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死亡来到彭伯里》:《傲慢与偏见》的另类续写

2014-04-29杨恒

博览群书 2014年3期
关键词:汉姆伯里达西

杨恒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问世于1813年,距今已经整整200年。这部小说因其爱情婚姻的永恒主题、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幽默反讽的语言风格深受读者喜爱,成为英国文学史上长盛不衰的经典之作。在小说的结尾,聪慧活泼的伊丽莎白与深情可敬的达西终于消除了误会,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小说至此戛然而止,这不禁使意犹未尽的简迷们浮想联翩,伊丽莎白在彭伯里庄园过得开心吗?二人的婚后生活又会遇到哪些挑战呢?两个世纪以来,无数作家尝试着来填补这一空白,但这些作品的构思基本上大同小异,缺乏新意。直至2011年,英国侦探小说家P.D.詹姆斯出版的《死亡来到彭伯里》独辟蹊径,用谋杀和推理的故事情节为爱情小说续篇,令人耳目一新。

续写经典

P.D.詹姆斯是英国当代最著名的推理小说女作家,被尊称为“推理小说第一夫人”。她迄今为止共出版了20部作品,其所塑造的亚当·达格利什探长是英国民众最为喜爱的侦探形象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詹姆斯还是一位铁杆的简迷。在完成最后一部达格利什系列小说《自费病人》之后,年逾九旬的她决定要轻松一下,完成自己多年来的夙愿:“我想把我的两股热情——写侦探小说和读简·奥斯汀——聚合到一起,如果能重温《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同时撰写一部原创、有趣、不可思议的探案故事一定会非常有趣。”

小说的背景设置在伊丽莎白与达西婚后的第六年,此时夫妻二人依然恩爱无限、琴瑟和谐,两个儿子的降生更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彭伯里庄园在伊丽莎白的精心操持下井井有条。一切都显得那么温馨美好——直到一年一度的安妮夫人舞会前夜,一辆顶着风雨疾驰进庄园的马车打破了彭伯里的宁静。这位不速之客原来是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现在的维克汉姆太太。惊恐万状的她一下车便尖厉地叫喊“维克汉姆死了!”达西立刻带人前去搜寻,最终在庄园外的小树林里发现了酩酊大醉、浑身是血的维克汉姆和他的好朋友丹尼的尸体。谁是杀害丹尼上尉的真正凶手?是劣迹斑斑的维克汉姆还是另有其人?这场突如其来的谋杀案使恬静舒适的彭伯里庄园顿时笼罩在一片恐怖而沉重的气氛中。

表面上看,《死亡来到彭伯里》是一部典型的悬疑推理小说,然而詹姆斯并没有将悬疑恐怖的因素与《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情节简单地拼凑在一起,而是在设置层层悬念的基础上,努力挖掘人物的灵魂深处。小说中的人物不仅仅是游戏中的一枚枚棋子,还是具有复杂性格和道德思考的人。这一点在主人公达西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坚守责任的达西

在《死亡来到彭伯里》这部续篇中,达西一改往日孤傲冷峻、特立独行的形象,变得忧郁和自省,他经常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到对往事的追忆和复杂的内心纠葛中,难以自拔。达西深爱着伊丽莎白,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他总是时不时会提醒自己,他的婚姻违背了自幼灌输给他的行为准则,违背了父母记忆中信念,违背了他的阶级和财富赋予他的责任,这种想法令他开始怀疑自我,显得心事重重。紧接着,小树林里的凶案使他的内心再起波澜。案发当晚,维克汉姆与妻子迪莉娅、好友丹尼同乘一辆马车赶往彭伯里庄园,途经庄园边的小树林时,维克汉姆和丹尼起了争执,丹尼一气之下跳下马车,朝树林深处走去。维克汉姆连忙下车追赶,两人很快就消失在夜色中。过了大约一刻钟,停留在原地的莉迪亚和车夫突然听到树林中传来几声枪响。惊慌失措的莉迪亚以为丈夫已惨遭不测,急忙命令车夫驾车去彭伯里庄园求救。待达西一行人赶到小树林时,发现悲痛欲绝的维克汉姆正俯在丹尼的尸体上,嘴里还喃喃自语道:“我杀了他!我杀了他!是我的错。”

