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级翻译改革后课堂翻译训练实验研究

2014-05-09温冬梅

关键词:后测控制组学习者

温冬梅

(厦门大学 嘉庚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一、四级翻译改革

自2006年12月份开始,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增加了汉译英测试。根据《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2006修订版)》的规定,“翻译部分为汉译英,共5个句子,一句一题,句长为l5-30词。句中的一部分已用英文给出,要求考生根据全句意思将汉语部分译成英语。考试时间 5分钟。翻译须符合英语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要求用词准确”[1]。例如:

“With the noise going on outside the classroom, I had great difficulty in focusing on reviewing the lesson.(集中注意力复习功课)”(2012年12月四级翻译真题)

从2013年12月份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开始,翻译部分又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调整说明,翻译部分由原来的句子翻译调整为段落翻译,翻译的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长度为140-160个汉字,考试时间30分钟。2013年12月四级翻译真题的主题分别是茶、中餐、中国结和信息技术,2014年6月四级翻译真题的主题分别是核能、教育公平和读书的重要性。

对比改革前后的翻译题型,由句子翻译变成段落翻译,分值由原来的5分提升至15分,这意味着强调输出能力的回忆测试比重加大。Gleitman认为,“检索记忆信息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识别,另一种是回忆”[2]。据此,心理学将测试的类型分为识别测试与回忆测试。识别测试考查学习者对信息的识别,识别测试的形式为选择题和判断对错题。识别测试容易使学习者养成在语言学习时只停留在对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识别和理解的层次上,而不注重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知识生成语言的能力。而回忆测试的要求较高,它考查的是学习者的输出能力。回忆测试采取填空、翻译和写作的形式。自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开始,完形填空被取消,完形填空属于识别测试;取而代之的是段落翻译,段落翻译属于回忆测试,这说明四级考试委员会越来越重视测试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

二、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笔者设计实验的目的是检验经过为期13周的课堂翻译训练后,实验组学生在后测中的表现是否比控制组的学生好。

(二)实验对象

笔者选择来自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非英语专业2013级的87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随机选择就读金融专业的45名学生作为实验组,该班学生入学分级考试的平均分为 53.3分;就读国际商务专业的 42名学生作为控制组,该班学生入学分级考试的平均分为54.5分。87名学生均为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教程。

(三)实验过程

整个实验共持续15周。第1周,所有实验对象接受前测,通过前测了解学生的现有翻译水平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周至第14周,实验组学生接受为期13周的课堂翻译训练。第15周,所有实验对象接受后测。前测与后测的题目来自四级翻译模拟题目中难度基本一致的两段字数为150字左右的汉译英练习,满分15分。

1.前测偏误分析

前测内容如下:灵隐寺(Lingyin Temple)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的西北部。它是江南著名古刹。该寺建于公元326年,有1600多年的历史。传说,印度一个叫作慧理的和尚来到杭州,被这美丽的山区景色深深地吸引了。他认为这里有神佛,所以建了一座庙宇,取名“灵隐”,意思是隐藏的灵魂。据说著名的济公和尚也是在这座寺庙皈依的,这使灵隐寺更加有名。

20世纪60年代末,Corder提出了“偏误分析”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该理论重点研究学习者的语言错误,进而对产生错误的原因开展探讨和研究。Corder认为“学习者的语言偏误反映了学习者当前所掌握的语言体系,对我们了解学习者的语言发展具有积极意义”[3]。通过对实验对象的前测进行偏误分析,笔者发现学生的语法知识特别薄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时态错误(如:He thought there is a god.)、语态错误(如:The temple builtin 326 A.D.)、主谓不一致(如:The temple havea history of 1600 years.)、句子结构错误(如:A monk was named Huili came to Hangzhou.)、比较级错误(如:It made the temple much famous.)、单词拼写错误(如:The senery is beautiful.)、用词错误(如:Huili was deep attracted by the scenery.)、词汇匮乏(如:灵魂、神佛、皈依)。除了上述问题,实验对象还存在缺乏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等问题,但是鉴于学生的英语基础、现有水平和有限的课堂时间,笔者选择优先解决主要矛盾。

