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意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2014-04-14周才景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古诗意境

周才景

【关键词】古诗 意境?摇朗读?摇关键字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90-01

古诗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古诗教学是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解读古诗中,最根本的是对意境的解读,只有理解了古诗的意境,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诗句的审美体验等艺术境界。开展古诗意境教学能使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陶冶他们情操。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小学语文古诗意境教学的实施。

一、朗读,感知诗歌的意境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学习,尤其是古诗的学习,必须从朗读开始。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鉴赏能力。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学会吟咏,学生才能在读的过程中把古诗所蕴涵的情感和意象再现出来,从而鉴赏古诗创作的艺术感染力,理解古诗的意境。

然而,古诗对于阅读能力尚浅的小学生而言,是一种陌生的艺术形式。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边朗读边深化感受,要求学会四个“必须”:第一,必须大胆读,丢掉一切约束放声地读;第二,必须读出轻重缓急的节奏;第三,必须读出感情,并且发挥想象力,把全身心融入古诗的意境之中;第四,必须读出古诗的意境,读出对古诗风格的理解,如壮美、离愁或者哀怨等。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一千年前的李白观看庐山瀑布美景时的心情,然后根据想象中的情境融入感情地去朗读古诗,读出作者的激动心情。通过朗读,学生感受到古诗所蕴藏的丰富情感,从而提高了对诗歌的感受力,心灵也获得了美的陶冶。

二、解读关键字,理解诗歌之意境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往往通过精雕细琢的文字来表达深邃的意境。关键字在古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只有抓住关键字,才能让学生产生对美感的顿悟,审美素质在品味中得到飞跃,真正理解古诗的意境。

教师在开展古诗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准确理解关键字所表达的含义。如教学人教版语文第七册课文《送元二使安西》时,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中“雨”和“柳”这两个字的意象和含义。“雨”是绵绵的细雨,正如诗人对朋友的情丝如雨一样连绵不断,并且带着淡淡的忧愁。“柳”与“留”同音,代表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通过对“雨”和“柳”这两个字的解读,学生理解了诗歌表达诗人在细雨的清晨送友人的离别情谊。又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八年级上册杜甫的《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句诗,“连”和“抵”二字是这句诗的关键字。教师应指出这两个字所表达的因战争造成消息封闭,诗人久盼不到家人音讯的焦急心情,让学生与诗人心灵产生共鸣,从整体把握诗歌,理解了诗歌的意境。

三、创作,体会诗歌之意境

古诗是用凝练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审美体验和对生活的认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绘画、编剧等多种创作方式,体会作者写诗的心境,从更深层次感悟诗歌的意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教师指导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古诗优美的意境,使诗情画意结合为一体。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诗中有画”、意境优美的古诗佳作,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孟浩然的《春晓》,描绘的是一幅春天鸟语花香、温暖热闹的景象。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画笔在纸上描绘出诗中的景物,从而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课本剧,就是让学生用戏剧的形式通过自编自演,把语文课本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极具模仿性和表现欲等性格特征,在古诗教学中引入课本剧的创作方式,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歌虽文字简练,但寓意深刻,要让学生欣赏诗中的意境的确有难度。为此,教师让学生以这首诗出演课本剧,让学生扮演诗人、童子和隐者进行对话表演,引导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了童子什么?诗中没有写的可以根据童子的回答来联想吗?如果你是隐者,你想说什么?表演课本剧把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生动展现出来,学生体会到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初步领悟了诗歌的意境。

总之,意境是古诗的灵魂,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体会古诗意境的最佳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艺术上的熏陶,达到古诗教学的目的。

猜你喜欢

古诗意境
情融意境韵含美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拟古诗”之我见
中國畫的意境
古诗中的鸟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品读古诗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