面对眼前的这一幕,达西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他对维克汉姆恨之入骨,他无法忘记是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觊觎达西家族的财产,怂恿自己的亲妹妹乔治安娜与其私奔;是这个卑劣龌龊的家伙在伊丽莎白耳边诋毁达西的名誉,险些破坏了二人的美满姻缘;是这个好色轻浮的浪荡子携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离家出走,险些令班奈特一家身败名裂。他憎恶维克汉姆,甚至不愿意提及这个名字,彭伯里庄园的任何社交活动都不会见到他的身影。但另一方面,无论达西多么讨厌维克汉姆,敏锐的直觉和周密的推理使他相信维克汉姆绝不可能是杀人凶手。19世纪初的刑侦手段极为有限,法医连嫌犯身上的血迹都无法辨认源自何人,更不用说利用指纹或DNA等来鉴别凶手了。因此案件的审判只能依赖目击者的证词和陪审团的感性判断。然而,从现场看,一切不利因素都指向维克汉姆:他是案发现场唯一与受害者在一起的人;之前他与丹尼发生了口角,有明显的作案动机;在赶来搜寻的众人面前,他还亲口承认是自己杀害了丹尼。加之他在当地早已名声扫地,在无法找到其他嫌疑人的情况下,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把他认定为凶手。

一审结束后,陪审团认为维克汉姆有罪。在这种情况下,达西依然力挺维克汉姆,为了使他不会含冤而死,达西四处奔走,聘请最好的律师为他辩护,并在二审的法庭上尽力与法官和原告律师周旋。达西既要保护妹妹和妻子家人的声誉,避免谈及拒绝维克汉姆进入彭伯里庄园的原因,又要将证词引向有利于维克汉姆的方面,可谓煞费苦心。

在整个事件的调查过程中,达西的内心一直处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每次看到维克汉姆,达西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之前的种种劣行,想到他对自己家人造成的伤害,想到他给自己家族带来的耻辱,他甚至希望凶案中死去的人是维克汉姆,这样他和他的家人就会摆脱掉这个梦魇般的人物。他也曾犹豫过是否要帮助维克汉姆这样一个恶棍,但他随即打消了退缩的念头,毕竟维克汉姆是伊丽莎白妹妹的丈夫,也是自己的妹夫,是达西家族的一员,而且在这个谋杀案中,他的确是无辜的。最终,道德的良知和家庭的责任感占了上风,指引达西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追求简单自由生活的老达西

围绕着“责任”这一主题,詹姆斯在小说中还富有创意地塑造了一个新的人物形象——达西的曾祖父乔治·达西。这是一位被人们认为脾气古怪的老人,他不愿意做庄园主,喜欢过简单自由的生活。于是他在小树林里盖了一座木屋,带着他唯一的伙伴——爱犬“士兵”在林中独自生活,远离世事的纷扰,读书沉思,自得其乐。在乔治60岁的时候,士兵得了重病,在痛苦中无助地呻吟。乔治毅然拔出手枪,射死了士兵,然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临死前,他留下一张字条,希望能够和爱犬士兵一起葬在小树林里。但是达西的家人认为这样做是家族的耻辱,他们违背了老人的意愿,把他葬在家族的墓地,而把士兵孤零零地埋在树林里。从此,达西家族以史为鉴,从小就给下一代灌输身为贵族所应承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达西在童年接受的教育就是如此。在小说中,两个达西,面对人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一个坚守地位与财富而为责任所累,一个放弃富贵与名利因而无拘无束。这是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詹姆斯对待财富与责任的看法呢?

