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山区农村中小学生乐学语文的策略

2014-04-14钟茵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乐学人教版山区

钟茵

【关键词】山区中小学生?摇乐学语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95-01

近些年,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山区农村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呈现的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说学生记”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比较落后、陈旧,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有必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使语文课堂“乐”起来,引导学生乐学语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针对学生的特点,用关爱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科勒期斯·涅克将教师传递给学生的情感信号称为“看不见的课程”,它微妙地潜入教学过程,并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还包括情感的交流。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山区农村中小学校,有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笔者所教的班级就有22名学生是留守儿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经常通过各种方式关心他们,如给学生过生日,与学生聊天,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契机。班上有个女同学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笔者就从教她整理书包开始,再到如何与同学相处,在改掉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后,鼓励她好好学习。在一次作文中,她写道:“我觉得语文老师很像妈妈,我最喜欢上语文课了。”可见,教师要依据山村中小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更多的关爱,从而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挖崛教材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乐学”的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认真钻研教材,从多个角度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乐学”的动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1.巧用文题分析结构。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一文时,笔者在板书课题时是这样写的:济南→的→冬天。同时结合箭头符号讲述课文的第一部分内容,然后在“的”字下方加一个反方向的箭头符号,念为“冬天的济南”,而这正是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通过分析题目,课文的结构变得清晰了,学生学习课文就会更顺利。

2.分析修辞手法确定主题。教师要善于从文章题目中挖掘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由此达到让学生理解课文的目的。有的文章题目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文《变色龙》,作者把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比作“变色龙”,这不仅暗示了作品的主要人物,还收到了形象生动的讽刺效果。有的文章题目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的文章题目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文《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些文章题目或化抽象为形象,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或互相映衬,或唤起读者的深思,教师在分析这些文章题目所用的修辞手法时,更容易激发学生“乐学”的动机。

3.运用实物增见识。利用实物、图片来展示教学内容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它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爱莲说》时,教师可以在讲台摆一盆荷花,使“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荷花跃然于学生眼前,学生会觉得学习课文很有趣,不仅加深了对荷花的感性认识,还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利用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乐学”精神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学就不能成功。”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学习实践。山区农村中小学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读书,不敢回答问题的现象很常见。为了促进学生感知、语言、思维以及心理品质的发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多体验、多实践,引导学生乐于开口说话,从而培养学生的“乐学”精神。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表演“捕鸟”这个动作,再现真实的生活情景。学生表演完后,笔者与学生一起在文中寻找与捕鸟相关的动词,并分析这些动词用得好的理由,让学生也动手写一个类似的生活片段。通过引导学生体验、实践,学生的学习信心倍增。

语文教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充满愉悦的,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还要唤醒学生的“乐学”动机,只有这样,才能让山区农村的语文课“乐”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注:本文为贺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山区中小学生厌学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C15。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乐学人教版山区
乐学电阻 明辨是非
《山区修梯田》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山区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