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应用

2014-06-16张正波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糖果理念翻转课堂

张正波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而翻转课堂恰恰颠覆了这一模式,在“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通过对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的观看、操作,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综合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一方面是基于计算机和云技术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巧妙地契合了现代教学理念,为现代教学理念的实施提供了新的路径。“学生是主体”“以学定教”“关注课堂生成”等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强调和对教学有效性的关注为“翻转课堂”提供了迅速发展的温床。“翻转课堂”将简单的记忆、理解、运用放在课下,而高层次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则在课上发生。现下,这一教学模式在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中学及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已经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翻转课堂的核心不是技术,而是理念,是技术对理念实现的有效支持,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同样适合小学低年级。

一、视频制作:操作、感悟、表达训练,积累经验

课前微视频的学习是为了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理解基本概念,积累学习经验,为课堂学习活动做准备。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直观形象的案例、丰富的操作感悟、规范的语言表达练习是微视频制作的基本内容要素。作为低年级学生的自学材料,微视频的制作应更加关注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如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微视频的时长在3分钟左右为宜。同时,学生的课前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因此视频内容的选择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以“几个和第几个”一课为例,教材编排了“停车场”这一情境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将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制作成微视频,学生通过直观的视频指导初步认识和理解“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以及“几个和第几个”的概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具体形象或动作进行思维。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抽象的讲解还不足以使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里的智力活动。操作对学生认识和理解不仅必要,而且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和训练的形式。通过视频指导学生找一找家里的物品或玩具,根据提示摆一摆,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深化对本教学内容核心概念的理解。

二、课前检测:汇报、练习、操作,把握学情

一般而言,教师是通过学生自学后的网络讨论和交流、对教师设置问题的解答与讨论来实现对学生的自学情况的检测,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深度。

学生对视频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与教师的预期存在着差异,教师可以根据检测情况适时地对教学进行调整,更好地实现“以学定教”;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进一步巩固和训练,及时纠正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偏差。课前检测可以以口头汇报、书面练习和操作活动等多种形式展开。“口头汇报”活动以“通过微视频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这样开放的提问形式来展开,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学习感受的空间。

“综合练习”以书面形式出示,用以具体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留在纸面上,作为课堂讨论的有效学材。在“几个和第几个”的课前检测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综合练习:

为了降低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较少而产生的对检测题理解方面的困难,笔者安排了一位识字较多的学生读题,并让读题的学生说一说“你能提醒一下大家要注意什么吗”,引导学生对“从左往右”“从右往左”和第③题中基数“三”的关注。学生对第③题的解答出错率最高,大部分学生无法按要求准确圈出糖果,充分反映出学生的已有经验对本课学习的负影响。可以选取圈错的学生练习进行集体讨论:“他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最后以“我们应该感谢S同学,他又一次提醒我们,读题要仔细,不仅要看清楚数的方向,还要看清楚是‘几个还是‘第几个”,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注。

采用操作活动形式进行检测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征。还是在“几个和第几个”一课中,笔者设计了“按要求取糖果”的游戏。游戏以学生动手摆糖果、取糖果的活动形式展开。学生每人准备红、黄、绿、蓝、紫五块糖果,先让学生根据PPT的文字提示摆糖果(文字提示中用特殊字体重点强调“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然后根据教师的指令取出相应的糖果,如:“从左往右数,第三块”,“从右往左,取两块”……

课前检测不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好坏的鉴别,而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诊断。现场检测有助于教师准确地“把握学情”,同时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课堂学习做准备。根据学生在家自主学习和在家长帮助下的操作活动而设计的口头汇报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精简概括;综合练习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面而精确的定位;动手操作既是学习经验的唤起,又是对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的练习与考查。

三、课堂教学:对话、探究、合作学习,深化理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通过微视频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数”的经验,掌握了从不同方向数数的方法,理解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初步建立了基数与序数的概念。对相关概念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对相关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对相关经验有了适当的积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就有了方向,猜测就有了依据,学生更容易掌控课堂学习的方向,奠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几个和第几个”一课的课堂学习阶段,笔者设计了“猜猜我有几块糖”这一拓展应用活动。

