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进行儿童图画书创编

2014-04-11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图文图画书图画

徐 蕊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0)

儿童图画书的创编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我们了解图画书的概念、发展概况,理解它的文学特征和掌握它的鉴赏方法,这个过程其实和图画书的创编是相通的,要想创编一本合格的图画书,就必须对图画书作系统的了解,这是创编图画书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

大量系统地阅读经典图画书、研究图画书的整体结构、分析图画与文字的关系,这些都为图画书的创编提供了实践和理论的依据和参照。经典图画书对于指引我们进行创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对它们进行阅读和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书中的留白空间,仔细观察图中的细节,从而体会阅读的乐趣,对图画书产生发自内心的喜爱,以这些图画书的为指引试着创编自己的图画书。

一、故事因子

图画书中图画和文字是两种讲故事的方式,它们共同为故事的讲述服务。作者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用图画和文字结合的方法把故事讲述出来,那么故事因子的选择就非常重要了。

在选择故事因子的时候,有些绘本作家会选择传统的故事作为表现对象,如安徒生、霍夫曼的作品。

在初学创编图画书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且熟悉的经典故事为范本,结合自己的绘画技巧,尝试用图画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表达这个故事,这样可以从文字故事的改编入手,并且思考用何种画风,怎样把图画和文字更好地结合起来。

在图画书表达的故事因子中,有很多是难以用故事的特征描绘的,我们可以把这种故事因子称为“立意”,其涵义就是作者要传达的主要思想或创作主旨。立意的特点就在于它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故事,我们在讲述时也很难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讲述,它只通过图画和文字的结合传达作者的某些想法[1]136。

立意大概有以下几种来源,来自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如家里增添了新成员、亲人离世、搬家、饲养小动物等等。比如《爷爷变成了幽灵》里爷爷的突然去世,让小男孩艾斯本不知所措,每天都梦到爷爷,后来爷爷变成了幽灵,和艾斯本一起回想到底是忘记了什么。当爷爷回想起发生的一切事情,和奶奶、艾斯本在一起生活的快乐时光,似乎没发现忘记什么,随着故事的展开,逐渐呈现出来——原来是忘记了和小艾斯本说再见。

成人无法进入的童年的经验,也是作者立意的重要来源。

在自己创编绘本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童年的经验,寻找立意,然后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表现这一立意。

二、文字表述

图画书的文字表述并没有太多限定,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文字与图画的关系,文字要和图画相关联,共同讲述故事。

(一)文字要生动、简练、形象、富有童趣

图画书中文字的字数并没有过多限制,有的无字、有的文字很少、有的文字比较多,这要看作者需要怎么利用图文讲故事。不管是字数多少,在表达的时候都必须生动、简练、形象并且富有童趣。

在创编时要考虑读者对象,如果对象是低幼儿童,文字要尽量生动简单。

(二)文字要有乐感和节奏感

图画书是可听的书,儿童对它们的阅读不能缺少听觉感受,其中的文字听起来要有乐感和节奏感。

文字的乐感应该暗藏在故事的情感中,文字中的节奏感往往会通过不断重复展现出来,有音韵的重复,还有句式的重复。

很多图画书的文字部分就是一首有韵律的诗,比如《勇气》像一首俏皮的格言诗,《我爸爸》像一首温馨的儿童诗,《月亮的味道》像一首奇幻的童话诗,《花婆婆》像一首叙事散文诗。

在自己创编图画书时,也要注意文字读起来是否朗朗上口,听起来是否和故事的主题相吻合,一般来讲温馨的故事节奏比较舒缓,而幽默的故事节奏比较欢快。要学着利用适当的拟声、重复等技巧对文字部分进行润色。

(三)文字要成为图画的一部分

文字和图画要各司其职,都要为书的整体服务。文字不能喧宾夺主,同时又要和画面形成一种和谐感。

传统的图画书,都是图画居上,文字居下,两者在不同的区域中各司其职。

在很多图画书中,文字也参与了图画,参与的方式比较多变,如文字的变形,文字的排列等[2]51。

在创编图画书时要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文字与画面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文字用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图画之中,这样文字和图画才能结合成有机的一体。

