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在泛文学时代如何发展文艺学

2014-08-15◆王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文艺学对象文学

◆王 雷

(吉林警察学院)

一、文化走向泛化的原因

1.全球化进程的推动

文学泛化这种文学现象不仅仅发生在中国,这是一个世界性的文科研究课题,特别是在20世纪以后,文学泛化的趋势随着传播工具的发展,其发展的趋势日渐明显,而全球化是最为直接的原因,全球化代表着现代性的意义,由于跨国集团的经济主动力诉求推动,电子传媒发展使得全球人类都能实现资源文化资源的共享。现代传播媒介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同样传播着信息的组织文化经验和组织方式。全球化将空间的隔阂大大降低,文化传统也随之动摇,个性化的差异也没那么明显了。文学受到新媒介新技术的充分分解。而中国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崇高文学发展到了娱乐文学,泛文学现象逐渐发生,现代性的文化特征也逐渐显现,这个发展过程在进入21世纪之后,更加迅速。

2.元语言的暴露

元语言是一套借以说话的语言系统,以对外表现情感。自现代文学开始,元语言一直在被文人们广泛使用,却从来没有反思元语言的存在,倒是到了19世纪末,元语言逐渐被认知,这个局面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文学的基本面目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一些先锋派的作家,勇于突破藩篱,马拉美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语音与语词在某个维度上的建构是可以消除事物意义。另外,批评理论界语言发生了转向,有人在这个时候就提出了,文学的本质只是一种文字语言的排列组合,形成一个语言程序,文学可以在这个程序的严格执行中保持应有的新鲜感。这样,语言学在创作和理论上的转向,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文学神话地位下降,崇高的地位随即消失。而文学仅仅演变成一种语词的游戏,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和文化消遣。

3.作者将不再伟大

文学在之前之所以地位崇高,是因为读者将小说与诗歌坎作为真理,完全是圣人通过文字的形式将思想传达给世人,而文学创作的作者在这里扮演的是圣人的角色,作者将真理发现,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文艺学中最为珍贵的成果。但是话语真相的暴露,作者在读者心目中的圣人地位逐渐降低,作者的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不在透露出真理性的意味。当圣人的地位被削弱,文艺学就不仅仅只是作者们的专属权利,各种对文学的滥用也毫无节制,尤其是网络文学的出现,作者更没有必要对文学的严谨承担多大的责任,严肃性大大降低,作者们将不再伟大。

二、如何发展文艺学

文学现象本身的变化是先进文艺学面临的基本问题,它对文学现象本身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今的范文学时代的种种现状向文艺学提出了众多巨大的挑战,并产生了很多十分尖锐的理论问题。因此,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尽管不能从根本上完全解决,但是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提出一些基本的解决方式。

1.对泛文学时代的文艺学对象进行合理界定

通常情况下,文艺学的对象主要是小说或者诗歌,并成为了文艺学研究的主要文学文体。但是,在泛文学时代,由于文学作品的内容差距较大,因而对文体的界定和内涵都不像之前一样的清晰、明确。但诗歌、小说、散文等不等于文学本身、不等于文学,文学的概念和内涵包含了整个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文体范围。因此,在我们对当今泛文化的研究过程中,不能只看重文学的形式和载体,这样才不能只看到人们传统观念内的文学艺术,而是能够有更为广阔的文学视野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对文艺学的对象进行研究,并对文学乃至整个思想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情况本身就是如此,但很长时期里这一观点却被掩盖了。在泛文学时代,澄清和肯定这一点极具迫切性。可见,凡是能够具有文学性的话语现象特征的,并能够都应进入到文艺学的研究范畴和视野当中的文学话语,就对泛文学时代文艺学对象的界定和明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建立泛文学环境下的文艺学研究原则

体系性是文学研究范畴内的重要基本原则之一,它不仅仅需要范文学情况下文学作品内部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同时,也要有整个作品的完整性,具有明确的严谨的逻辑关系和明确的逻辑起点。在这样的理论体系的影响下,泛文学现象与文艺学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矛盾,从而使二者都很难有所作为。为了冲破这个具有体系性的障碍,我们必须在泛文学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两方面的改变。

(1)我们在泛文学时代中要对研究对象多做调查性的研究

在之前的很多的调查研究当中,很多都是出于完美性的考虑,通常都对研究对象具有排他性或者是选择性的考虑,从而使得整个研究的开放性降低、多样性减少。比如,文艺学的范畴内是否应该包括广告文案的问题。在过去的文艺学中,广告通常被认为是商业性的内容,而与文学不具有相关性,因而不受到关注。可见,在泛文学时代的调查对象方面,没有一个事先设定的类别范畴。因此,我们应注重对研究对象的有效性观察,而不是寻找本身具有严谨性、完美型的对象,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理论对象更符合泛文学时代的发展要求。

(2)要注重对研究对象的兼容性

兼容是泛文学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而文艺学理论也应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性的改变。严谨的文艺学,在体系上尽管要有明确的逻辑规律,但是也不能因为学说的从属关系,而界定某一学说就是既定的某种范畴,从而排斥了其他理论存在的可能性。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这是一种“人们只用一类实例来营养思想”的病症。在泛文学时代,我们应打破所谓的严密理论体系带来的具有相对性的条件,对更多的理论体系内容进行兼容,让文艺学的理论界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3.注重对多元文化和话语方式的研究

没有固定界限、没有区域限制,是文化最大的特点。在泛文学时代,即使之前有区别,但是在当今各种因素都有设定的文化中,多元文化都是由某种主导因素松散地维系着。我们今天的文学,在文化多远、相互交融的今天,其界定分明的状态是不可能的,那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此完全保证文学纯度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应在一个文化形态中,注重各种因素的利用,并且注重不同文化形态中的话语运用和研究。例如,网络文化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良莠不齐,而其中的文学也必然受到不同品质的影响。然而,运用网络文化的研究方法,将文艺学与网络文学、现实文学进行综合研究,才能使得泛文化中的文艺学更加具有开拓性。

三、结语

总之,在当今泛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文艺学必须面对泛文学的局面,注重对自身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并作出适当的融通和改变,这将对文学现象本身变化以及文艺学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1]李夫生.消费时代的泛文学化倾向及文学批评向度[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3).

[2]谭真谛.“日常生活审美化”背景下的微博文学热透视[J].当代文坛,2013,(4).

[3]孙桂荣.泛文学时代“大众化”文学的学术境遇[J].文艺评论,2006,(6).

[4]龙钢华.文学大众化奇观——关于微篇小说的繁荣与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5,(2).

猜你喜欢

文艺学对象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文艺学批评的寂寞践行者
——读郑惠生的《文艺学批评实践》
文艺学批评的功能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