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教材 张弛有度

2014-06-16程丹徐艳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列式评析算式

程丹+徐艳

一、寻找信息,有序梳理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美丽的田园看一看。(出示教材情境图)瞧,多热闹!

师:你看到哪些动物?

生:小鸟、鹅、羊。

师:这些动物在哪儿呢?

生:小鸟有的在……有的在……

师:它们分别有几只呢?你想提醒大家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按顺序数,一边数一边做记号。

学生独立数,填写信息,汇报。

(评析:获取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大量杂乱的信息中寻找数学信息,并把找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引导学生观察和数数的时候都要有顺序,数数的时候可以一边数一边做记号,避免重复和遗漏。)

二、提出问题,合理表达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

师:找一找,这个问题用到了哪几条数学信息?

生: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

师:你能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

师:你还能像这样,完整地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要求学生把信息和问题一起完整地说一说。学生提出了很多求和、比较的数学问题。

同桌交流数学问题。

(评析: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基于这样的想法,为学生提供一个纯粹的提问环节,整体性很强。要求学生把信息和问题一起说,目的是想完整地呈现条件和问题,渗透应用题的原型。让学生把信息条件一起有序说三句话,让其养成完整表达的习惯,使学生了解两条信息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应用问题,初步孕伏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三、解决问题,理清思路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你都会解决吗?

生:会。

师:好,老师选择其中的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问题: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

生:树上有几只小鸟,空中有几只小鸟。

完整呈现条件和问题,学生列式计算,口答,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师:同样根据这两条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其他比一比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列式计算。

师:(课件并列出示三个问题和算式)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三个问题的算式是一样的。

师:是啊,其实这三个问题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树上和空中的小鸟在比较数量的多少。

师:小淘气也写了一个算式:8+6=,你知道他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生:河里有8只鹅,岸上有6只鹅,一共有几只鹅?

师:小朋友不仅会解决问题,还能根据算式想到它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真能干!通常,我们用加法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谁和谁一共有多少的问题。

师:那减法可以解决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

生:谁比谁多几或少几的问题。

生:还剩下多少的问题。

(评析:在学生提出了各种数学问题后,选择几个典型问题让学生解决,回归本单元的重点:比较意义下的减法。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然后列式解决,帮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根据算式返回来想它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从算式到问题,逆向思维。最后帮学生梳理加法和减法分别能解决哪些类型的问题,练习课有个简单的整理和小结的过程。)

四、回归生活,寻找原型

师:11-5=6这个算式还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呢?能举例说明吗?

生:姐姐有11本书,妹妹有5本书,姐姐比妹妹多几本书?

生:树上有11个苹果,掉下来5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

……

师:8+6=14这个算式又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生:操场上原来有8个小朋友在跳绳,又来了6个小朋友,现在操场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

生:兔妈妈采了8个蘑菇,兔宝宝采了6个蘑菇,一共有几个蘑菇?

……

(评析: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理解算式的意义,寻找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原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节综合练习课,除了复习20以内的加减计算,我们把目标定位为解决问题的启蒙课。如何启蒙?关键在于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初步渗透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第一层次:整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二层次:明确问题,寻找有用的信息,思考方法,列式解答;第三层次:根据算式寻找生活原型。这样的课堂结构立足教材,张弛有度,为以后学习解决复杂问题奠定基础。

(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 324000)endprint

一、寻找信息,有序梳理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美丽的田园看一看。(出示教材情境图)瞧,多热闹!

师:你看到哪些动物?

生:小鸟、鹅、羊。

师:这些动物在哪儿呢?

生:小鸟有的在……有的在……

师:它们分别有几只呢?你想提醒大家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按顺序数,一边数一边做记号。

学生独立数,填写信息,汇报。

(评析:获取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大量杂乱的信息中寻找数学信息,并把找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引导学生观察和数数的时候都要有顺序,数数的时候可以一边数一边做记号,避免重复和遗漏。)

二、提出问题,合理表达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

师:找一找,这个问题用到了哪几条数学信息?

生: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

师:你能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

师:你还能像这样,完整地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要求学生把信息和问题一起完整地说一说。学生提出了很多求和、比较的数学问题。

同桌交流数学问题。

(评析: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基于这样的想法,为学生提供一个纯粹的提问环节,整体性很强。要求学生把信息和问题一起说,目的是想完整地呈现条件和问题,渗透应用题的原型。让学生把信息条件一起有序说三句话,让其养成完整表达的习惯,使学生了解两条信息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应用问题,初步孕伏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三、解决问题,理清思路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你都会解决吗?

生:会。

师:好,老师选择其中的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问题: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

生:树上有几只小鸟,空中有几只小鸟。

完整呈现条件和问题,学生列式计算,口答,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师:同样根据这两条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其他比一比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列式计算。

师:(课件并列出示三个问题和算式)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三个问题的算式是一样的。

师:是啊,其实这三个问题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树上和空中的小鸟在比较数量的多少。

师:小淘气也写了一个算式:8+6=,你知道他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生:河里有8只鹅,岸上有6只鹅,一共有几只鹅?

