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终点”,也是飞越高山的“起点”

2014-05-27朱华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杨绛起点语文课堂

朱华厉

一、课堂概说

教学的起点与终点,就是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出发,回归教育的本原。新的《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是做科学,而不是学科学,是基于学习的教学,而不是基于教学的学习。

《老王》是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写的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在“文化大革命”那样荒唐动荡的年代,精神上没有受到污染。作者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选取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表现老王的善良与凄苦。

课堂起点是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分析“老王最后一次到我家送香油和鸡蛋”的原因,肯定老王的善良;课堂终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地位再低的人也有精神世界的高追求。

课堂终点的设定对初二的学生而言可能有点高,但是这样一篇文章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上,有悖于作者的写作目的。杨绛曾经说过:《老王》是我在混乱时代对人性中善的肯定。

文章最后一句是最有力量的结束语言(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如何解读这句话也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否到达拓展视野终点的关键。

二、设计与教后反思

1.对课堂设计的反思

(1)关于“愧怍”的解读,本来是采用教参上的方法,先说地位悬殊,再说社会中有幸运和不幸的人,幸运的人应该多关心不幸的人,因为我们关心老王不够,所以愧怍。后来有人说:你拿些钱、物之类的东西给乞丐,你觉得是关爱吗?我意识到学生学了这篇文章,只是知道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不幸的人(学生读一读就可以了解到),而没有意识到关爱他人需要有一颗善良的心,需要有一种内在的平等观念和责任感。

(2)解读老王外貌的时候,原来想采用雨果(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认识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老王丑陋的外表对照善良的内心世界,但有点脱离主题说外貌的嫌疑。学生已经知道了,我为什么还要再教?变通之后反而觉得外貌写得更加有味道,那是亲人对亲人的描写,是对死亡真实的恐惧。

2.教后反思

(1)成功零库存

课后我一直在想,一位所谓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教新时代的学生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我想到海尔有一种叫“成功零库存”的企业成功经验,我们不妨也尝试一下。

“成功零库存”就是,忘记昨天我们在工作中取得的所谓成功经验,重新研究市场,研究消费群,进行产品新开发。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忘记昨天的经验,忘记昨天是怎么教的,重新考虑学生,考虑时代进程,设计新的教学方案,再次走进作家心里,让教育始终立足在时代前沿,培养新时代的新学生。这是“起点”和“终点”的确立,也是教师继续完善教学经验的方法。

(2)教者确立教学思想的“起点”和“终点”

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点。简单地讲,他们的新思维是:首先,他们需要别人尊重自己的生活;其次,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个性,自己也不评价他人的生活方式;第三,追求快节奏的生活;第四,生活中要有闪光点刺激自己的神经,使之兴奋;第五,有一个自己的交友圈子。总之是追求新思想,新潮流。课堂教学也应该紧跟学生的新思维。

①教师的个性化阅读起点

我们一直主张学习要提前预习,自学对学习语文有不可估量的优化作用。对教师来说,所谓个性张扬,就是可以写下自己对某部文学作品的认识,课堂上尽情地和学生交流体会,不失为一种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如对某个词语的运用有自己的看法,或者对某一段文字很有想法,或者是对主人公、次要人物有自己的看法,都可以写下来。

《老王》一课中,学生对“埋在什么沟了,我也没有具体问”这段文字想法特别多,饶有兴趣地要我解答。我向学生解释: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议,北京叫“沟”的地方有很多,所以可能是某一个地方;其次回族人去世后穷人家是挖一条沟,白布缠身埋葬亲人;第三也有人说老王可怜,连下葬的地方叫什么名也不知道等等。学习《老王》一文之后,我又向学生推荐了杨绛夫妇描写文革中遭遇的一些书籍,推荐钱钟书的小说《围城》给学生;看了三毛的《拾荒记》,推荐《杨绛说往事》给学生阅读。这些书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书。学了《老王》一文,我还推荐了一本描写回族人生活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让学生了解回族人民的生活习惯。

②反思“起点”与“终点”的关系

学生学到什么,主要看教师给予什么。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更加关注学生的起点,反思课堂的起点与终点,追求课堂的高效性与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其中,教师备课是高效课堂最为关键的一环。另一方面,要在课堂上对教材进行动态生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换句话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离不开精心的预设和动态的生成。

三、“起点”“终点”和理想课堂的关系

理想的课堂是以教为中心(起点确立)和以学为中心(终点生成)的中间地带。

1.起点的确立是学生可以轻松快乐地获取知识。快乐是一种内心愉悦的体验,是一种惬意、幸福的感觉。快乐的语文课堂,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快乐的语文课堂,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由地阅读,大胆地质疑,热烈地辩论。这样的课堂,学生可以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平等、自由、宽松、和谐谱写了一支快乐的“课堂进行曲”。

2.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生成的。教学不应是预设的“圈套”,语文课堂上播下的种子,收获的可以是情感的升华,思想的启迪,价值观的引领……这一切不可能完全通过预设而实现。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演绎,彼此尊重,动态生成,达到“终点”,飞越高山。因为唯有“生成”,才有师生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活动,才有师生对固有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创新发展与智慧超越。“生成”激活课堂,语文课堂别样的精彩缘自“生成”。充满生成的语文课堂将成为师生自由的精神殿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奇迹将在这里诞生。

3.课堂教学适度和文本自身深度,是循序渐进的。深入浅出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最高追求,教学起点的设计也是文本自身深度的起点,读出“深度”是为了深入,选择“适度”是为了浅出。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些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参考资料:

孙绍振《贴近发现“愧怍”的自我》,《语文学习》2007年第4期。

猜你喜欢

杨绛起点语文课堂
选择
选择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我的“新”起点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