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家庭教育行动研究探析

2014-07-02刘辉

西部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行动研究家庭教育新媒体

摘要:新媒体对当代家庭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给家庭教育研究开辟了新领域、提供了新手段和新的挑战。其中以父母为主的家庭教育主体可成为家庭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这既有助于父母的家庭教育理念的提升、教育方法的改进,也有助于形成重视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合理、有效地运用新媒体开展家庭教育行动研究是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家庭教育;行动研究

G78

2010年2月8日,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颁布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大纲》适用于各级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团体、宣传媒体等组织对新婚夫妇、孕妇、18岁以下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行为。明确提出家庭教育“坚持‘家长主体原则。指导者应确立为家长服务的观念,了解不同类型家庭之家长需求,尊重家长愿望,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重视发挥父母双方在指导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影响,指导家长确立责任意识,不断学习、掌握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提高自身修养,为子女树立榜样,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条件”。《大纲》在家庭教育的指导原则、指导内容、指导形式等方面为我们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但具体的、行之有效的落实实施方案还有待于专家学者、实际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当前,“家风”是个热点话题,家庭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种形势下,非常有必要对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家庭教育指导做进一步的研究,对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做进一步的探讨,从而为家庭教育提供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为家长教育提供更为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

一、从家庭教育到家庭教育指导

所谓家庭教育,是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年幼者进行的教育和教养活动,同时这种活动又对家庭成员有着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家庭教育以亲子关系为中心。家庭教育具有自发性、随机性、零散性等特点。

首先,自发性是指孩子从出生起,父母便天然地担负着家庭教育职能,从言语教习到思想作风,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和教育作用。其次,随机性是指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课堂、有教材、有系统。家庭教育不受时间、地点、场合、条件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遇物则诲”,相机而教,通过生活实践或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向孩子进行教育,方法十分灵活,易为孩子所接受。再次,零散性是指孩子在自然状态下所表露出来的一切言行都可能成为父母对其教育的“点”,这些“点”由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构成,但因家庭环境及条件,或者家长观念等影响,这些“点”非体系化,孩子的全面发展还需依靠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首先应该是对成人的教育、对家长的教育。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因此,以家长为对象,不断地提高家长的自我修养,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让家长懂教育、懂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社会上从事有关儿童和家庭教育的训练机构很多,但是对家长的同步指导的机构却偏少。就训练内容来看,侧重对家长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指导为重点,家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较少。如何真正落实《大纲》中“家长主体”原则?如何有效整合家长、教师、专业指导人员和理论研究者等多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真正建立各方乐于接受、能主动积极参与的沟通渠道,通过对话和交往,逐步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

二、家庭教育行动研究的引入

1.行动研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东西方学者对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的关注热情不断上涨,20世纪80年代介绍到中国后,更是成为理论界和教育实践界追捧的“香馍馍”,背负着“跨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鸿沟”之责任,让“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培训”、“校本管理”等方面因行动研究的运用使得教育在不同领域引发议论。[1]

长期以来, “行动”与“研究”被分割成两个活动领域,前者指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活动, 后者指受到专门训练的研究者的专业探讨活动,分别由不同的人所从事的不同性质的活动,二者关系不大。[2]但将“行动”与“研究”做了一次完美整合的手术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Lewin. L,1944),他最早提出“行动研究”一词,并构建了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不过,同期的社会工作者约翰·柯利尔(Collier. J)宣称在自己的研究中已经采用了“行动研究”的方法并先使用了“行动研究”这一术语。之后,勒温的这种行动研究的模式得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前院长考瑞等人的认同。于是,考瑞(Corey,1953)在第一次系统地将行动研究定义到教育中,使行动研究法很快影响到教育实践。他提出有效的“校本行动研究”必须具备“个别或集体地采取积极态度”、“问题公开”、“创造性思考”、“勇敢地加以试验”、“合作的教师群体”、“重视收集资料”六个条件。[3] 20 世纪70 年代之后,行动研究在美国流行起来,且得到埃里奥特( Elliott)、埃伯特、凯米斯和麦克纳等学者的支持,行动研究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其中,凯米斯关于“行动研究”的定义得到学界认可,即“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加者担任进行的一种自我反思的研究方式,其目的在于提高下列几方面的合理性和正当性:(a)他们自己的社会实践或教育实践,(b)他们对这些实践的认识,和(c)施行这些实践的所在情境”。[4]