师:小朋友不仅会解决问题,还能根据算式想到它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真能干!通常,我们用加法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谁和谁一共有多少的问题。

师:那减法可以解决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

生:谁比谁多几或少几的问题。

生:还剩下多少的问题。

(评析:在学生提出了各种数学问题后,选择几个典型问题让学生解决,回归本单元的重点:比较意义下的减法。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然后列式解决,帮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根据算式返回来想它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从算式到问题,逆向思维。最后帮学生梳理加法和减法分别能解决哪些类型的问题,练习课有个简单的整理和小结的过程。)

四、回归生活,寻找原型

师:11-5=6这个算式还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呢?能举例说明吗?

生:姐姐有11本书,妹妹有5本书,姐姐比妹妹多几本书?

生:树上有11个苹果,掉下来5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

……

师:8+6=14这个算式又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生:操场上原来有8个小朋友在跳绳,又来了6个小朋友,现在操场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

生:兔妈妈采了8个蘑菇,兔宝宝采了6个蘑菇,一共有几个蘑菇?

……

(评析: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理解算式的意义,寻找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原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节综合练习课,除了复习20以内的加减计算,我们把目标定位为解决问题的启蒙课。如何启蒙?关键在于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初步渗透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第一层次:整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二层次:明确问题,寻找有用的信息,思考方法,列式解答;第三层次:根据算式寻找生活原型。这样的课堂结构立足教材,张弛有度,为以后学习解决复杂问题奠定基础。

(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 324000)endprint

一、寻找信息,有序梳理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美丽的田园看一看。(出示教材情境图)瞧,多热闹!

师:你看到哪些动物?

生:小鸟、鹅、羊。

师:这些动物在哪儿呢?

生:小鸟有的在……有的在……

师:它们分别有几只呢?你想提醒大家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按顺序数,一边数一边做记号。

学生独立数,填写信息,汇报。

(评析:获取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大量杂乱的信息中寻找数学信息,并把找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引导学生观察和数数的时候都要有顺序,数数的时候可以一边数一边做记号,避免重复和遗漏。)

二、提出问题,合理表达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

师:找一找,这个问题用到了哪几条数学信息?

生: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

师:你能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

师:你还能像这样,完整地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要求学生把信息和问题一起完整地说一说。学生提出了很多求和、比较的数学问题。

同桌交流数学问题。

(评析: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基于这样的想法,为学生提供一个纯粹的提问环节,整体性很强。要求学生把信息和问题一起说,目的是想完整地呈现条件和问题,渗透应用题的原型。让学生把信息条件一起有序说三句话,让其养成完整表达的习惯,使学生了解两条信息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应用问题,初步孕伏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三、解决问题,理清思路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你都会解决吗?

生:会。

师:好,老师选择其中的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问题: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

生:树上有几只小鸟,空中有几只小鸟。

完整呈现条件和问题,学生列式计算,口答,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师:同样根据这两条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其他比一比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列式计算。

师:(课件并列出示三个问题和算式)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三个问题的算式是一样的。

师:是啊,其实这三个问题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树上和空中的小鸟在比较数量的多少。

师:小淘气也写了一个算式:8+6=,你知道他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生:河里有8只鹅,岸上有6只鹅,一共有几只鹅?

师:小朋友不仅会解决问题,还能根据算式想到它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真能干!通常,我们用加法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谁和谁一共有多少的问题。

师:那减法可以解决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

生:谁比谁多几或少几的问题。

生:还剩下多少的问题。

(评析:在学生提出了各种数学问题后,选择几个典型问题让学生解决,回归本单元的重点:比较意义下的减法。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然后列式解决,帮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根据算式返回来想它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从算式到问题,逆向思维。最后帮学生梳理加法和减法分别能解决哪些类型的问题,练习课有个简单的整理和小结的过程。)

四、回归生活,寻找原型

师:11-5=6这个算式还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呢?能举例说明吗?

生:姐姐有11本书,妹妹有5本书,姐姐比妹妹多几本书?

生:树上有11个苹果,掉下来5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

……

师:8+6=14这个算式又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生:操场上原来有8个小朋友在跳绳,又来了6个小朋友,现在操场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

生:兔妈妈采了8个蘑菇,兔宝宝采了6个蘑菇,一共有几个蘑菇?

……

(评析: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理解算式的意义,寻找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原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节综合练习课,除了复习20以内的加减计算,我们把目标定位为解决问题的启蒙课。如何启蒙?关键在于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初步渗透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第一层次:整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二层次:明确问题,寻找有用的信息,思考方法,列式解答;第三层次:根据算式寻找生活原型。这样的课堂结构立足教材,张弛有度,为以后学习解决复杂问题奠定基础。

(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 324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列式评析算式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每筐多装多少
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种解法评析
让课堂焕发创造活力
二年级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自测题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