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骨理筋调曲法治疗寰枢椎关节半脱位

2014-08-09赵树军陈红菊王博学赵树明

吉林中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整骨理筋寰椎

赵树军,陈红菊,王博学,赵树明*,高 辉

(1.长春市中医院,长春 130022;2.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长春 130021;4.93212部队卫生队,辽宁 普兰店 116200)

寰枢椎关节半脱位是指由于劳损、外伤、退变、炎症等致病因素导致寰椎、枢椎的轻度解剖移位、关节构成紊乱以及周围组织急慢性损伤等局部改变而引起以头痛、头晕、视物不清、耳鸣、恶心呕吐为常见症状的病症[1]。1907年由Corner首先报道了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1968年Wortzman[2]将此病正式取名为“寰枢关节旋转脱位和固定”。在1977年Fielding和Hawkins[3]又发表了关于寰枢关节旋转畸形及将其分为4型的论文,到1981年国内才展开对其的研究。笔者根据寰枢椎关节半脱位的特点,采用整骨理筋调曲法治疗3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08月在长春市中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市第二医院就诊的寰枢椎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5.07岁。主要伴随症状: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视力异常。主要阳性体征:转颈受限,寰椎横突、枢椎棘突偏移,后枕部肌紧张或压痛。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5.03岁。伴随症状: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视力异常。主要阳性体征:转颈受限,寰椎横突、枢椎棘突偏,后枕部肌紧张或压痛。颈椎X线检查:2组患者治疗前寰枢椎开口位片均显示有寰枢轴线分离,其中治疗组差值最小2.1 mm,最大3.5 mm,平均2.79 mm;对照组差值最小2.1 mm,最大3.4 mm,平均2.65 mm。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18-2012)[4]拟定:1)多发生于中青年人,以长时间低头工作者占多数。少年儿童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的反复发作也可引起。2)患者有头后枕部胀痛不适感感,头痛头晕、方位性眩晕。3)颈项僵直,活动受限。触诊可摸到侧偏之寰椎(双乳突下寰椎不对称),局部可有压痛感。桡动脉试验呈阳性。4)X-Rays示:①张口位显示齿状突与侧块距离两侧相差多大于2~3 mm,或大于1/2,或齿状突与寰椎轴线偏移大于 2-3 mm;②排除齿状突骨折和寰枢椎关节完全脱位、骨折伴脱位以及不稳。

1.3 排除标准 凡纳入标准以外的皆属于排除标准。

1.4 治疗方法

1.4.1 观察组

1.4.1.1 理筋手法解痉[5-6]患者取坐位,医者用指揉法,从颈椎棘突到棘间,由上而下进行推揉5 min以后,指压风池穴。接着用拇指指腹与食、中指指腹对称提捏患者两侧颈项肌,然后沿两侧颈肌,采用拇指推揉法反复推揉约5 min。反复提捏斜方肌上部,相当肩井穴及肩胛骨内缘,然后采用拇指、掌根、大小鱼际揉法,交替反复推揉患者的背部肌肉,并指按天柱、大椎、风府等穴10 min,使痉挛紧张的肌肉韧带得到松弛,疼痛缓解。每次理筋手法解痉20 min,1次/d,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间隔1 d,共治疗2~3疗程。

1.4.1.2 整骨手法复位 患者取鞍马式骑坐位,双手自然下垂,术者站在其后方。术者一手放于患者颈部,食指顶住患者枕骨粗隆下,中指指腹按压患侧横突压痛处,拇指及其余三指自然扶贴于颈部,起助力稳定颈部的作用;另一手夹持患者下颌部,其拇指与中指分别锁定两侧下颌咬肌高点即颊车穴处,使患者头部微微内收,同时向患侧水平式转头,至有阻力时(约为30°~35°),做一个腕部瞬间快速的小幅度(约5°)寸劲提拉动作,此时常可听到“喀哒”的弹响声,即完成复位。10 d为1疗程,每个疗程可做2~3次的整骨复位,调整疗程间间隔1 d,共治疗2~3疗程。