近年来,中国教育学者普遍认为行动研究是一种以教育实践工作者为主体进行的研究,它以研究自己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育实践为本质。[4]它是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行动研究在教育领域中的价值集中体现。

促进教师发展,有两个方面的成效,一是行动研究不仅有助于教师追踪教育实际问题,反思教学、改进教学,从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二是行动研究让教师成为课程开发者、学校教学计划的规划者和政策研制者。操作的具体方法是“行动研究法是一个由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所构成的,自我反思的螺旋式循环”。[5]13勒温曾用制订计划、实地调查和贯彻执行的说法来描述这一过程。

2.行动研究引入家庭教育的可能

(1)父母是家庭教育天然的行动研究者

如果说行动研究只是让学校教育、教师发生了角色转变,那是因为教师是必然的“教育者”,必须承担教书育人的天职,所以行动研究如此为教师“授权”并承认教师的日常思考具有“研究”的资格。那么,家庭教育的实施者——父母,是否也可以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去关注自己的教育实践,采取比较随意的、自由的、平民化的研究方式,使其家庭教育行为上升为“研究”的高度呢?

笔者认为,作为一种理论或一种方法,行动研究应该能够适用于各种教育实践领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都可以用行动研究方法来进行。将行动研究方法实施到家庭教育中去,既能体现理论的生命力和价值,也能夯实家庭教育研究本身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家庭教育作为目前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徘徊于科学与经验、理性与感性交织的模糊地带。有人直接将家庭教育视为“早期教育”的重要阵地进行研究,使用的理论基础是成熟理论、心理动力论、认知发展论、人本心理学,侧重的是早期智力培养。[6]也有人将家庭教育视为一门学科,但大多从社会学的角度,关注家庭的功能、家庭的亲子关系、健康保健等等方面。[7]学界尚未将“父母”这一关键人物纳入家庭教育的研究者范畴,甚至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亟需专家的指导”,专家悻悻然地成为父母的教育者、指导者,家庭教育的研究者。而根据凯米斯的“行动研究”定义,父母完全符合行动研究所有合理性与正当性条件,即他们有自己的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对实践有认识,实施实践的所在情境。

(2)新媒体为家庭教育的行动研究提供最佳的平台

新媒体改变生活,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等诸多领域。所谓新媒体,是指在传统媒体发展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新的媒体形态。随着互联网、手机的普及和Web2.0、3G技术的推进,新媒体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传播因其传播方式的高度自主性、广泛参与性、去中心化的互动性等特点,使广大民众参与到信息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虚拟生活方式。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家庭教育行动研究可以在新媒体下实现。首先,新媒体满足了考瑞提出的行动研究六个条件,“父母或集体地采取积极态度”、“家庭教育问题公开”、“创造性思考”、“勇敢地加以试验”、“稳定的父母群体”、“重视收集资料”。新媒体所提供的平台为实现这六个条件成为可能和必然。其次,符合“行动研究”的关键性特征,勒温曾预言了现代行动研究法的三种重要特征: 其参与性,其民主的推动力,和同时对社会科学和社会变革作出贡献。刘良华(2001)则提出“ 参与、改进、合作、系统”的特征。从条件到特征的符合,让家庭教育行动研究寻找到了最佳的实践平台。

三、新媒体时代下家庭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1.家庭教育开放化

新媒体时代下,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方式将家庭教育完成了一次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过程。以QQ空间为例,QQ空间具有日志、相册、说说、留言等模块,这是集文字、图片、感悟、交流于一体的功能。突破即时在线等时空限制,任何好友都有机会能获取到他人信息。这就给一些热衷于表露家庭生活的普通人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满足了交往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所以每天都有很多人,尤其是年轻父母非常乐意地将自己的家庭生活、亲子活动公开化,这种公开是立体式、多形式的,能调动所有感官,取得的效果往往比见面时的交流更明显,毕竟见面所花的成本以及交流双方的各种现实条件存在差异。

