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障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创新探析

2014-08-15范香珍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视障品德课思想品德

◆范香珍

(四平盲童学校)

视障学生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由于视觉缺陷不能像正常学生那样对来自视觉方面的信息进行快速感知。因此,具有较低的学习水平,对于新知识的接受效率不高,心理发展也不尽全面。所以对视障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创新是极为重要的,根据视障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完成对视障学生的创新教育使其心智得到完善、人格得到提升,将来回归主流社会是当代视障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

一、创新视障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设置

鉴于视障学生的特殊性。根据视障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教师应对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设置进行有效调整,满足视障学生的特殊学习需求,使视障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教师要对视障学生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进行分析,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出发,设置适合视障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目标。只有目标准确可行,才能让课堂变得高效起来。比如,视障学生因视缺陷及平时大多都寄宿在封闭式学校,与正常人交往很少。教师要针对视障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其所具有的语音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进行了解,将人际交往能力做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点,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找到进行社会交际的技巧与方法,为视障学生未来回归主流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如,教学目标要因而异,视障学生由于视障程度不同,学习水平差异很大。因此,教师可以从视障学生的平均学习水平出发,设置一个整体的教学方案,还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设置出不同的细节方案,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提升整体盲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为他们走向社会夯实基础。

二、创新视障学生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

视障学生由于视觉缺陷,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难以接受的。因此,进行视障学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制定创新型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下功夫。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材是死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必须从视障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实际出发,将他们有机结合。

1.注重思想品德知识的实用化与生活化

对于视障学生来讲,普通的文化课的内容不能满足他们个人发展的需求。因此,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之时,教师要考虑到思想品德知识的实用性与生活化,从学生的智力水平出发,将学生不能全面理解的思想品德课相关的概念与理念进行实际化。比如,视障学生大多寄宿在封闭式学校。他们不能与正常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因此,教师可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之中,利用《做自尊自信的人》这一章节,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技巧的教育,并组织一次和普校学生手牵手活动。使他们可以在思想品德课堂之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视障学生因为不能快速地接收外界的信息。因此,他们的兴趣点很少,对于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来说也是一样。所以,在对视障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之时,教师要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来。老师可以利用游戏与玩具等事物的吸引,集中视障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其可能感兴趣的事物对学生进行引导,将他们的兴趣点与思想品德教学活动联系起来。表演,寓教于乐,可使枯燥的思想品德课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教学过程中学生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而且能发挥盲人的个性,培养盲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讲解《感受法律的尊严》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以模拟法庭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法律问题的关注,利用法庭中工作人员严肃的声音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感受法律的威严。

3.为视障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氛围对于视障学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两种。首先,从物质环境来说,教室中要有充足与实用的桌椅,教学工具与学习用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与游戏。在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中,学生的心境可以得到稳定,找到学习平衡感,愿意将注意力集中在思想品德课堂之上。其次,从人文环境来讲,教师不得以视障学生具有生理缺陷而存在嫌弃心理,对教学活动要充满热情,发自心底地去关心与爱护视障学生,将其作为自己的小精灵进行引导,规范学生的思想与日常行为,使学生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获得生活与进取的正能量。教师更要促进视障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其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在学习上互相监督与促进。家长是视障学生最为依靠的人,教师要与视障学生家长多交流,使家长言传身授,规范视障学生的学习理论与思想品德素质。

4.注重使用声像教学方法

视障学生不能对图片与影像进行直接的感知。因此,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时,教师要将这些学生不能感知的信息形式转变化声像,使学生在最大程度上了解外界信息,接受思想品德学习氛围的渲染。比如,对于一些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握手礼仪、正确的待人接物方法等,动作示范固然最好,但视障学生不能有效接收。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些动作进行描述,利用声音为学生描述一个正确的见面礼仪场景,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然地做出正确的动作,提高教学的质量与实践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视障学生作为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需要教师更多的爱与关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这样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出发,采用正确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理论,使思想品德课更具有实践性,切实促进视障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使其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更好地融入到主流社会,成为残而不废的有用人才。

[1]曾雪梅.“任务型”教学在盲校英语教学中的尝试[J].现代特殊教育,2006,(5).

[2]耿晓丽.浅谈新课改下聋校英语教学[J].教育艺术,2011,(5).

[3]林小芳.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关于聋儿英语教学的个案研究[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6,(2).

[4]文冰.试探智障儿童英语教学的开展策略[J].教育导刊,2011,(7).

猜你喜欢

视障品德课思想品德
TOUCHING ENJOY——适用于视障儿童的趣味积木玩教具
选择
叙事疗法在视障学生思想品德融合课程中的运用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思品课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
视障儿童功能性视力软件化训练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新媒体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符合课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