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让作文添彩

2014-04-14谷福精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作文题目名言诗句

谷福精

【关键词】作文教学?摇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57-02

一篇作文要从众多的试卷中脱颖而出,必须在文章构思、语言修饰等方面下功夫,达到令阅卷者眼前一亮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创新写作方法。

一、创新文题,力求精巧

常言道:文题善,佳篇成一半。好的作文题目能给阅卷老师留下好的印象,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在给话题作文拟题目时,很多学生是从提供的作文材料中直接拟定题目,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做到立足话题材料,展开联想,拟出精彩的作文题目。教师在教学生拟作文题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前添后补,巧妙限制

在给出的话题作文的范围加以限制,能够使话题的范围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到具体,这是较为简捷方便的拟题方法。比如:写以“爱”为话题的作文时,作文题目可以定为《感受父爱》《母爱依旧》等;写以“珍惜”为话题的作文时,作文题目可以定为《珍惜和平》《珍惜拥有》《珍惜用水,刻不容缓》等。从不同的角度确定作文题目可以缩小写作的范围,有利于学生在写作时从小处着眼,避免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

(二)巧用修辞,鲜活凝练

用修辞方法拟作文题是一个难点,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修辞方法,尤其是对比、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比如:以“困难”为话题,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将作文题目确定为《非常战斗》《阳光总在风雨后》《阴晴圆缺》等,这些题目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人在与困难作斗争时体现出来的坚韧品质以及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心情。比喻修辞是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其作用在于引人产生联想,而在作文题目中运用比喻修辞,则赋予了题目更深的含义。

(三)引用诗词,巧妙典雅

诗词名句,脍炙人口;流行歌曲,清新明快。将诗句作为作文的题目,能够起到警醒传神的作用,使文题具有优雅的古典韵律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直接引用或间接引用的方式,赋予标题以新意。比如,作文题目《月是故乡明》巧用唐诗,表达了对故土难以割舍的眷恋;作文题目《怎一个“情”字了得》,将诗句中的“愁”字改为“情”字,改变了意境,凸显了主旨。又如,以“梦”为话题,可活用歌曲名《我的未来不是梦》《好人好梦》等作为作文题目;以“读书”为话题,可用与此相关的诗文、格言、成语、俗语拟题,如《开卷有益》《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破万卷》等。巧用诗词或歌曲名给作文拟题,通俗明了,妙趣横生,能够较快地拟出作文题目。

二、创新语言,力求精美

(一)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血肉,优美灵动的语言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笔者在开展作文训练时发现,有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内容空洞,习惯使用概括性的语言,无法充分地表达作文的主题。比如,一个学生将一篇习作题目定为《谈“狂人”》,文中写道:“大丈夫誓当如此惊赢政,开创汉朝大业。”接着叙述身边的相关事例。很明显,上下文的衔接不够自然,有言之未尽之意。经过修改,这位学生在叙述身边的相关事例的前面增加了李白的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以及毛泽东的“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修改后的作文内容排列有序,既体现了整齐和谐之美,又凸显了鲜明的节奏。由此可以看出,运用优美的语言能令文章气势磅礴,增强吸引力。

(二)引用故事、名言诗句

一般来说,名人故事、寓言故事、哲理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甚至浓缩了生命的真谛。在教学作文时,教师要根据写作要求恰当地列举一些故事,充实文章内容。在教学以“挫折”为话题的作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讲述中外名人为了事业和理想而百折不挠的故事,如贝多芬经历了一生波折,特别是中年以后遭受了音乐家最难以忍受的打击——听力丧失,可他仍然坚持创作,写出了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博得了“乐圣”的称号;曹雪芹、蒲松龄处于贫病交加中,却分别写出了《红楼梦》《聊斋志异》;司马迁身在牢狱,遭受酷刑,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最终写出了《史记》。名言诗句往往体现了名人的思维水平和思想深度,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对作文表情达意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写以“自信”为话题的作文时,可以引用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和爱因斯坦的名言“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写以“立志”为话题的作文时,可以引用徐悲鸿的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刘秀的名言“有志者事竟成”、孙中山的名言“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在引用名言诗句时,要用得恰当,或置于篇首,或置于文中关键处,作为凝练精辟的议论,在文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作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能够熟练地将名言、典故运用到作文中,使文章更富有深意和文采。

(三)以“感情色彩”装饰语言

词语在感情色彩上有褒贬之分,它能够表达作者喜爱或憎恶的情感。不同的词语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在传情达意上的作用也不同,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得巧妙,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以下面的作文片段为例:“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名叫北山愚公,他家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于是愚公决心率领他的儿孙们挖去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叫智叟,见了愚公的行为就笑……”在这个作文片段中,将“有个老头”换成“有一位老人”后,感情色彩就不一样,“老人”和“位”都带有尊敬的意味,而“老头”和“个”在这里则带有鄙夷的感情色彩。这两个词语都很平常,它们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用在此处,就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三、创新选材,独辟蹊径

文贵立意,意在笔先。一篇文章的立意高,就会感人至深。这里的立意高,就是要求作文的立意要新,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大胆求异。对待某一种事物,善于运用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进行思考,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和寻求答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如果没有好的素材,作文立意再高,也只不过是几个抽象的概念,无法形成有内涵的文章。因此,教师在教学作文时要引导学生做到选材要新,要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人或事,写作时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比如:作文题目《难忘的一件事》,这个题目从选材的范围来看比较宽泛,学生要写出新颖的作文,必须开动脑筋。“生病”“过生日”“考试”等题材写得太多,难以写出新意,“登月球”题材又不是自己熟悉的事物,缺乏切身感受,难以写出真实感,这时就要指导学生选择那些能够反映自身特点,能够表达真实感受的事情来写,这样的作文才能吸引人。再如,《我的爸爸》这样一个常见的作文题目,大部分学生会写爸爸如何伟大、如何爱自己等内容,这些素材难以写出新意,如果写爸爸的成长经历、个人生活以及爸爸的爱好、个性等,就会独辟蹊径,写出新意。

要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教师在教学时就要从小处着手,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思维谋篇布局,在创新语言和素材上下功夫,只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才会富有活力,才会更出彩。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作文题目名言诗句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你眼中的我
言简意赅
名言
名言趣画
巧用诗句育新人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
读名言 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