三、图画表现

图画书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其中的图画带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图画是这类书的生命线,它不是作为文字的陪衬出现的,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创作,它的内涵甚至比文字讲述得更丰富。儿童直接被图画吸引,这是他们阅读的最初入口,图画的表现要关注书的封面、封底、环衬等结构问题,同时要注意造型、色彩、布局、边框、细节等的展示。

(一)造型、色彩、布局、边框

图画的造型、色彩是直接吸引儿童的要素。一般来讲给低幼的孩子看的图画书色彩比较鲜艳。美国的艾瑞克·卡尔和李欧·李奥尼在图画的色彩运用方面是非常大胆而且有创意的,如艾瑞克·卡尔的《爸爸,请为我摘月亮》,大面积深浅不同的蓝色构成的天空、银色、白色、灰色组成的有质感的月亮,绿绿的草地,很能吸引小孩子。英国的大卫·麦基的“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画面的色彩采用了红黄等暖色系,给人的感觉明亮而温暖,非常符合故事中大象们所生活的温馨氛围。

形象的造型,也是图画重要的表现内容。所以,在故事或立意的雏形出来后,采用什么形象去表现故事和立意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造型还要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不能让他们觉得太幼稚或者产生害怕的情绪。桑代克的《野兽出没的地方》中的野兽形象是他想象出来的,里面的野兽乍一看令人害怕,但却深受小孩子的喜爱。原来尽管这些野兽是尖牙利爪的形象,但是他们的头圆圆大大的,身体也是圆的,眼睛、鼻子等都是圆的,很多野兽还长着人类的肉乎乎的脚。这样的怪兽形象让孩子们不至于害怕,反而产生好奇,继续去看读故事[3]79。

我们自己创编图画故事书时,在想好了故事和立意之后就要思考用什么样的造型和色彩表现它们,造型可以传统也可以有突破,可以从模仿做起,慢慢带入自己的个性,多观察,多练画,逐步学会用图画传达故事和信息。

(二)细节

图画书中细节不是通过文字的描述去体现的,而是通过图画展现的,在图画中作者会故意安排很多细节,透露自己的心机,读者只有在反复读图中才可能发现。如《打瞌睡的房子》里的那只跳蚤,一开始读时很多人都会把它忽略掉,后来再读时,才在一页页中发现它。《小鱼散步》中,小鱼在路边摘的两朵野花,要送给自己最爱的的人,在故事即将结束时,我们看见一枝花已经插在了爸爸胸前的口袋里,另一只插在桌上的瓶子里,当然是留给还在加班的妈妈的。

我们在创编图画书的过程中,在绘制图画时也应当有意地用细节展示故事,在图画中也尝试着巧设机关,注意前后图画的照应,让图画有更丰富的意味。

(三)图文结合点的表现

用图画讲述故事,依靠图画的展示和文字的帮助,图文要找到最佳结合点。画与画之间的衔接、连续,形成一个个不断诉说的画面,推动故事的发展。

安东尼·布朗的《朱家故事》中,妈妈走后,留下了纸条:“你们都是猪。”随后的画面中的墙纸、月亮、水龙头、手绢、挂画等,一直到最后爸爸和两个儿子的头也变成了猪头。文字诉说了一次,画面一直在诉说。这是图文结合的一种方式。

四、结语

总之,图画书中的文字和图画各自都有自己的表达,他们相结合所产生的意义远远大于他们独自承担的意义,在文字中找不到的答案,企图在图画中寻找,这就牵引读者继续往下看,这样也就达到了图画与文字结合的效果。我们在创编图画书时,也要在文字部分留有余地,让图画能说话,并且吸引读者继续在下幅图中找答案,这样就找到了图画与文字的完美结合点。

图画书的创编是一个可以逐步进行的任务,在大量阅读图画书的基础上,掌握图画书的基本理论,明确图画书书创编的一些技巧,结合自己的童年体验。可以首先从模仿、改写、续写等方式入手,仔细揣摩,认真表现图文结合的特点,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步达到创编真正表达自己和儿童生活的图画书。

参考文献:

[1] 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2] 郝广才.好绘本如何好[M].台北:格林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

[3] 彭 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图文图画书图画
画与理
神奇的图画书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图画捉迷藏
花是一本图画书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