前可比。

2.英语教学的认知反馈

认知反馈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和刺激反应理论中的强化原则并不相同,在认知反馈中学习者也就是学生学习的成果信息可以直接传递给学习者。因此,在认知反馈理论下进行的学习,是一种可以直接获知学习结果的模式。这种结果的反馈,既有可能来自学习者自身,也有可能来自学习者的外部环境。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采取“惩罚”或者“奖励”的刺激行为则是根据强化原则进行的。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信息的传递是一个复杂的双向过程,这个过程处于不停地循环之中。一方面,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是从外界的得到的信息;而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看到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的反馈情况。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根据反馈的结果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有效强化学生的知识。而这种良好的交流必须来自互动,也就是说只有在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做出这样的交流与反馈。当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调节,能够有效的控制和保障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效率。因此要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就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及时采取认知和反馈措施。

3.教师职能的转变

当教师将认知心理学理论应用在英语教学之后,教师的职能也会随之转变。教师会从以往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与学生双向互动的知识传播接收者,而教师的职责也就不再是单纯的授业,而是将英语知识的框架、概念与现实情景相结合,融合之后打包传授给学生,并对学生提出的反馈进行及时的修改与强化,并再次输送,达到良性的循环。教师也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朋友。这样,学生无论是在学习积极性上还是在学习效率上都会有一个极为明显的提升,而教师的职责也就潜移默化地转变了。

4.对学生的影响

英语教学不是单方面的授课,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作用,学生本身的作用不可忽视。认知心理学虽然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主要针对于教育技巧和教学思维概念的革新,但是教师在获得英语教学改变的同时,在自身职能转变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正如上文提到的,认知心理学与英语教学的结合,是一个改变认知主体的过程,而这样的改变终将作用到学生的本身,也就是只有学生认知的改变,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才算成功。而应用认知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使学生本身的认知得到改变还不是真正的宝贵之处,关键在于学生学习方法和获取知识的思维将发生革新,这样的革新、这样的改变已经不单单局限于英语这一门学科,还可以作用到学生对各种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认知上,最终是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而认知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也随之得到升华。

四、结语

虽然认知心理学在各个学科的应用都很广泛,但不可否认,英语教学和学习不同与以往的知识传授和获取,它是建立在一个掌握陌生知识的基础之上的。而认知心理学理论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学生的学习成效大幅度提高。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掌握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杨平.认知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2008,(14):122-123.

[2]韦兰芝.认知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3):38 -41.

[3]陈登.认知心理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2,(1):50 -52.

[4]刘莉.认知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6):130 -131.

[5]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6]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7]皮连生.现代认知学习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心理学记忆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