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评价语的设计原则

2014-04-14宋柳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1期

宋柳

【关键词】课堂评价语?摇高效?摇语文

【中图分类号】G?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70-01

课堂评价语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教学中最直接、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评价方式。教师评价语言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课堂教学成果的优劣。因此,教师要通过精彩的课堂评价语打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课堂评价语的设计应当遵循激励性、导向性、准确性的原则。

【案例】《三顾茅庐》教学片段

师:“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这句话中的哪个字运用得非常准确呢?为什么?

生1:我觉得“嚷”字十分准确。

师:很好!

生2:“嚷”字非常准确,“嚷”的意思是大声叫喊,说明张飞没有修养。

师:你回答得真好!

生3:我认为“嚷”字十分准确,写出了张飞的无礼。

师:回答很好!

这位教师的评价语十分简单,只是笼统地说“很好”“真好”,缺乏导向性,更没有启发性,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师的第一次评价语显然不能切中学生回答问题的要害,教师的提问中有两个小问题,但学生只回答了其中的一个,怎能评价“很好”呢?教师的第二次评价语“你回答得真好”也不妥,究竟学生回答得好在哪里,教师没有具体说出来,不能让人信服。教师的第三次评价语不仅没有新意,更不能启发学生思考,缺乏导向性。因此,课堂评价语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师的评价语要为学生的思考指明方向。

一、激励性原则

课堂评价语应具有激励作用,能及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思考。愉快的心情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相反,批评与呵斥会让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不愿与老师沟通交流。还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激励就是表扬,其实未必。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充耳不闻,不能产生激励的作用。因此,表扬必须注意方式与技巧,要将批评与表扬有机地结合。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语文第八册课文《天鹅的故事》中的课堂评价语。

师:作者为什么要把老天鹅比喻成石头一样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呢?

生1:因为石头重。

师:你在思考,很不错,但表达的意思不够准确。

生2:我认为比喻成石头,更能说明老天鹅使出全身的力量,拼命地往冰面上扑。

师:你说得真感人啊!特别是“拼命”一词道出了老天鹅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师的评价语注意变化,讲究技巧,有批评,有表扬,而且自然地流露出真情实感。即便是批评也很委婉、很真诚,让学生乐于接受,同样达到激励的功效。

二、导向性原则

评价语应具有强烈的导向性,教师的评价语要能为学生的再思考指明方向。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语文第八册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时的评价语。

师:既然课文是写樟树,为什么又要写石榴树呢?

生1:这是将樟树与石榴树进行比较。

生2:这是为了比较石榴树与樟树的不同之处。

师:真是火眼金睛啊!作者比较两种树是为了什么呢?

生3:突出樟树的拒虫本领很强。

生4:引出下文,写樟树有拒虫的本领。

师:说得好!英雄所见略同。听你们如此一说,这是作者的别具匠心喽!请问“匠心”何在?

生5:我认为通过比较两种树,强调了樟树能拒虫,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不这样写,印象当然不深刻。

生6:通过比较引起人们的注意——樟树的确是不寻常的树。

这段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不仅具有激励性,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让思考指明了方向。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感悟能力在思考和探究中迅速提高。

三、准确性原则

课堂评价语要准确,不仅表达的内容要准确,而且表达的形式也要准确。有些评价语含含糊糊,不能让学生听明白,或是令学生产生歧义;还有些教师的评价语太长,令学生一时无法准确理解。因此,评价语要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力求简洁明快,做到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总之,课堂评价语必须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精心设计,达到激励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教学的目的。

(责编 黄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