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巡按御史方震孺于明末“辽事”中的作用

2014-08-15王吉英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广宁袁崇焕辽东

◆王吉英

(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镇中学)

浅谈巡按御史方震孺于明末“辽事”中的作用

◆王吉英

(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镇中学)

一、引言

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反明,“辽事”起。天启元年,明失辽河以东地,次年又失广宁。在此期间,御史方震孺巡按辽东,颇有作为。他勘察前线,揭露问题,及时奏闻;苦心调剂经略与巡抚间矛盾;分析战情,提出御敌之策。尤其亲往觉华岛招抚祖大寿,影响最大,“祖家将”对后来构筑、固守宁锦防线及抗击后金(清)做出重要贡献。因此,方震孺对天启二年以后明朝扭转辽东败局的作用,应当予以充分肯定。

二、明代末年辽东都司存在境况

明代辽东都司,简称“辽”,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公元1618年),后金起兵反明,揭开了金(清)明战争序幕。这场战争,习称“辽事”。

明朝后期,危机四伏,各种矛盾激化。辽东地区经援朝战争、矿监税使掠夺、太监高淮乱辽,更是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建州女真努尔哈赤乘机崛起,建立金政权,并于万历四十六年进攻辽东,“辽事”遂起。明以杨镐为经略,统兵征金,却遭败绩。明震惊,命熊廷弼代杨镐,熊廷弼防御得当,金军不敢妄进。然熊廷弼性刚负气,得罪部分朝臣,被挤去职。继任者袁应泰大意轻敌,金军乘隙于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攻克辽阳、沈阳,明尽失辽河以东地。明无计可施,再起熊廷弼经略辽东军务,驻山海关;授王化贞辽东巡抚,驻广宁;命御史方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

熊廷弼主守,王化贞主战,明急于速战速决,惟王化贞之言是听,经抚矛盾骤深,终日争战争守,相互攻讦,一时战守无定。二年正月,金军乘机围攻广宁外围西平堡,又收买明军将领,欺骗王化贞尽发广宁重兵,叛将复于军中、城中造谣惑众,致使兵溃民逃,王化贞亦踉跄西奔,金军不战而得广宁。

广宁失守,山海关顿处险境。危难之际,大学士孙承宗自请出任经略,以袁崇焕监军关外。孙承宗力采纳袁崇焕主守宁远的建议,派祖大寿筑城,明军布置了一条连接宁远、锦州、山海关的“宁锦防线”。然阉党控制朝政,孙承宗被排挤下台。继任经略高第于军情紧急时欲放弃关外,袁崇焕誓死不撤。六年正月,金军大举围攻宁远,袁崇焕率诸将浴血奋战,终败顽敌,明朝取得首次抗金胜利。此后,祖大寿等将士顽强固守宁锦防线,直至松锦大战结束,金(清)军无法接近山海关,明金(清)战争处于胶着状态,明朝于关外尚存一线希望。

三、方震孺入辽、事辽、离辽的主要功绩

方震孺,字孩未,安徽桐城人,进士出身,任御史。方震孺巡按辽东一年,主要功绩如下。

1.及时奏报前线情形。方震孺入辽后即疏:朝廷战守无定,致使军心不稳;士兵普遍逃亡,我方前线成敌探纵横之地;残卒风餐露宿,艰苦异常,应设法体恤安置;招募之兵老弱充斥,实不堪用;朝廷力救辽,而现在一无所有。这些问题亟需解决。十月,再疏兵将逃跑问题,请敕宁前监军斩逃兵逃将,以振军纪。

2.调剂经抚矛盾。方震孺忧于经抚不和,曾苦心调剂,但无效果,遂上疏请决于朝。

3.提出御敌之策。屡挫之余,将臣们纷言敌锋不可当,方震孺则主张积极设防,固守重镇,并力荐能将。二年正月差满候命时,金兵谋袭广宁,方震孺提出应敌之策:发挥长技,多用火器;汰弱留强,选用精兵;以三位军前道各统一路大军,以一事权;鼓舞方新之气,乃可建功。其建议在理可行,惜未及实施。

4.招降祖大寿。这是方震孺巡按辽东最大功绩。先是,广宁军溃,祖大寿走避觉华岛(又名菊花岛),溃兵、难民纷至,聚集渐众,祖大寿以此为据点,广事招集,逐渐形成一股军事势力,即后来“祖家将”之基础。觉华岛本是明军屯粮重地,当人心向背不定时,方震孺看到了祖大寿的重要性,决计前往招抚,并成功招抚。

祖大寿率兵出岛后,成为辽军主力,驻守宁远城,为天启六年宁远、次年宁锦之捷,立下战功。崇祯年间,祖大寿地位逐渐显赫,实力日益膨胀,其所统关宁辽军几乎独撑辽东,在明清战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此可见,方震孺招回这支部队其功卓著。但当辽东局面好转,方震孺却已回乡。

四、方震孺在“辽事”中的作用

自“辽事”起,明军迭败,辽东经略几度易人,御辽之策反复争论,至孙承宗、袁崇焕督辽筑起宁锦防线,方扭转局面,使明金在战略上相持数年。这段历程在明清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方震孺恰与其中。他作为辽东巡按,在全师大败之际来到前线,发挥了积极作用,时人说他“保全山海,无过且有社稷功”。

谨就目及资料,笔者认为,对方震孺可作如下评价:敢于直言,不畏权贵;临危请命,敢赴国难;躬亲厉行,感泣将士;始抚辽人,功在后世。其中招抚辽人,影响不止于当时。直至广宁失陷,明朝上下对辽人基本持怀疑态度,但方震孺却看到了辽人的力量,真诚地前去招抚,遂换得祖大寿等辽人的忠心,方震孺是将“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策略付诸行动之第一人。他的做法给后来的辽东将帅以启发,使他们对辽人的态度开始转变,逐渐重用辽人。一时间,辽人聚集,为国效力,示人以复辽之望。事实证明,后来固守宁锦防线的正是祖大寿系统的“关宁辽军”,也正因该防线的存在,才使后金(清)无法越山海关进入中原,亦使明朝最终直接亡于农民军之手而非清朝。所以,若将固守山海之功归于辽人,那么招抚辽人之功即在方震孺。

五、结语

方震孺按辽差满后以病请告,朝廷许之。崇祯八年(1635年),农民军攻寿州,地方官恰迁秩离去,方震孺倡士民固守城池,农民军遂不敢逼近,史可法知其功,荐任广西巡抚。南明建立后,方震孺欲拜疏勤王,马士英、阮大钺深感惊恐,命他还镇,方震孺最终郁郁忧愤而卒,但是他在明末“辽事”当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1]明熹宗实录[M].台北: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2]长白丛书·先清史料[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3][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补遗[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王景泽.清朝开国时期八旗研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

[5]孙文良,李治亭.明清战争史略[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广宁袁崇焕辽东
袁崇焕:夸下的海口,用性命买单
明代辽东镇险山参将地方城堡
心向辽东
邻体干扰模型在辽东油松人工林中的应用
袁崇焕的籍贯
袁崇焕之庙
“河梁风月”——广宁桥
广宁
广宁路口
隋炀帝「辽东之役」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