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院校实行教材公开招标制度的思考

2014-04-11袁文俊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公开招标招标供应

袁文俊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湖北 黄冈 438002)

所谓教材公开招标,是由高职高专院校在报刊、电子网络或其他媒体上刊登招标公告,吸引众多教材供应商参加投标竞争,学校从中择优选择中标单位的招标方式。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普遍的做法是将教材分为若干标段招标,让若干个教材供应商选择性地竞标。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不分标段,让所有的教材供应商竞标,从中择优录取。教材公开招标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要使高职高专院校教材供应朝着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模式,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建立教材公开招标制度[1]40。我国于 1999年8月3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保障各行业招投标工作的有序进行。2001年,随着高校后勤集团化改革的开始,各高职高专院校开始将教材及若干设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2004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对高职高专院校教材采购中的腐败进行整治,促使教材的采购采用公开招标形式。

一、实行教材公开招标的意义

(一)有利于规范教材供应秩序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教材建设步伐的加快,教材供应市场迅速发展,教材供应商群体越来越大。其中,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造成教材供应秩序的混乱,直接导致当前高职教材供应市场的“乱象”。实行教材公开招标,可以让有实力的教材供应商在资质、价位、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使资质较弱、运行不规范的教材供应商知难而退,直至被市场淘汰,这样就有利于规范教材供应秩序[2]152-153。

(二)有利于提高教材供应质量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一般是一学年招标一次,竞争非常激烈,教材供应商只有以质取胜。凡是中标的教材供应商一定会在教材供应环节中竭尽全力,将质量最好的教材提供给高职高专院校,也一定会杜绝教材盗版、教材包销等现象。因为一旦出现了盗版、包销等问题,高职高专院校必然不再与之合作,这给教材供应商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三)有利于教材管理减员增效

实行教材公开招标后,高职高专院校传统意义上的教材管理的诸多职能如:教材采购、入库、保管、发放等可通过协议由教材供应商来完成,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讲,能起到减员增效的效果。实行教材公开招标制度后,万人规模的高职高专院校教材管理2人就足够完成工作任务[2]40。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甚至将教材供应完全实行“外包”,学校无需专门配备教材管理人员。

(四)有利于减轻教材库存压力

传统的仓储式教材管理往往会使高职高专院校历年积压的教材越积越多,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资金和库房的压力。高职高专院校在与中标教材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时,一般会规定教材发放完毕后,在教材清算时多退少补,将多余的教材退还给教材供应商。这样就有利于高职高专院校减轻教材库存压力,可以将有限的资金和教学用房运用到学校更需要的工作中去。

二、教材公开招标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高专院校实行教材公开招标制度后,管理效率和效益无疑会极大地增强。但是,在教材公开招标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

(一)招标操作流程缺乏统一的法律依据

我国在2000年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到目前为止教材招标全国尚无一个统一的、专门的法律(行政)规范或规章制度供参照施行。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招标过程中,只看教材供应商所报折扣,不管他们的资质条件、商业信誉、服务水平等综合实力,其结果是恶性杀价,鼓励盗版,损害学校和出版社的利益。也有的高职高专院校,给每一位参与竞标的教材供应商划一块“蛋糕”,这样做对一些有实力、信誉好的经销商显然不公平,势必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不利于教材供应市场的健康发展[3]16-19。

(二)教材招标小组成员缺乏专业性

高职高专院校设有专门的招标办公室,教材招标成员一般由教务处、监察处、计财处、国资处等部门人员组成,这些部门的成员往往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来评标议标,很容易形成“专业隧道”,对教务处等教材管理部门提出的一些专业化意见不予采纳,甚至会出现“人情标”、“暗箱操作”等问题。

(三)教材招标评分标准缺乏科学性

高职高专院校教材招标评分标准一般包括资质分、财务分、技术分、售后分等等。其中,财务分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中标的教材供应商因为折扣的问题获利较少,常常不会心甘情愿地履行合同中的条款,想方设法在教材供应的其他环节中弥补损失,售后服务往往也难以到位。因此,给教材供应工作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四)教材供应合作模式缺乏稳定性

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实行的是一学年度招一次标。由于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面向高职的教材供应产业高度繁荣,每学年均有新的教材供应商加入,同时,又有曾经合作良好的教材供应商退出。这样教材供应商与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材供应合作模式就会缺乏稳定性,给高职高专院校教材管理工作造成困难。

