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与孟二冬精神

2014-06-26鄢化志赵国付

关键词:大学文化时代精神传统文化

鄢化志 赵国付

摘 要:从分析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孟二冬精神三者之间的深层联系入手,结合当代文化战略趋势,探讨宿州学院以孟二冬精神建设大学文化的决策在理论基础、战略意识方面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在办学兴教、培育人才方面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都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纳入民族复兴大业的宏伟蓝图,高校肩负着传承、弘扬文化的重任。宿州学院在落实党中央战略决策的实践中,以孟二冬精神内涵建设大学文化,以孟二冬精神蕴涵的传统文化精华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办学兴教,培育人才,必将有力推进学校各项工作深入持久地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孟二冬精神;大学文化;文化战略意识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171-03

一、孟二冬精神、大学文化与文化战略意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此前十七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战略和时代的高度,深刻论述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要性、紧迫性,成为新世纪新阶段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宣言和行动纲领。作为文化教育机构中肩负传承弘扬文化重任的高等院校,如何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大潮中更好发挥应有的作用,是高校各级管理部门和所有教职员工都应认真思考践行的问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自春秋战国以来被称为士(文士)即今天称为知识分子的群体,一直把文化与现实的问题当作不断探讨的重大命题。进入19世纪中后期,随着列强入侵和西学东渐,这一群体同时又深深焦虑着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联系问题;至“五四”时期,更集中关注于传统与时代的关系问题。后两个问题从本质内涵上说又都可以纳入第一个问题的范畴。因此,文化与时代的关系,就成为每个重大变革时期知识群体必须深入研讨、执政者及主要决策者必须深入考量并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出于传统文化中负面因素的痛疾以及对其负面因素可能禁锢新时代意识的深忧,曾激进地主张彻底抛弃传统,以换取民族的觉醒与新生。同时,又援引西方文化的资源以作为建设新文化的推进器。尽管从“五四”运动到方今的21世纪,中国社会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想的丰富复杂已远非当时可比,但是上述三个问题,尤其是传统文化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依然是思想文化界所必须严肃面对、深入研究,并切实提出对策方案的重要问题。宿州学院作为把孟二冬精神作为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成立孟二冬精神及传统文化研究所,正是紧跟党中央部署,立足于文化战略高度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持久发展而作出的重要决策,是文化战略意识在学校教育规划与工作决策中的重要体现。遵循这一决策,宿州学院充分运用孟二冬精神在各项工作中的导向、规范、激励与凝聚功能,充分发挥孟二冬精神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熏陶品格、提升境界的作用,从而开辟了一条应用型高校建设大学文化的特色道路,使学校工作获得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成果,不断迈上新台阶。学校近年的发展,充分显示出孟二冬精神在建设大学文化、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中的强大推进力。

孟二冬精神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作用和魅力?这当然与孟二冬精神的核心内容有关。从哲学层面说,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本是物质运动的最高产物;从社会学层面说:“精神”则常用以指代某个人物、事件或某种思潮所体现的先进价值体系与高尚道德观念,并用人物或事件、或思潮作为精神的定语以形成固定的词组结构,如雷锋精神、长征精神、狂飙突进精神等。其中以个人命名的精神,一般认为应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其一、代表这种精神的人,其人格必须具有独特的魅力,其精神内涵必须具有普世价值;其二、这种精神必须植根于其人所属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精华成分与积极因素;其三、这种精神必须与其人所处时代的先进文化同步,与时代的先进价值体系契合,即具有新时代先进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本质内涵。孟二冬精神正因为具备了这些特征,所以能够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强大推进力。