2.家庭沟通创意化

以往的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或家庭内部的沟通,其沟通模式往往是面对面沟通,或者书信、第三方传播等形式来完成。按照这些方式下的家庭沟通,其沟通双方大多陷于已婚人之间的事情了,而且也缺乏新意,沟通内容碎片、凌乱,沟通信息容易堵塞,沟通时空也容易受到限制,沟通对象选择也单一化。新媒体下的家庭沟通,可以更富有创意,沟通者需要对自己的沟通信息进行加工、组织、编排,沟通效果能得到即时反馈,“亲”或鼓励表扬的话语及其他沟通符号一同使用,是口头沟通及书信沟通所不能具有的优势。

3.教育平台平等化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同时每个人又是生活舞台的演员。这是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媒体所带来的现实。人人都是心灵的主人,在零准入、零壁垒的网络空间里,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享有自由发言的权利。这样,新媒体中的家庭平台变成平民的舞台,平等地享有新媒体所带来的一切福利,家庭平台平等为家庭平等增加了一定的评价指数。

4.教育资料搜集日常化

由于新媒体的巨大优势之一——存储功能,家庭生活、沟通等等的记录,都可以历史般的永久保存。这为个人反思、追踪思想轨迹、记忆生活变化等实现了可能。每个人都可以将过去发生的事情编制成册,前提是如果他愿意。对于许多年轻父母来说,记录孩子成才轨迹,整理家庭教育故事,他们是能饱含热情的,也是一种潜在的责任。行动研究,作为对实践的研究,也因此必须是研究本人自己的实践。

四、行动研究对家庭教育研究的意义

(1)促进父母“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与促进教师成长具有同样意义,行动研究在家庭教育领域里,也可以促进父母的“成长”。身为父母除了感受孩子成长所带来的快乐,他们已悄然演变成家庭教育行动研究者.记录孩子的成长故事,分享孩子教育经验,反思教育行为,完成了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过程,父母作为行动研究者既可以提升父母教育效果,又能为家庭教育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2)形成教育合力

行动研究注重参与,有个体或集体的合作,合作主体有家长、教师、社会其他群体。在传统的教育合力机制中,家长与教师、社会的沟通非常有限,极易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新媒体环境下,家长成为行动研究者,通过记录、搜集、公开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教育问题,让别的家长、或同行,以及学校教师、专家、媒体参与其中进行讨论、探究,达成教育共识,帮助家长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帮助家长成长为合格的家长。同时,学校教师也可以从观察家长的教育行为中找到孩子的成长轨迹,有目的地实施因材施教,最终形成教育合力,孩子受到良好教育。

(3)丰富家庭教育实践应用研究

家庭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近年来的事,大多数从体能、智能、卫生、保健、亲子关系等角度来进行阐释,遵循的是“正规的研究方法”,侧重定量研究,探究普遍的理论,对个体家庭教育指导意义不强。正如马克将行动研究与传统的“正规的研究”所做的区别,他认为行动研究注重改进与解释,寻求合作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关注引起持续“改进”的因子;注重发展和知识积累,即期望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小组或组织, 留心那些有计划的变化;注重观察与实验,希望通过群体中不同的观点来超越个人的有限的视域, 他们只从可靠的人那里获得可靠的信息;注重实地的与普遍的资料,经由自己的研究或合作的问题解决来提高此时此地的有效性, 他们只构建尝试性的理论来指导以后变革和改进的行动。[8]可以说,行动研究让研究主体扩大到父母(或家长)、教师、教育专家、媒体或其他人,打破传统的理论规范研究,冲破制度研究藩篱,寻求创造性的研究方案,获取最佳教育效果。

总之,新媒体时代下,家庭教育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家庭教育研究的平民化、常态化、丰富化、多元化,正以美好的前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

[1]刘良华.行动研究的史与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1.

[2]柴华丽.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2007,(11).

[3]Corey.S. Action Research to Improve School Practic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1953.

[4]S.凯米斯.行动研究法(上)[J].张先怡,译.教育科学研究,1994,(4).

[5]陈向明.在行动中学做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周永生.家庭早期教育特性探讨[J].北京社会科学,1996,(1).

[7]李天燕.家庭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8]Schmuck,R.A. Educational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David McKay Company,1997.

作者简介:刘辉(1981—),女,江西吉安人,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领导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

(责任编辑:李直)

猜你喜欢

行动研究家庭教育新媒体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