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大学生对失德性事件态度调查报告*

2014-06-15伍兴阶李艾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性知识潜规则德性

阮 鹏 祁 红 伍兴阶 杨 帆 李艾红

在信息高度便捷的时代,当前大学生很容易通过电脑、手机等了解校园外的大千世界[1-4]。而近年来,社会上各种有违道德、法律的性事件(以下称失德性事件)不断涌现,各类网络媒体纷纷加以报道。而大学生按图索骥很容易下载到相关事件的不雅视频、图片[5-10]。其不良示范作用,对社会公众(包括校园内的大学生)带来了明显的思想价值观冲击。形式上有围墙封闭的大学校园,实则是异常开放的,大学生对这些失德性事件的态度如何?接受,意味着大学生性道德观的堕落;拒绝,则可能说明大学生有一定的是非观。为了掌握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上失德性事件的态度,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3年5月在某医学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中展开随机整群调查。实际发放问卷385份,收回有效问卷349份,按性别分组:男生130人,女生219人;按生源分组:城镇91人,农村258人;按有无恋爱经历分组:已恋131人,未恋218人。

1.2 方法 自拟大学生失德性事件态度问卷调查。本问卷主要内容涉及如下失德性事件:①包养二奶;②性交易潜规则;③女生被拍裸照;④性爱自拍流露网络;⑤各类偷拍;⑥男生嫖妓;⑦女大学生求包养;⑧女大学生卖淫;⑨婚前性行为;⑩一夜情。

以上态度问题按照“反对”、“理解接受”两种态度每个事件设计2~3个选项,选项未涉及的可以自己在空白处填写个人意见,同一题目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多选,重点统计反对态度,其余审核后纳入理解与接受范畴。同时设计一个情景假设问题:“假如你也遇到与性有关的潜规则会怎么办”;设计了大学生性知识来源调查,包括网络、学校、家长、同学、书刊等方面。

问卷最后还列举了失德性事件可能对大学生产生的10个影响,包括:①丰富了自己的视野和见识;②没有什么影响,我几乎不关注这些;③恰恰是自己学习的教材,课本上可没有哦;④严重影响了自己对这个社会的看法,很失望;⑤有明显影响,让我自己的性观念变得更加开放;⑥解放了我的思想,让我的行为变得更大胆;⑦这让我的心理很难受,希望得到改变;⑧教坏很多人,让我都找不到理想的对象了;⑨知道了这些,我觉得自己没有以前那么单纯了;⑩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心情。

该题目为不定项选择题。全部问卷按不同的群体分别进行现场调查,现场收回。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3.0版本进行统计分析。按照性别、生源、恋爱经历情况进行3次分组,采用χ2配对检验,检验水平为0.05。对大学生总体态度统计后采用水平柱状图直接呈现。

2 结果

2.1 3种不同分组大学生对失德性事件的态度比较 见表1。

2.1.1 男女生对失德性事件的态度比较情况 男女两组在:包养二奶,女生被拍裸照,性爱自拍,各类偷拍,女生求包养,女生卖淫,一夜情(χ2=14.766,12.034,19.295,29.566,11.239,9.199,11.268;P< 0.01)等 7 个事件上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差异项目较多。

2.1.2 不同来源大学生对失德性事件的态度比较情况 城镇组与农村组在“女生被拍裸照”(χ2=7.623,P<0.01),及“各类偷拍”(χ2=42.42,P<0.01)两个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

2.1.3 不同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对失德性事件的态度比较情况 已恋爱组与未恋爱组仅在“女生被拍裸照”(χ2=7.072,P<0.01),“一夜情”(χ2=8.959,P<0.01)两个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

2.1.4 3种分组大学生在自身遭遇性潜规则时的态度比较3种不同分组的大学生在该项目上的态度均存在显著差异,男女分组比较情况为:χ2=7.006,P=0.008 <0.01;不同生源分组比较情况为(χ2=4.414,P<0.05);不同恋爱经历分组比较情况为(χ2=6.747,P<0.01)。

表1 3种不同分组大学生对失德性事件的态度比较情况[n(%)]

