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斗的历程 辉煌的人生
——献给我国著名医学遗传学家孙开来教授

2014-05-25赵彦艳

遗传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医科大学教研室遗传学

赵彦艳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教研室,沈阳 110004

奋斗的历程 辉煌的人生
——献给我国著名医学遗传学家孙开来教授

赵彦艳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教研室,沈阳 110004

孙开来(1934.9~2014.10)

2014年10月初,在沈阳,尊敬的孙开来教授带着太多的艰辛、太多的希望,离开了他眷恋的亲人、他奋斗的学校和他培养的学生,享年80岁。孙开来教授选才、育才、用才独具慧眼,教学、治学、勤学,他以超常的智慧、超前的思维和超人的耕耘,为中国遗传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也铸就了他的辉煌人生。

1934年9月23日,孙开来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1943年在安徽桐城黄甲乡中心小学完成初小,同年进入安徽桐城县立模范小学高小学习。1945年秋在安徽桐城县立中学读初中,1948年转入湖北武昌东湖中学完成高中学业。1950年秋,年仅 16岁时考入中国医科大学42期临床医学专业,并担任班长。1955年7月,他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留校在生物教研室任助教。

20世纪 70年代,孙老师主要从事针刺治疗脊髓灰质炎、聋哑等研究,《针刺与六位刺激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肌电图变化研究》、《针刺与六位刺激治疗实验性恒河猴诱发H波和运动神经速度测定的研究》、《针刺对豚鼠大脑皮层听区诱发电位影响》等学术成果对后续开展的相关研究起到引领的作用。

1982年,孙老师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Wistar生物解剖研究所研修,主要从事肿瘤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为了观察到细胞分裂中短短几分钟过程的特征性改变,他吃住在实验室,日以继夜地工作。孙老师在异国他乡克服了重重困难,学习国外的先进实验方法和手段,虚心地向外国同行请教,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科研思路,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孙老师学成回国,为了把从国外学来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尽快地应用于国内的研究,次年组建了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并作为学科带头人,逐步将教研室建成一个集科教研一体、梯队完善、持续发展的高水平医学遗传学教研室。遗传学专业先后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辽宁省重点学科。

1985年,孙老师担任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主管科研、外事、研究生和中日医学教育中心等工作,任职 13年。他全面推进中国医科大学“211工程”大学创建工作,强调科研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战略意义,多次组织召开全校科技工作会议,实施精品工程策略,实现了科技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孙老师还积极促进中国医科大学和多所国际著名院校的合作交流,狠抓学校各个学科的基础建设以及研究生培养和教育,引进了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为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也使我校的研究生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加快了学校科研和教学的发展。

1987年,在孙老师的主持下,中国医科大学为本科生开设了《医学遗传学》课程,使医学遗传学教研室成为国内最早开展本科生医学遗传学教学的单位之一。面对当时全国尚无一本成熟的医学遗传学教材的现状,1990年他从国外引进了世界权威性著作《Principle of Medical Genetics》,并以此作为七年制讲授教材,由留美教师全程英文授课,使双语教学成为医学遗传学教学的重要特色。

20世纪80年代末,孙老师带领团队致力于肿瘤细胞分子遗传学、先天畸形发育遗传学和遗传病的基因诊断研究,在喉癌、肝癌、胃癌、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苯丙酮尿症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绩,承担“973”项目子课题2项、“863”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以及多项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300余篇,SCI、EI收录70余篇。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省部级奖项8项。为了表彰孙老师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突出业绩,他先后被评为辽宁省优秀专家、沈阳市劳动模范。

1993年,孙老师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中国人类基因组会议,并为推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做出了突出贡献。1998年起,他担任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兼人类和医学遗传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第六届《遗传学报》《遗传》编委会副主编,为中国遗传学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呕心沥血、无私奉献。

2001年,孙老师主动让贤,从教研室主任的职位上退下来,甘当铺路石,将机会让给年轻人。他以光明磊落、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使医学遗传教研室成为一个团结、民主、拼搏的和谐团队。他甘为人梯,严谨治学,先后培养了博士后4名,博、硕士研究生70余名。

孙老师从教 50余载,言传身教,辛勤育人。即使年逾古稀,依旧思维敏捷,神采奕奕,谈笑风生,继续活跃在科研与教学第一线。他积极开展课程体系整合和教学方法改革,借鉴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经验,推出“人类发育与遗传学”整合课程。他还亲自主编“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类发育与遗传学》作为这门全新整合课程的讲授教材,以经典和现代医学遗传学为基础,阐述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正常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发生和异常畸形及疾病发生的机制,以及应采取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实现了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个体发生和疾病产生的唯物观和发展观,从根本上启发学生防治疾病的创新思维。2007年,《医学遗传学》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2009年,人类发育与遗传学整合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

孙老师积极参与教材建设,除了主编“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类发育与遗传学》之外,还主译《Human Molecular Genetics》、《Principle of Medical Genetics》、《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第五部分),副主译《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参编《医学遗传学》、《肿瘤遗传学》等7部教材,使医学遗传学教研室教材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孙老师对学生关爱备至,眷眷嘱咐,深情呵护。学生生病,他亲自探望,解决困难,并时常提醒学生实验再忙也要按时吃饭,爱惜身体。但在个人生活上,他从来都是低标准、严要求。孙老师多次出国,从国外带回来的都是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书籍,却没有为自己及家人谋过任何福利。他常讲的一句话:“作为一个基础医学院的老师,一个科研工作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还要安于清贫”。多年来,孙老师就是这样辛勤耕耘、无私奉献。

孙老师的一生,是廉洁正派、严以律己的一生;是勤恳踏实、严谨治学的一生;是稳健坦诚、无私奉献的一生;更是为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国遗传学界的巨大损失,我们失去了一位著名的学者,失去了一位可敬的导师,失去了一位慈祥的父辈。

孙开来老师,您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猜你喜欢

中国医科大学教研室遗传学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更 正
坚守教育的美好——临沧市临翔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杨世良访谈
医学美术作品欣赏:中国医科大学教师作品展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遗传学
趣闻
医学遗传学PBL教学法应用初探
东北地区第二届免疫学学术大会成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