2.课堂翻译训练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诞生于1987年9月,但是直到2006年12月,考试中才出现汉译英测试,受四级考试指挥棒的影响,翻译教学长期以来没有受到重视。据李忠华统计,“面向大学英语教学的翻译课程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设置为公共选修课,甚至有些院校根本就没有设置面向全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4]。据李德凤、胡玫统计,“各地出版的翻译教材内容比较陈旧、大多质量不高”[5]。翻译课程被设置为选修课,修课时限短,选课学生多;翻译教材陈旧;课堂翻译训练有限,基本是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汉译英练习。这些因素导致学生翻译能力薄弱,失分严重。由于我院没有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翻译选修课,也没有要求学生统一购买翻译教材,笔者选择进行课堂翻译训练,为学生统一订阅并复印所需翻译材料。

课堂翻译训练为期13周,内容涵盖词汇测试、语法知识复习和段落翻译测试与讲解。四级翻译改革后,段落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仅仅掌握课本单词已无法达到四级翻译词汇的要求,因此笔者组织实验组学生统一订阅《21世纪英文报》,该报信息量大,内容涵盖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内容,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扩充词汇。另外笔者给实验组学生复印来自网络的四级段落翻译常用词汇,利用课间时间布置学生背诵报纸和常用词汇中的指定单词,每次课花费10分钟时间进行20个汉译英词汇测试。第2至第8周,笔者花费7周时间集中复习语法知识,每周两次英语课,每次课花费20分钟时间分项复习语法知识并进行相关练习。第9周至第14周,每周两次英语课,第一次课花费20分钟时间进行段落翻译测试,第二次课花费10分钟时间纠正学生在段落翻译测试中出现的语法错误,进一步巩固语法知识。

(四)实验结果

1.评分标准

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级翻译题目采用总体评分为主,量化考核为辅的评分方式。阅卷员首先通读整篇译文,根据“总体评分”的原则,确定其所属档位;在确定分数档之后,阅卷员需要通过对考生翻译中的语法、用词以及拼写错误进行量化,根据“量化考核”的原则进行扣分,最终决定考生的翻译分数。笔者按照四级考试委员会制定的上述标准对实验对象的前测和后测进行评分。

2.前测结果

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结果如下:实验组45人,平均分4.64,标准差1.897;控制组42人,平均分4.6,标准差1.683。

前测数据显示,两组学生的平均分都很低,这与学生来自独立学院,英语基础薄弱有关。两组学生的平均分几乎相差无几,是否可以认为两组学生的翻译水平基本相同呢?笔者应用SPSS16.0软件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前测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前测独立样本T检验

两组数据做方差齐性检验,F值为0.171,p值为0.68,p值大于0.05,说明方差相等,因此t值要依据上面的一行,即t值为0.128,通过双尾检验,p值为0.899,p值大于0.05,没有达到显著性,说明两组数据平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即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前测中翻译水平相当。

3.后测结果

实验组与控制组后测结果如下:实验组45人,平均分7.2,标准差1.455;控制组42人,平均分4.69,标准差1.63。

后测数据显示,实验组比控制组的平均分高出2.51分,该差异能否说明在后测中实验组比控制组翻译水平高呢?笔者应用SPSS16.0软件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后测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后测独立样本T检验

两组数据做方差齐性检验,F值为0.584,p值为0.447,p值大于0.05,说明方差相等,因此t值要依据上面的一行,即t值为7.584,通过双尾检验,p值为0.000,p值小于0.001,达到了显著性,说明两组数据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即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后测中的翻译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为期13周的课堂翻译训练使实验组在后测中的表现比控制组好,该训练是行之有效的。

三、结语

目前翻译教学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随着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翻译比重的加大,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充分意识到翻译训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要有效运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翻译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学生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运用课堂和课后时间加大翻译训练力度,努力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1]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2006修订版)[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Gleitman, H.Psychology[M].New York: Norton, 1981.

[3]Freeman, D.L.& Long, M.H.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4]李忠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47-49.

[5]李德凤,胡玫.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课程设置[J].外国语,2006(2):59-65.

猜你喜欢

后测控制组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