小人物的光荣与梦想

与原著中的众多人物相对照,詹姆斯对维克汉姆个人命运的重新书写引发了人们对其生存境遇的深层思考,体现了她对小人物的关注和同情。

在续篇中,维克汉姆出场的身份是小树林凶杀案的重要嫌疑人,在案件的调查过程中,他一直被羁押在狱。作者并没有给维克汉姆太多的话语权,即使是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他的证词也饱受质疑,过去不光彩的历史和现今困窘的生活,使人们对他的态度更多的是鄙视和怀疑。很少有人了解他婚后的生活,只有菲茨威廉上校对他这几年的经历略知一二。与迪莉娅结婚后,维克汉姆参加了1798年英军镇压爱尔兰叛乱的战役,在战斗中,他表现得英勇顽强,并获得了一枚勋章。然而民族英雄的光环并没有给维克汉姆带来他所渴望的财富与地位,几次应聘到手的职位没干多久就丢掉了,缺乏足够的经济来源,加之花钱大手大脚,维克汉姆和迪莉娅的生活居无定所,时常要靠亲戚朋友的资助和救济。在小说的前半部分,维克汉姆给人们留下的依然是一个卑劣轻浮、无所事事的浪荡子形象,战场上的英雄壮举非但没能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反而增加了他谋杀丹尼上尉的嫌疑。两次审判的结果,法院均裁定维克汉姆有罪,若不是关键时刻小比德韦尔(此案的真正凶手)的忏悔书被及时提交给二审法官,可怜的维克汉姆恐怕就得唱窦娥冤了。凶案最终真相大白,维克汉姆被还以清白无罪释放。之后他找到了达西,详细叙述了事情的始末。在二人的谈话中,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其实维克汉姆并不是一个始乱终弃、十恶不赦的恶棍,他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渴望出人头地,但是低微的家庭出身决定了他即使仪表堂堂、才华出众也无法获得像达西一样的地位和财富,这种身份的跨越在当时的英国社会是难以实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娶一个名门望族的小姐,通过婚姻关系一步登天。野心勃勃的维克汉姆选择了后者,并在这条看似便捷却又充满邪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致使自己声名狼藉。试想如果维克汉姆也拥有达西一样显赫的家世,上流社会的达官显贵们定会对他另眼相看,巴不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自然也就不会生出这许多事端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是森严的等级关系和势利的社会观念葬送了维克汉姆的前程,在这样一个以权势和财富来衡量人的社会里,他是不会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和野心的。因此,在小说的结尾,詹姆斯给维克汉姆的未来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移居美洲新大陆。也许只有在那样一片自由平等的土地上,维克汉姆才能够大显身手,凭借个人的奋斗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

作为一名忠实的粉丝,詹姆斯对简·奥斯汀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尽管《死亡来到彭伯里》在情节构思和人物刻画上与原著大相径庭,但是小说的语言恬静清新,节奏和缓,时而穿插着温和的反讽,大有昔日简·奥斯汀的风范。小说的开头这样写道:“浪博恩的班奈特夫妇把五个女儿中的四个都嫁了出去,真是幸运,这已经得到了麦里屯女性居民的普遍认同。”这句话不禁使人们立刻想到了《傲慢与偏见》开篇的经典语录“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种略带模仿痕迹的俏皮语言令人阅读起来格外亲切,感觉似乎是在简·奥斯汀的引领下又重新回到了19世纪初的英国田园生活。

当然,作为《傲慢与偏见》的续篇,小说中仍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詹姆斯对原著中最令人喜爱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刻画略显呆板。在小说中,婚后的伊丽莎白似乎少了些睿智与爽朗,多了些稳重与矜持,她表现得温柔贤惠、体贴周全,总是在默默地支持着丈夫达西,很少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令简迷们不免有些失望。不知是詹姆斯认为凶杀案是需要男人处理的事情,女人应该避而远之,还是她更偏爱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呢?

猜你喜欢

汉姆伯里达西
巨石阵、埃夫伯里和相关遗迹群
解读安妮·佩克汉姆流行声乐教学法
沙夫茨伯里道德情感主义思想探析
绚烂花车(环球360)
别轻看一小步
别轻看一小步
傲慢与偏见
“太空英雄”(历史老照片)
GC-MS法分析藏药坐珠达西中的化学成分
伯里爸爸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