2.2 大学生总体对失德性事件的反对情况 若以超过60%的人选择反对或接受视为该组大学生的主流态度,则男女生及大学生总体对失德性事件的反对率情况如下:女生反对的主要事件为:包养二奶、女生被拍裸照、性爱自拍、各类偷拍、女生求包养、女生卖淫,对自己面对性潜规则的拒绝与反对率也达到了89.5%。男生反对的主要事件为:女生被拍裸照、性爱自拍、各类偷拍、大学生嫖妓、女生求包养、女生卖淫,对自己面对性潜规则的拒绝与反对率达到了79.2%。全部大学生总体上的主流反对态度为:对包养二奶、女生被拍裸照、性爱自拍、偷拍、女生求包养、女生卖淫等6项。对自己遭遇潜规则的反对率达到了85.7%。

2.3 失德性事件对大学生影响情况 失德性事件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整体上全部选项都有分布。其中超过20%的影响条目有第①、②、④、⑧、⑨等5条,选择率最多的是第⑨条“自己没有以前那么单纯”,男女各组超过或接近50%的选择了此条。其次,是第①条选择率稍高,反映出大学生“性知识”的一些来源情况,见表2。

表2 大学生对失德性事件影响自知情况[n(%)]

2.6 大学生性知识来源情况 大学生性知识主要来源是网络,有143人选择主要来源网络;一半来源的主要有同学交流135人,书刊学习97人,网络95人。

3 讨论

3.1 女大学生对失德性事件的反对强于男生 此次调查,按性别分组出现的差异项目较其他分组明显要多,且女生在多个项目上反对率大于男生。说明女生对失德性事件的反对较为强烈,是非判断能力略强,看待问题较男生理智。而男生的接受程度偏高也说明男生的性观念较女生更开放,对失德性事件的接受可能导致对自己不良性行为、思想的包容。

由于各类失德性事件中必然有女性的参与,因此女大学生对失德性事件的反对、反感、抵触态度可有效提高她们应对不良事件的警觉性,避免个人卷入不良事件中,从而积极保护自己。高校性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借此优势,积极研制各类失德性事件科学、合法的应对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女大学生应付失德性事件的能力、勇气与信心。

3.2 农村大学生对失德性事件反对与屈服矛盾 调查发现,农村大学生在“女生被拍裸照”、“各类偷拍”两个项目上反对强于城镇大学生,且有显著差异。尽管农村大学生对失德性事件的反对情况略高于城镇大学生,但他们似乎更容易屈服于与性有关的潜规则。在遭遇潜规则时,农村大学生的接受与理解情况明显高于城镇大学生,表现出内心反对实际上却屈服的矛盾现象。其原因不难理解:农村大学生在家庭条件、经济实力等方面往往不如城镇大学生,他们毕业后要想在城市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往往不得不屈服现实。但这种屈服是否能真的换取理想的工作?值得高校思政工作者思考。因为,职业生涯的良好发展往往与个人过硬的专业素养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密不可分,丧失个人尊严和道德可能难以长期健康发展。

3.3 恋爱经历能影响大学生对失德性事件的态度 与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相比,未恋爱的大学生在“女生被拍裸照”、“一夜情”、“遭遇性潜规则”等3个方面的反对率明显较高,与有恋爱经历组相比差异明显。这说明未恋爱的大学生其内心健康性道德观在一定程度依然维持着,这有助于他们对失德性事件保持警惕。另一方面也说明:有恋爱经历者似乎对一些与性有关的事件更能理解和容纳,性观念表现得更开放一些。恋爱经历对大学生性观念的影响明显,但这种影响往往导致他们更容易接受性潜规则,说明这种影响偏向负面。

3.4 大学生失德性事件普遍反对的同时也有个别接受 大学生对失德性事件多数的主流态度是反对的。以超过60%的态度视为主流态度,则总体上大学生对“对包养二奶”、“女生被拍裸照”、“性爱自拍”、“各类偷拍”、“女生求包养”、“女生卖淫”等6项持明显的反对态度。且整体上他们对自己遭遇潜规则的反对率也达到了85.7%。这说明,在多数失德性事件问题上,他们能够明辨是非。

但大学生在“婚前性行为”、“一夜情”两个项目的反对率则较低,换言之他们对此的接受率几乎都超过了60%。造成这种矛盾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两个项目恰是大学生能够参与的,或者说是大学生热切希望亲身体验的。尤其是婚前性行为的接受率超过80%。其主要原因正是当前大学生性行为的普遍甚至泛滥,青年学生乐于品尝禁果,目的往往与婚姻毫无关系[11-15]。