活动以4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要求学生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通过“摆”“画”和“算”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低年级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较弱,因此,教师还应该进行适当的指导。如:“可以用手里的糖果‘摆一摆,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还可以用列算式‘算一算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既为学生探究方法指明方向,也为学生提供了适当的发挥空间。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和生成。”“翻转课堂”以视频学习的形式,为学生课堂对话和生成提供了经验基础和话语体系,有效地帮助学生主导课堂。对话、交流、探究、合作学习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凡是学生可以自主解决的问题留在课外,凡是需要集体讨论、可以通过同伴讨论互助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上展开”是“翻转课堂”学习活动的依据。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舶来的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的角度看,对于我国的教学工作者来说不完全陌生,它是信息科技武装下的“课前预习”。在信息科技的协助下,这种课前学习指导更直接、更有效,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更及时、更全面。“翻转课堂”新在信息科技与教学理念的完美结合。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借鉴和运用应该立足于更有效地实现新课改理念而非信息技术。对于作为一线教师的使用者而言,无须强大的技术支持和高超的信息技术,如何选择学材,组织学习,如何走下圣坛,翻转“学生观”“教育教学观”,从而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才确实是一个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琢磨的难题。

(上海市虹口区广灵路小学 200083 )endprint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而翻转课堂恰恰颠覆了这一模式,在“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通过对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的观看、操作,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综合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一方面是基于计算机和云技术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巧妙地契合了现代教学理念,为现代教学理念的实施提供了新的路径。“学生是主体”“以学定教”“关注课堂生成”等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强调和对教学有效性的关注为“翻转课堂”提供了迅速发展的温床。“翻转课堂”将简单的记忆、理解、运用放在课下,而高层次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则在课上发生。现下,这一教学模式在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中学及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已经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翻转课堂的核心不是技术,而是理念,是技术对理念实现的有效支持,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同样适合小学低年级。

一、视频制作:操作、感悟、表达训练,积累经验

课前微视频的学习是为了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理解基本概念,积累学习经验,为课堂学习活动做准备。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直观形象的案例、丰富的操作感悟、规范的语言表达练习是微视频制作的基本内容要素。作为低年级学生的自学材料,微视频的制作应更加关注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如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微视频的时长在3分钟左右为宜。同时,学生的课前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因此视频内容的选择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以“几个和第几个”一课为例,教材编排了“停车场”这一情境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将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制作成微视频,学生通过直观的视频指导初步认识和理解“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以及“几个和第几个”的概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具体形象或动作进行思维。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抽象的讲解还不足以使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里的智力活动。操作对学生认识和理解不仅必要,而且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和训练的形式。通过视频指导学生找一找家里的物品或玩具,根据提示摆一摆,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深化对本教学内容核心概念的理解。

二、课前检测:汇报、练习、操作,把握学情

一般而言,教师是通过学生自学后的网络讨论和交流、对教师设置问题的解答与讨论来实现对学生的自学情况的检测,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深度。

学生对视频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与教师的预期存在着差异,教师可以根据检测情况适时地对教学进行调整,更好地实现“以学定教”;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进一步巩固和训练,及时纠正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偏差。课前检测可以以口头汇报、书面练习和操作活动等多种形式展开。“口头汇报”活动以“通过微视频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这样开放的提问形式来展开,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学习感受的空间。

“综合练习”以书面形式出示,用以具体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留在纸面上,作为课堂讨论的有效学材。在“几个和第几个”的课前检测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综合练习:

为了降低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较少而产生的对检测题理解方面的困难,笔者安排了一位识字较多的学生读题,并让读题的学生说一说“你能提醒一下大家要注意什么吗”,引导学生对“从左往右”“从右往左”和第③题中基数“三”的关注。学生对第③题的解答出错率最高,大部分学生无法按要求准确圈出糖果,充分反映出学生的已有经验对本课学习的负影响。可以选取圈错的学生练习进行集体讨论:“他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最后以“我们应该感谢S同学,他又一次提醒我们,读题要仔细,不仅要看清楚数的方向,还要看清楚是‘几个还是‘第几个”,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注。

