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2014-06-09王桂芝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9期
关键词:本班微课信息技术

◆王桂芝

目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大多采用电子教室进行多媒体广播教学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具有强制性,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索。频繁的广播教学会打断学生的制作思路和学习热情,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微课程的出现无疑给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方式。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是自主控制的,可快可慢,可反复多次观看,直观形象。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操作,很容易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有利于将学习的自主权真正回归到学生手中,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学习时间去思考、归纳和整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教师的导引作用。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在初期差别较大,有的学生只是简单的模仿操作步骤,却没有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技术的灵活应用,导致“只见技术不见人”的现象。所以教师不能撒手不管,任由学生自由操作,而是要参与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讨论,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适当解答,进行合理引导和点拨。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微课程”,教师应课前精心策划,任务引领,制作微课,课堂中先学后教,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课堂展示、评价交流,以评促教,巩固提高。

1 任务设计,制作微课

微课在教育教学中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为最高目标的,因此,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任务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实际来设计可供操作的学习任务单,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解决以校园生活为背景的实际应用问题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既实现了课堂练习与社会生活的衔接,点燃了学生的信息意识,也培养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初中信息技术的“编辑数字视频”一课时,正值学校秋季运动会刚刚开完,学校以及班级都拍摄了一些视频,教师以此为素材,让学生使用软件进行编辑加工处理,展现本班在运动场上的风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如下层次分明的学生任务单。

任务一:视频片段的截取 要求根据微视频教程,截取学校运动会开幕式视频中的本班方队的一段视频片段,并以班级名字命名保存。截取时要注意片段开始和结束时保持声音的完整性。

任务二:视频的合成 要求根据微视频教程,将本班方队视频、本班参赛运动员以及拉拉队视频合成为一段连续播放的视频。

任务三:视频的修饰 要求根据微视频教程,一是添加片头片尾并设置片头片尾文字(如:片头文字为“临淄区雪宫中学第23届运动会开幕”,片尾文字为“谢谢大家”);二是在画面之间添加过渡效果;三是给视频配字幕(如当本班级方队出现时,添加字幕为本班的运动会口号)。

本节课通过设计与校园生活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校运动会为主题的三个实践任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让学生学会视频文件的剪辑、合成和修饰等编辑。将新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贯穿于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技术”与“用技术”的真正融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完本节课后,可以让学生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将自己拍摄的照片和录像制作成一个富有一定主题意义的DV短片。

教师根据策划的学习任务,制作相应的微课程视频。微课程的制作不是简单的屏幕录制,而是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信息技术的一个操作要点,制作微课程视频。

2 先学后教,授之以渔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特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程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先通过观看教师预先制作的微视频,自主探究来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对学生的质疑不要急于讲解或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做,而是鼓励学生参考相关微课程资料,勇于实践,使学生不仅学到新知识和技能,更重要是是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亲自体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去思考,课堂上应想法设法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操作和思考,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授之以渔。

这种基于微课的先学后教的模式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我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的能力,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 正确引导,合作学习

在课堂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自学,根据自己的思考分析掌握所学的知识;其次是对学,有些问题自己无法解决的,与同桌交流讨论;最后是以小组为单位群学。教师布置给学生一个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学习任务进行明确分工。发挥集体智慧,小组成员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对作品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效率,并增进小组成员情感的交流,从而促进合作意识的增强和合作能力的提高。这一环节使学生通过合作小组的共同努力完成任务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就感后会进一步激发其合作探究的欲望。

4 以评促教,巩固提高

“作品展示”是信息技术课上评价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一种常用方法。教师要组织各组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在展示的过程中由学生演示并讲解制作思路和操作要点,这样通过作品分析,既可以了解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引导组间交流与评价,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对此作品大胆质疑,存在的问题大胆提出来,并且要给出解决方案。教师要及时参与评价各组的作品,从多个角度去综合评价学生,并引导学生尊重别人的发言并认真倾听,不仅要肯定别人的优点,修正完善自己的方法或观点,而且还要自我反思,敢于质疑。通过作品展示和交流评价后,让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这是对所学的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是必不可少的。

这一环节既关注学习成果的优劣,又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程度以及在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等,以评促教。

微课的兴起并逐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成为新的趋势。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高效利用微课程建立起本学科有效的教学方式,显得越来越重要。微课程视频形象直观,更加符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信息技术课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基于微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应当进一步理顺微课知识点与学科课程知识体系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高质量的的微课,促使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尽快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袁文铮.思索从这里开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0):51-55.

[2]夏仲文.“微课”更新教育理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1):84-87.

[3]方少芹.给学生一个立体的“信息素养”[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1):46-49.

猜你喜欢

本班微课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生导制”在教学中的奇效
——在教学中转化学困生之行动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合力营销“八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