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现阶段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2014-06-26韩鲁青李彤彤陶扉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韩鲁青 李彤彤 陶扉

摘 要:回顾和总结了我国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概况,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特点,结合山东大学(威海)实际,提出了“弹性管理”与“趋同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力求实现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的“弹性管理”、“趋同管理”与高校实际操作中“归口管理”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258-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剧,高等教育也必然要走向国际化,发展留学生教育对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而作为研究生层次的留学生教育更是高校国际化战略工作“重中之重”的内容,也是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高等院校是国家留学生教育的主要承载者,因此,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已将留学生教育尤其是研究生层次的留学生教育作为其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建设内容,并在这一新的教育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

一、我国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教育事业,也为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自此,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也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留学生教育进入了跨越式的发展阶段。

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属于高层次的留学生教育,其根本任务是培养了解中国、对我友好的高级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声誉,因此自2008年开始,我国政府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大幅扩大我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规模,尤其是鼓励接受高层次外国留学生。也正是基于此,我国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发展迅猛,2012年来华留学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36,060人,比2011年增加了18.71%,其中,硕士研究生27,757人,博士研究生8,303人。如与1994年教育部的留学生统计数据(博士研究生274人,硕士研究生800人)相比,不到20年间,研究生层次留学生人数已经增长了30多倍。但是在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数量大幅攀升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其发展过程中相对于其他较低层次的留学生教育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比如总体规模相对偏小(2012年仅占留学生总数的11%),学科结构分布失衡,生源分布不均,教育管理模式还很不完善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提出

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发展初期,我国的教育体制尚处于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之下,高等教育长期处于条块分割、部门办学和封闭式自我发展的模式中,开放度不高。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对于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数量的提升还是非常明显的。但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科研实力的逐步提升以及高等院校的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外国优秀本科生源将目光投向了中国,非常渴望能到中国继续深造。

但是随着大批蜂拥而至的外国留学生的进入,我们原有的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了出来,比如高校外事部门因为多数建立时间较短,其缺乏系统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经验,已经无法应付大批量的硕士博士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研究生层次的留学生其个性化培养要求越来越强烈,对课程教学、科研环境的要求与本科教育大为不同;我国高校原有的组织结构与留学生管理缺乏衔接,在实际工作中极易出现互相扯皮的现象,严重影响到高校的整体形象;此外,研究生层次的留学生因为其多数年龄偏大,独立性较强,对高校的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又将迎来新的机遇和历史性跨越,所有高等学校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国内众多重点高校纷纷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而“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就是“在同等入学标准下,研究生中外国留学生占20%以上”。因此,吸引和培养优质的研究生层次留学生必将是我们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的重要条件,这在客观上也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的管理模式。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现状分析

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教育起步较早,规模也大,且已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留学生管理模式。目前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教育已经发展到以研究生为主,本科生、进修生为辅的阶段,虽然其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管理学生,吸引更多的高层次留学生前来深造。

在具体培养管理模式上,西方发达国家其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大多采用的是“同一”化管理,即研究生留学生享有与本国研究生同等的权利,除了在签证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外,其他完全作为普通本国学生对待,这与我国现阶段高校留学生教育普遍存在的“特殊化”有着明显的区别。

(二)国内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现状

我国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在管理体制和培养模式上与国外高校存在明显的不同。

由于没有规范所有学校的教育模式,不同高校由于其留学生接纳的规模、学科影响力等有存在着差异,从而形成了目前各院校不同的留学生管理体制,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模式:(1)外事部门兼管型:这类学校一般处在起步阶段,留学生规模较小;这种模式再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中所占比重也最大;(2)留学生部型:这类学校有专门的留学生部管理一定规模的留学生,此种模式已脱离外事部门的兼管,管理人员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编制;(3)二级学院型:这类学校往往留学生规模较大,师资力量相对雄厚,实行教学、管理与服务一体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此模式的缺陷在于过分强调了留学生的特殊化,容易隔断留学生与本国学生的正常交流,尤其是对于研究生层次留学生而言,更不利于与本国学生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4)高等院校型:目前只有北京语言大学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要招生对象的高校,其主要是侧重于与汉语的教学与推广,可选学科相对有限。endprint

针对研究生层次留学生的具体培养模式,国内也存在多种形式的管理理念的讨论:(1)特殊化管理:即从研究生入学到最后毕业均与本国研究生区别对待,其主要后果是容易曹正培养质量的下降及学位授予标准的不统一;(2)趋同化管理:就是将其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课程考试、中期考核、论文开题及写作、预答辩、答辩等一系列活动都纳入规范化轨道,具体实施的难度相对较大;(3)“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刚性管理侧重于规章制度的执行,而柔性管理倡导的是“以人为本”,更加重视研究生留学生的个性化追求和发展。

四、“弹性管理”与“趋同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研究生层次留学生管理模式

现阶段对来华留学研究生的“趋同管理”已经成为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领域的共识,这也是我国留学生教育与国际化接轨的发展趋势。但是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所能完成的。对于留学生的研究生层次其教学管理、培养要求、学位标准等方面我们应力争采用与本国研究生同样的标准,但因来华留学研究生其本身的生源背景、个性差异等原因,在其生活保障、文娱活动等方面,我们的管理更应因势利导,灵活掌握。当然这必然又会涉及到我国高校各部门间的“归口管理”问题,如何既能做到学业的“趋同管理”,又能灵活处理来华留学研究生生活需求,这就成了我国现阶段大多数普通高校研究生层次留学生管理的一个困境。

以往关于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因为其未充分认识到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所采取的管理模式很多是沿袭了旧的本科层次甚至更低层的留学生管理模式,从而造成了管理模式中的理论架构较为片面,在实际操作中各组织机构间留学生管理工作缺乏衔接,极易出现互相扯皮的现象。针对于此,本课题结合山东大学(威海)实际,提出了“弹性管理”与“趋同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力求实现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的“弹性管理”、“趋同管理”与高校实际操作中“归口管理”的有机结合(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委员会”作为研究生层次留学生管理的最高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的相关工作,其一般有主管外事工作和研究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正副组长;研究生处其主要负责研究生留学生的教学、培养、学位等事宜,其管理模式应采用“趋同管理”;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则负责协调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处理留学生的生活保障、文娱需求等内容。

当然,这种相对严密的组织结构仅仅是对研究生层次留学生管理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保障,在具体运作中,我们还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各学院(部)的研究生管理部门、学科专业、导师以及留学研究生其自身的作用和积极性,不断完善和强化各组织环节的衔接,以期实现该管理模式的效用最大化。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要参与到日益严峻的国际研究生教育的竞争中,除了自身学术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其是否拥有更加合理、科学地研究生层次留学生管理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才能使我国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本文所涉及留学生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年鉴》2008-2012年卷.

〔2〕陈强.改革开放30年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6).

〔3〕王文利,许伟丽.高校留学生柔性管理模式探索[J].工业与科技论坛,2009-8-3.

〔4〕王军.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6).

〔5〕徐瑞君,卢正中,邹碧金.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若干问题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12).

〔6〕程伟华,董维春,刘晓光.农业院校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2).

〔7〕张铮.试论留学生管理的“特殊照顾”与“同一管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3).

〔8〕董晓梅,朱青.高校外国留学生管理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责任编辑 徐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在湘留学生教育中湖湘地域文化导入研究
形成性考核在医学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初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留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