采用操作活动形式进行检测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征。还是在“几个和第几个”一课中,笔者设计了“按要求取糖果”的游戏。游戏以学生动手摆糖果、取糖果的活动形式展开。学生每人准备红、黄、绿、蓝、紫五块糖果,先让学生根据PPT的文字提示摆糖果(文字提示中用特殊字体重点强调“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然后根据教师的指令取出相应的糖果,如:“从左往右数,第三块”,“从右往左,取两块”……

课前检测不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好坏的鉴别,而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诊断。现场检测有助于教师准确地“把握学情”,同时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课堂学习做准备。根据学生在家自主学习和在家长帮助下的操作活动而设计的口头汇报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精简概括;综合练习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面而精确的定位;动手操作既是学习经验的唤起,又是对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的练习与考查。

三、课堂教学:对话、探究、合作学习,深化理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通过微视频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数”的经验,掌握了从不同方向数数的方法,理解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初步建立了基数与序数的概念。对相关概念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对相关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对相关经验有了适当的积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就有了方向,猜测就有了依据,学生更容易掌控课堂学习的方向,奠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几个和第几个”一课的课堂学习阶段,笔者设计了“猜猜我有几块糖”这一拓展应用活动。

活动以4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要求学生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通过“摆”“画”和“算”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低年级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较弱,因此,教师还应该进行适当的指导。如:“可以用手里的糖果‘摆一摆,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还可以用列算式‘算一算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既为学生探究方法指明方向,也为学生提供了适当的发挥空间。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和生成。”“翻转课堂”以视频学习的形式,为学生课堂对话和生成提供了经验基础和话语体系,有效地帮助学生主导课堂。对话、交流、探究、合作学习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凡是学生可以自主解决的问题留在课外,凡是需要集体讨论、可以通过同伴讨论互助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上展开”是“翻转课堂”学习活动的依据。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舶来的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的角度看,对于我国的教学工作者来说不完全陌生,它是信息科技武装下的“课前预习”。在信息科技的协助下,这种课前学习指导更直接、更有效,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更及时、更全面。“翻转课堂”新在信息科技与教学理念的完美结合。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借鉴和运用应该立足于更有效地实现新课改理念而非信息技术。对于作为一线教师的使用者而言,无须强大的技术支持和高超的信息技术,如何选择学材,组织学习,如何走下圣坛,翻转“学生观”“教育教学观”,从而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才确实是一个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琢磨的难题。

(上海市虹口区广灵路小学 200083 )endprint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而翻转课堂恰恰颠覆了这一模式,在“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通过对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的观看、操作,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综合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一方面是基于计算机和云技术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巧妙地契合了现代教学理念,为现代教学理念的实施提供了新的路径。“学生是主体”“以学定教”“关注课堂生成”等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强调和对教学有效性的关注为“翻转课堂”提供了迅速发展的温床。“翻转课堂”将简单的记忆、理解、运用放在课下,而高层次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则在课上发生。现下,这一教学模式在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中学及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已经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翻转课堂的核心不是技术,而是理念,是技术对理念实现的有效支持,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同样适合小学低年级。

一、视频制作:操作、感悟、表达训练,积累经验

课前微视频的学习是为了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理解基本概念,积累学习经验,为课堂学习活动做准备。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直观形象的案例、丰富的操作感悟、规范的语言表达练习是微视频制作的基本内容要素。作为低年级学生的自学材料,微视频的制作应更加关注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如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微视频的时长在3分钟左右为宜。同时,学生的课前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因此视频内容的选择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以“几个和第几个”一课为例,教材编排了“停车场”这一情境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将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制作成微视频,学生通过直观的视频指导初步认识和理解“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以及“几个和第几个”的概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具体形象或动作进行思维。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抽象的讲解还不足以使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里的智力活动。操作对学生认识和理解不仅必要,而且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和训练的形式。通过视频指导学生找一找家里的物品或玩具,根据提示摆一摆,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深化对本教学内容核心概念的理解。