二、孟二冬的人格魅力与孟二冬精神的普世价值

孟二冬“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全部用来报效祖国和人民,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1]在家人亲友师友同事心目中,孟二冬是个友善坦诚、高风低调的谦谦居子,同时又是个敬业乐群、坚毅清正的良师益友。他的精神人格,既不是体现于重大事件或紧要关头的瞬间爆发,也不是体现于血与火的严酷考验,而是在平实、平凡、平常的工作生活中,以其深厚的蕴涵和内在的激情温暖了他身边的每个人,从而形成了一种恬淡中充满热诚,平凡中潜铸伟大的高尚人格。对个人而言,这种人格是自然而然地潜蕴在其生平经历所形成的特定的家庭与社会环境中,具体展现在本人的工作过程与教学科研业绩中。但上述所有因素共同折射出的品德情操、价值观念乃至人生观、荣辱观,却足以作为全社会各个阶层、各行各业的人可资躬行的高标典型;而对于绝大多数置身日常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则更具有感同身受的示范意义。因此,通过这种高尚人格展示的精神,不仅具有令人心向往之的魅力,而且对所有希望成就卓越、超越平凡的普通人,都提供了一种值得向往并足资躬行的成功人生的范例,具备了寻常理念中的惊天动地的英雄所不曾具有的普及型,这一特点和我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倡导至今的雷锋精神颇为相似,同样具有普遍的社会价值。

三、孟二冬精神与传统文化

孟二冬的专业是古代文化的教学、研究,但他在从事相关工作与事业的同时,又从举止言行各个方面,身体力行地实践乃至无声地示范着优秀传统文化。“他不仅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在三尺讲台上讲授和传承中华文化,而且以自己的模范行为诠释和躬行中华文化的骨髓。”[1]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基本精神是以人本主义为内核的文化精神,具体说有三个方面:“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中庸尚和与厚德载物。”[2]或按当代学者所说,把上述三方面细分为八个要点:“一是民为邦本,二是正道直行,三是自强不息,四是贵和持中,五是平均平等,六是求是务实,七是豁达乐观,八是以道制欲。”[3]孟二冬在工作、生活、待人接物中体现出的友善、坦诚、务实、进取、坚毅、宽厚等,都渗透着传统文化中的敦厚尚和、务实求是、厚德载物、豁达乐观等精华成分的基因,而孟二冬精神中对以道制欲、中庸之道、平均平等之类精华糟粕并存内容的扬弃,也和他对传统文化的精华予以躬行诠释的做法一样,对新世纪的中华民族实行文化的发展繁荣,同样有着广为示范的意义和深远启发的意义。endprint

孟二冬的生命历程和精神境界,使人们联想到作家周涛曾的一段话:一个人在顺利得意辉煌时,能保持安之若素的低调、平和;在遭遇重大变故时,能够既不像祥林嫂式逢人诉苦,也不是阿Q式的“老子此前阔过”[4],而是坚持不诉不悲,挺着腰杆继续做人。这种人身上,体现的其实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高文化阶层的民族。在文化视野中,人和人比的不是貌,而是“气”,即文化修养,精神气质。再美的貌也要“气”去支撑。没有底气的容貌,只能经得住看三眼,第四眼就索然无味了。而“气”,则是文明、品格、修养、学识、眼界、才能的综合。不断加强、丰富,自然愈老愈醇,伴随终生。同样,国与国比的也不仅是武力、财力,而是国民素质。素质普遍提高,弱可以变强,穷可以变富,这才是富国强兵的根本。孟二冬精神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精髓,他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揭示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永不枯竭的生命底蕴,昭示的是中华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永恒价值。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曾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而在现阶段,更是新世纪社会发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进程中极其重要的精神力量。

四、孟二冬精神与时代精神

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结构,时代精神是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现代主流精神。这种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形成人们在继承历史传统、参与社会实践、经历具体人生中,所习得、需遵守的思想观念和基本价值观念,而这观念价值,解决的是普罗大众的基本人生追求问题。