当前大学生对自己在性错误方面体现出了极大的自我包容。宽己严人的双重标准可能仍然导致他们更容易制造、参与各类失德性事件,进而引发一些性罪错行为。这点值得我们警惕。

3.5 大学生对失德性事件对自己的影响有良好的自知 失德性事件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主要影响大学生对人生、社会、性观念、心理、道德等产生负面影响。在没有现成、科学性教育读物的情况下,大学生的一些性知识往往来源于这些失德性事件。由于失德性事件往往存在错误的示范,以及对他人造成身心伤害,因此大学生从这些不良性文化中可能学习到错误的方法和行为。

“自己没有以前那么单纯了”,不少大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失德性事件对自己的负面影响,说明他们尚有良好的自知。大学生既反对部分失德性事件,又积极包容自己的性行为,这种矛盾现象说明大学生对性仍旧存在较多的烦恼、困惑。但有了良好的自知,高校教育工作者再积极引导他们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维持大学生对失德性事件良好的自知状态,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性教育成效。

3.6 严控失德性事件肆意传播有助大学生性教育工作 调查发现,大学生性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其他常见来源为同学交流,书刊等。学校、家长提供的性知识较少。由于网络信息鱼目混杂,大学生很容易接触到大量低俗信息。正规网络媒体报道失德性事件后,其他非主流网站、非法网站等往往能够提供失德性事件相关的视频、图片。且不少色情网站利用境外服务器发展,屡禁不止。因此,有必要加强大学校园的互联网监控工作,如利用相关软件屏蔽色情信息等。

此外,大学生互相之间性知识的交流也较为常见,尤其是寝室夜晚卧谈。整顿寝室文明,加强大学生就寝纪律其实非常必要。尽管大学生多为成年人,但其自制、自控能力仍旧不足。开展寝室文化文明活动,用健康积极的文化影响寝室文化,可以让学生之间的卧谈远离低俗内容。

提供优秀的性教育读本可以作为大学生性自我修养的一个突破口。调查发现书刊仍旧是大学生性知识的一个常见来源,说明他们保留着阅读的爱好。因此,积极提供一些优秀的性教育读物、报刊杂志等,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性观念,自行提高性修养。

总之,失德性事件对大学生的各类影响是明显的。积极引导教育,则可以之为反面教材,提高大学生对失德性事件的警觉性及科学应对能力。如放任不管,则大学生可能从中学习到坏的示范引起更多的性罪错行为,且增添大学生对性的困惑及烦恼。合理控制大学生网络资源,对阻截不良不雅视频、图片的侵害具有积极作用。

[1]董兆举,张桂芝,吕鹏.大学生性行为与网络文化关系的随机应答调查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1,20(10):3-26,31

[2]沈明泓.对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色情文化的心理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0,19(4):6-8

[3]王定国,周银.论不良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性道德观”的影响及对策[J].宁夏社会科学,2012,31(2):61-67

[4]黄核成.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12,24(12):69-72

[5]雷磊.不雅视频与揭私反腐[J].廉政瞭望,2010,22(11):42

[6]周力.重庆不雅视频事件始末[J].政府法制,2013,22(7):18-19

[7]吕娟.富少迷奸女星案里的台湾黑帮[J].法律与生活,2012,29(19):22-24

[8]付秋荣.从女大学生“求包养”说起-天之骄子,莫要以身试法[J].江淮法治,2011,11(20):22-23

[9]陈谷.也说“潜规则”[J].江淮法治,2007,7(3):24-25

[10]武鹏.韩国青年艺人自杀现象的归因及其启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2):72-76

[11]武慧多,杨健.湛江地区女大学生性行为现状及其与性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4):597-599

[12]孙丽岩,王昭,李娜,等.辽宁省大学生性知识态度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5):728-730

[13]尹若雪,王月.我国大学生已成人流“主力军”[J].百姓生活,2013,10(4):12-13

[14]项传军.90后大学生性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129-131

[15]陈梅香.全球化进程中大学生性道德的失范与匡正[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6):211-212

猜你喜欢

性知识潜规则德性
当代女生交友潜规则
苏格拉底论德性的双重本性
苏格拉底论德性是否可教
中国本土性知识必须“再全球化”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哄骗孩子形成错误的性知识
中学开展性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