(五)高额教材折扣容易造成腐败滋生

万人规模的高职高专院校,一年的教材款往往有500~600万元之巨,若教材折扣按25%计算,常常有100~150万元之多。如果这笔款项监管不力,往往容易造成腐败的滋生[2]152-153。少数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材管理部门将教材折扣全部截流,私设“小金库”,导致了受贿罪或贪污罪的发生。

三、规范教材公开招标工作的对策

(一)制订统一的教材招标法规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新闻出版部门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办法、措施或规章制度,从学校和教材供应商两方面来保证招标流程的合理运行。从学校方面来讲,应该创造一个真正公开、透明的招标流程实施细则。从教材供应商来说,则要从资质条件、市场准入和诚信的角度作出明确的规定,以保证使每个具有资格的教材供应商都能平等地参与竞争,按合同供货。创建一个公正、透明、合理的平台,健全招投标制度,保证双方在招投标中的活动规范。

(二)增强招标小组的专业性

教材招标小组成员除教务处、监察处、计财处、国资处人员外,还应该吸纳学校领导、教学督导处人员及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参加,并且小组内要建立互相监督的机制。其中,教务处的教材管理人员长年与教材、教材供应商打交道,对教材质量的高低,版本的好坏有较高的鉴别能力,对教材供应商的经营特点、供应能力、服务质量及服务范围有较深的了解,是学校中了解教材和教材市场信息最多的部门。他们在评标中应该有充分的发言权,甚至可以对教材招标决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完善教材招标评分标准

教材招标评分标准往往侧重于财务分,其中不乏一些不法供应商故意压低折扣,所受损失在质量及售后服务中弥补。也有可能出现串标的情况,人为地操纵折扣。所以,在评分标准中应该适当降低财务分,应综合考虑资质分、技术分、售后分,从中寻找最合理的评分权重,科学地反映教材招标工作的基本规律。

(四)建立稳定的教材供应模式

不同的教材供应商有不同的教材供应模式。教材供应商与高职高专院校教材管理部门的合作有一个磨合的过程。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材管理急需建立起稳定的供应模式。因此,经过几年的招标后,高职高专院校可以从合作良好、资质好的教材供应商中遴选“种子”,让它直接进入教材招标环节,并且能够投中某些标段。

(五)加强教材折扣的管理与使用

高额的教材折扣是腐败滋生的温床,高职高专院校要始终采取高压态势,保证教材折扣直接用于教材管理或其他教学管理领域,让学校受益。更为重要的是,为了体现公平,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将教材折扣直接让利给学生。

四、教材公开招标发展的趋势:电子化招标

教材电子化招标是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在教材招标软件上实行的一种教材公开招标技术。可以节约资源,使各招标主体实现协同作业,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消除时空障碍,让更多的教材供应商参与招标,使校方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可以减少教材招标利益寻租空间,营造公正廉洁的招标环境;可以积累基本信息,便于高职高专院校建立教材招标信息资源库;可以节约纸张消耗,实现绿色环保。但是,在教材电子化招标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招标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电子招标行政部门监控缺失;缺少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等问题。因此,学校在实行教材电子化招标时,应该制定和完善有关教材电子招标的管理办法和系统技术规范;建立和完善教材电子招标公共服务平台;边行边改,逐步推进和完善教材电子招标制度。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教材电子招标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交易形式,是一种建立在网络平台基础上的全新招标方式,教材电子招标成为主要的招标手段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五、结语

总之,高职高专院校实行教材公开招标是一种公开、公正、公平的教材供应模式,是“阳光下的交易”。我们要不断完善教材公开招标管理机制,积极改进教材招标现代化手段,努力增强教材公开招标管理效益,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 姚 峰,胡方云,王 颢.试论招投标与高校教材供应[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

[2] 白富民.高校教材招标采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新西部,2011(21).

[3] 皮 胜,柏子康.高校教材招投标的法律思考[J].编辑学刊,2006(5).

猜你喜欢

公开招标招标供应
氮肥供应充足 春耕生产有保障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公立医院招标采购集中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广州旧改爆发! 5条村公开招标! 超180公顷!
编制地铁物资招标文件应注意的事项
统计分析在工程招标中的应用
工程招标采购中的投诉预防与处理
供应信息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公开招标发包工作重点