孟二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授、诠释、躬行、弘扬者,但正是在传授、躬行、弘扬传统文化的专业工作中,体现出他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正如孟二冬的领导和同事所说:“在孟二冬身上,体现了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精神的完美结合。”[5]他的“文章不着一字空”,其精神内涵是指所有著述,都必须有科学真知,都必须是不蹈袭旧说之下开拓出的学术新境。他的博士论文《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从题目到内容,都贯穿着改革创新的立意。他论述韩孟诗派的论文,标题是借用李贺的诗句“笔补造化天无工”,既标明韩孟诗派在中唐诗坛的创作业绩和创新精神,也同时展示了他的“改革旧说,开拓学术,创新研究格局”的治学为文宗旨。这种融时代精神于本职工作之中的态度,体现的正是一种安于寂寞、淡泊名利,为社会发展而志存高远、勇于探索、不懈攀登、甘于奉献的时代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促使他秉持“守正而创新”的治学思想,通过探索学术真谛,以实现其“为人类文明立心,为民族灵魂立命,为传统文化传薪火,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学术智慧”的崇高立意和远大抱负,使他在生命和事业中,实现了学术研究和革新精神、传统文化的丰厚蕴涵和时代洪流的火热激情的完美结合。孟二冬这种将本职工作和时代精神高度契合的自觉意识,为各行各业的人们树立起在不同岗位上秉持时代精神、践行时代使命的人生座标。

五、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

孟二冬精神是传统文化精华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根据张岱年等先生总结,优秀的文化传统简言之应具有以下特征:(1)体现出民族精神的积极方面,反映中国文化健康的精神方向;(2)能鼓舞人们前进;(3)具有民族文化的认同功能;(4)具有一以贯之的历史继承性和稳定性;(5)是中华文化活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6]。孟二冬精神作为优秀文化传统蕴育出的时代精神,一旦得以弘扬,必将产生强烈持久的精神激励作用,鼓舞人们不断进取,培养出强健自信、自尊、自豪的文化心态,潜移默化地培育人们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与荣辱观。

新时期的时代精神,其文化内涵是站在当代文明的前沿,从当代最先进文化的高度理解、转化文化传统,按照科学发展的观念,创造新的文化价值体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代精神与优秀文化传统之间是互相包容、互相激励的,二者的关系应当是:时代精神必须继承、体现、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并用崭新的思想元素充实、转化之;而优秀文化传统不能离开时代精神而发挥作用,必须在时代精神召唤下,自觉地参与新时代的火热生活,与时俱进,用新时代精神武装、改造、更新自身的内容和形式,逐步形成新的文化传统[7]。孟二冬精神具体体现是立足于本职工作,通过教书育人实践和学术成就就的不断创新,以践行其爱祖国、爱人民、献身于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宏伟事业的崇高使命。从这个角度说,孟二冬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完美结合的结果,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用先进人物命名的代表某一方面社会道德高度的孟二冬精神,一旦形成社会群体共同学习的典范精神,就应当不再限于别作为社会个体的孟二冬本人所具有的的全部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孟二冬“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1]。从这个角度说,“孟二冬精神”虽然是以其名字命名,但应当理解为以他为代表的先进人物所共同体现的、足以作为社会楷模、可以引领人们的思想道德不断向更高境界提升的当代社会的先进精神。而作为时代社会的先进精神,一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必然可以转化为推进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强大力量。宿州学院在创建优秀大学文化的战略规划中,坚持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提高育人质量为目标对师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形成宿州学院的良好学风校风,进而培育成具有特色的大学精神,使宿州学院优秀大学文化的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这必然在全省乃至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发挥大学文化建设的良好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桂和荣.不朽的师魂——孟二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0-79.

〔3〕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348-361.

〔4〕南帆.传统与时代精神[N].光明日报,2013-10-8(07).

〔5〕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品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3-15.

〔6〕李宗桂.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344-348.

〔7〕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481-486.

(责任编辑 徐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文化时代精神传统文化
激励弘扬时代精神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从校园生活谈当前大学的两种校园文化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