1.4.1.3 生理曲度调曲法 1)牵引调曲[7]:让病人坐于颈椎手动机械牵引椅上,上身保持端正,目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腰骶部与牵引椅靠背处贴紧;牵引时,枕颌牵引平衡杆要保持水平;保持定滑轮上牵引钢丝绳与患者颈椎牵引的角度为5°~15°前倾斜角;牵引时间为20 min;牵引的重量为70~120牛顿,可根据治疗疗程而逐渐加量。因颈椎牵引时颈部肌肉出现暂短性紧张的不舒适感,牵引之后再次理筋手法放松颈肩部5 min左右。2)卧位调曲:平仰卧位时,颈椎枕枕头时高度是因人而异,枕头的高度大致是在5~10 cm,枕高不宜超过患者本人的立拳之高,枕低不宜低过患者本人的卧拳之高,枕高在此区间内对恢复人体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最为适宜。1次/d,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间隔1 d,共治疗2~3个疗程。

1.4.1.4 颈托外固定 每当治疗结束后均给患者以颈托外固定,防止其在行走、乘车过程中再次发生撞、甩、闪等外力冲击,颈部关节造成二次损伤。当症状好转后,卧床休息时可将颈托解开后休息。

1.4.2 对照组 枕颌牵引:患者取坐位,保持身体正直,下颌微下屈,枕颌带固定头部,给予持续牵引,重量以超过头部本身重量为准(70~120牛顿),1次/d,每次20 min,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 d,共治疗2~3个疗程。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8]拟定。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得到改善。有效:症状、体征减轻或较之前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2.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表n=30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 2组患者寰枢轴线分离程度比较 见表2。

表2 2种疗法对减少寰枢轴线分离程度比较(n=30)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寰枢椎关节是由寰椎、枢椎、齿状突尖韧带、寰椎横韧带及关节囊等构成的复合体[9],是连接头颅和脊柱的重要结构,起着旋转轴作用。寰枢椎关节主要功能是旋转和摇头,其中翼状韧带与横韧带维持着寰枢椎关节的稳定,防止向后移位伤及脊神经,并控制过度旋转[10]。

先天性畸形和长期姿势不良、颈部外伤及上呼吸道感染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寰枢椎关节周围的韧带、关节囊松弛甚至断裂而导致其弹性下降,极易造成寰枢椎关节半脱位[11-12]。寰枢椎关节半脱位损伤部位较高,容易误诊漏诊,不及时治疗很可能造成高位截瘫危及生命[13],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

手法复位治疗方法在寰枢椎关节半脱位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手法除了能整复移位外,还能调节神经反射,增加病变软组织的血供,以利于消除炎症,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充分伸展痉挛的肌组织,重建周围软组织与脊柱力学平衡[14-15]。整骨理筋调曲法治疗寰枢椎关节半脱位,可以快速恢复人体生理曲度、正常的韧带、肌肉弹性、解除因脱位对神经、动脉、脊髓造成的压迫,消除临床症状[16-17],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周学龙.提旋推搬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9):1-3.

[2]WORTZMAN G,DEWAR F P.Rotary fixation of the atlantoaxial joint:Rotational atlantoaxial subluxation[J].Radiology,1968,90(3):479-487.

[3]FIELDING J W,HAWKINS R J.Atlanto-axial rotatory fixation.(Fixed rotatory subluxation of the atlanto-axial joint)[J].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American Volume,1977,59(1):37-44.

[4]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5]赵树军,董福慧,赵文海,等.整骨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70例[J].吉林中医药,2010,30(11):977-978.

[6]赵树军,Jeoun Hyang Ea,于涛,等.整骨理筋手法结合中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J].世界中医骨科杂志,2010,11(2):93-95.

[7]全香爱,赵树军,于涛.手法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3):449-450.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9]贾连顺.现代颈椎外科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80.

[10]吴云定.实用整骨推拿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1:252.

[11]王进,秦明芳,周红海.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中医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9):69-70.

[12]齐伟,王朝晖,王之虹.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638

[13]赵树军.针推结合治疗寰枢椎关节半脱位103例[J].亚洲医药,2000,11(9):33-34.

[14]黄荣,周学龙,麦穗.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及其伴随病症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2,14(8):10-11.

[15]任凯,余雪梅.手法复位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系统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2):1143-1144.

[16]赵树军,董福慧,赵文海,等.整骨理筋调曲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0,29(12):925-926.

[17]常秀龙,于涛,赵树军.整骨理筋调曲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1,31(6):561-562.

猜你喜欢

整骨理筋寰椎
寰枢椎后方结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上颌腭侧阻生尖牙与寰椎后桥相关性的锥形束CT研究
正骨理筋手法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效果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柳濑真弓:将骨骼当做拼图
抱头转颈可调筋
蒙医传统整骨法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蒙医整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寰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三)
理筋整复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