二、课前检测:汇报、练习、操作,把握学情

一般而言,教师是通过学生自学后的网络讨论和交流、对教师设置问题的解答与讨论来实现对学生的自学情况的检测,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深度。

学生对视频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与教师的预期存在着差异,教师可以根据检测情况适时地对教学进行调整,更好地实现“以学定教”;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进一步巩固和训练,及时纠正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偏差。课前检测可以以口头汇报、书面练习和操作活动等多种形式展开。“口头汇报”活动以“通过微视频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这样开放的提问形式来展开,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学习感受的空间。

“综合练习”以书面形式出示,用以具体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留在纸面上,作为课堂讨论的有效学材。在“几个和第几个”的课前检测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综合练习:

为了降低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较少而产生的对检测题理解方面的困难,笔者安排了一位识字较多的学生读题,并让读题的学生说一说“你能提醒一下大家要注意什么吗”,引导学生对“从左往右”“从右往左”和第③题中基数“三”的关注。学生对第③题的解答出错率最高,大部分学生无法按要求准确圈出糖果,充分反映出学生的已有经验对本课学习的负影响。可以选取圈错的学生练习进行集体讨论:“他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最后以“我们应该感谢S同学,他又一次提醒我们,读题要仔细,不仅要看清楚数的方向,还要看清楚是‘几个还是‘第几个”,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注。

采用操作活动形式进行检测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征。还是在“几个和第几个”一课中,笔者设计了“按要求取糖果”的游戏。游戏以学生动手摆糖果、取糖果的活动形式展开。学生每人准备红、黄、绿、蓝、紫五块糖果,先让学生根据PPT的文字提示摆糖果(文字提示中用特殊字体重点强调“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然后根据教师的指令取出相应的糖果,如:“从左往右数,第三块”,“从右往左,取两块”……

课前检测不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好坏的鉴别,而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诊断。现场检测有助于教师准确地“把握学情”,同时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课堂学习做准备。根据学生在家自主学习和在家长帮助下的操作活动而设计的口头汇报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精简概括;综合练习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面而精确的定位;动手操作既是学习经验的唤起,又是对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的练习与考查。

三、课堂教学:对话、探究、合作学习,深化理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通过微视频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数”的经验,掌握了从不同方向数数的方法,理解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初步建立了基数与序数的概念。对相关概念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对相关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对相关经验有了适当的积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就有了方向,猜测就有了依据,学生更容易掌控课堂学习的方向,奠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几个和第几个”一课的课堂学习阶段,笔者设计了“猜猜我有几块糖”这一拓展应用活动。

活动以4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要求学生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通过“摆”“画”和“算”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低年级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较弱,因此,教师还应该进行适当的指导。如:“可以用手里的糖果‘摆一摆,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还可以用列算式‘算一算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既为学生探究方法指明方向,也为学生提供了适当的发挥空间。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和生成。”“翻转课堂”以视频学习的形式,为学生课堂对话和生成提供了经验基础和话语体系,有效地帮助学生主导课堂。对话、交流、探究、合作学习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凡是学生可以自主解决的问题留在课外,凡是需要集体讨论、可以通过同伴讨论互助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上展开”是“翻转课堂”学习活动的依据。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舶来的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的角度看,对于我国的教学工作者来说不完全陌生,它是信息科技武装下的“课前预习”。在信息科技的协助下,这种课前学习指导更直接、更有效,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更及时、更全面。“翻转课堂”新在信息科技与教学理念的完美结合。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借鉴和运用应该立足于更有效地实现新课改理念而非信息技术。对于作为一线教师的使用者而言,无须强大的技术支持和高超的信息技术,如何选择学材,组织学习,如何走下圣坛,翻转“学生观”“教育教学观”,从而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才确实是一个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琢磨的难题。

(上海市虹口区广灵路小学 200083 )endprint

猜你喜欢

糖果理念翻转课堂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四块糖果
四块糖果
观察:糖果找不同
用心处事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